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名 《学会》2013,(9):34-36
随着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有社会组织管理法规及相应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与之相适应,业已成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障碍。作为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核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三大条例,其修订工作至今已历时两年多,新条例宜尽  相似文献   

2.
吴文裕  王肖敏 《学会》2013,(10):23-23
厦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施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的施行将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改变以往社会组织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的现状,有利于加快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来永宝 《学会》2008,(5):30-33
该文分析了制约当前社会组织发展的四个问题:现行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和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指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郑德胜 《科协论坛》2013,(11):30-32
在社会管理改革大趋势下,创新社会组织体制势在必行。通过考察科协历史,提出了科协集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于一体的组织体制,在共同体中形成枢纽协调的组织运行机制和有效承接学术争鸣、科技普及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等社会职能的实践,为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系提供了成功经验。新形势下,科协要发挥传统优势,以构建“枢纽型科协组织”为今后改革发展取向,为建设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团体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庆市学会的会员组织基础脆弱、管理体制僵化、承担社会职能少、学会活动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抓好学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推进所属全国性学会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从改革组织体制人手,不断改善学会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同时,加大争取承担社会职能的力度,扩大学会生存空间,逐步在学会中建立起自行组织、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主活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会体制,为提高学会凝聚力、影响力和经济实力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学会》2017,(11)
<正>近期,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化了社会智库的概念内涵和组织特  相似文献   

7.
胡祥明 《学会》2010,(8):11-15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明显滞后,与我国社会结构模式不合理、不完善密切相关。该文从分析我国社会结构的演化与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会》2013,(5):41-41
<正>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其中之一就是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落实好这一改革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也会对整个经  相似文献   

9.
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威 《学会》2005,(6):6-10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进一步确立,独立于市场体系和政府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迅速成长,朝着政府部门社会化载体的方向发展,社会组织无疑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战建华 《学会》2009,(7):27-32
传统的双重管理体制已成为社会组织合法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促成政府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各地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创新。北京市在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以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核心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成为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整体性突破。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性质与定位将直接决定这场改革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社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求实  王名 《学会》2010,(10):10-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组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该文在简要回顾和梳理30年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三个层次,分别从体制变革、公共空间和集体行动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中国社会组织发育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方英 《学会》2016,(3):12-17
社会组织发展是社会改革的重要载体。我国台湾的女性组织以1987年解严为分水岭,分为酝酿期和快速发展期,逐步形成与当局合作共同改善女性相关议题的局面。台湾经验对大陆社会组织发展的启示有:建立对社会组织的支持性政策环境,社会组织的理念和使命需要来自创办者自下而上的激发,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改善社会问题,打通社会组织的政策倡导渠道。  相似文献   

13.
杨路平 《学会》2014,(5):21-24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社会组织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本文从社会组织处于新历史起点分析入手,系统归纳了《决定》对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具体举措,分析了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考验,提出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庆钰 《学会》2017,(2):22-23
<正>2016年是中国社会组织法规政策的高产年。上半年先后有两部法律制定完成,随后是三个登记管理条例修订已近尾声,紧接着是中办和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这一系列法规政策的密集制定与发布,说明了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以"两办"名义为社会组织发布指导《意见》,还是第一次,虽然不是法律,也不是法规,但却是一个原则性政策框  相似文献   

15.
明慧 《学会》2011,(4):13-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概述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阐述了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力争在发挥安徽省社会组织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把握机遇,降低风险,选择适宜安徽省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王名 《学会》2015,(3):34-35
<正>自2013年始,社会组织管理实际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三大条例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由民政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负责,并应在2013年底完成,但迟至今日仍未完成和出台。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15,(1)
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观念落后、制度僵化和人力不足的多重困境,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提出应逐步弱化政府主导的"一元化"治理格局,为源自民间力量的社会组织腾出作为空间的基本思路。建议从加快培育公民社会以促进公民权利意识觉醒、加快制度建设以法治精神构筑社会组织发展的理性秩序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以壮大中产阶层的社会构成,多方合力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 《学会》2012,(11):44-44
<正>"向社会组织开放更多公共资源和领域,建立基本覆盖城乡社区的社会组织综合服务机构,初步形成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层次丰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日前,安徽省民政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十二五"社会组织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监管、社会组织自律、社会组织党组织保障、社会各界监督的社  相似文献   

19.
杨路平 《学会》2014,(9):25-26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社会组织发展纳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之中,首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了社会组织的工作方向、基本任务,这对社会组织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琦 《学会》2012,(4):39-43
发展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重要一环。我国现行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业已成为制约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之一。该文通过对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介绍与分析,认为从双重管理体制过渡到一元登记管理模式将是今后我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降低登记注册的门槛和严格税收优惠的审查是改革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