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3.
八旗武官的选任,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兴衰,有清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康熙时期,八旗武官的选任承前启后,用人方式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康熙选官,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则承续了清初的传统,体现了满族注重身份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虽然明代的卫所武官皆为世袭之职,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类型的类别,其原因各自不同,利用明代“武职选薄”档案,对卫所武官的类型划分加以考察,有利于对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晚清财政窘迫,文官俸禄遭到大幅削减,俸制体系名存实亡,以致陋规盛行,严重腐蚀清统治基础。清末"新政",对文官俸制进行改革,但囿于财政困难,官僚集团内部政令不一,俸制改革走向失败。但是俸制改革中体现的高薪养廉、晋级加俸、实行激励机制等原则和措施,体现出清末俸制体系向近代俸制的初步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曾发生过无数次的军事战争,八旗作为清朝重要的组织机构,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作用,所以八旗制度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越千户所改置平越卫.自置卫至成化时的八十多年时间中,陆续有武职调入.考察《平越卫选簿》可知,该卫武官主要由南直隶、北直隶和河南调入,旗军主要来自南直隶和湖广地区,部分来自陕西、四川、山西、福建等省区.讨论卫所职役来源地问题,应留意卫所武职与旗军来源地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8.
清代生息银两制度在起源上与清(后金)--朝官方贸易有关.清政府以生息银两制度为其羁縻周边民族国家的外交政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民族国家政治关系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朝鲜政府也仿行生息银两制度.不论在康乾盛世,还是鸦片战争后的衰弱时期,清朝的货币金融和市场商贸体系都与朝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朝几次大的通货膨胀与金融动荡也程度不同地波及朝鲜半岛.这一点也反映在朝鲜的生息银两制度运行当中.  相似文献   

9.
齐梁是东宫武装体系的继承与变化期,南齐恢复宋初东宫武官体系,但员额发生削减,这一变化与太子侍从类职官员额的削减相对应。南齐沿袭两晋的武职文授的特征,并扩大到东宫次一级武官身上。萧梁继承了宋、齐的武官体系,在天监官制中,形成了更加严格的对应统属关系,东宫武装的整体地位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卫所遍及全国,是军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管辖着从各地征集和抽调来的军户及其家庭,构成数量庞大的军户迁移群体。卫所武官的调卫,即是人口迁徙的一种方式,《武职选簿》档案中对此有详细记载。武官的调卫,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现象:调换、改调、升调、降调,同时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对研究明代武官世袭和人口迁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研究清朝、研究八旗制度入手,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八旗制度下八旗文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和其精髓,分析了八旗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出租是清朝处置右卫八旗驻防空闲营房的主要手段,其房租收入构成了右卫八旗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负担了右卫官兵除俸禄外的绝大多数开支,主要有公费支出、抵充兵饷、购买驼马、杂项支出四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右卫八旗驻防营房租银支出的分析,反映右卫八旗驻防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八旗军队是维系清朝稳定的重要支柱。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八旗兵的挑选。清入关前后,八旗挑甲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先的按丁抽兵演变为按佐领抽兵,同时,朝廷针对八旗内部各兵种的挑选也制定严格的规定,并强调被挑者的技能。这些变化及其原因,反映了入关后八旗制度的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明代卫所武职家族流传下来的承袭供状史料为我们了解明末卫所武官袭替流程和变迁提供了可能。通过对承袭供状的初步研究,可发现:卫所武职袭替流程远比明会典记载的要繁复;为避免诈冒,“覆结”成为武职袭替的一个重要流程;卫经历司、地方上的府及布、按二司等文职官员深度介入武职世袭程序核查之中;应袭舍人比试地点直到天启年间仍在北京进行;对应袭舍人的承袭资格审查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另外,对供状史料的解读,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于成龙之成为一代表廉史,原于儒家传统道德理念的浸润;也是清朝政府薄俸养廉政策的结果。我们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不应偏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清朝实行官员低俸给和重外轻内的俸制标准.晚清特别是甲午战后,京职文官俸银、禄米以多种形式遭到削减,以至于文官俸制体系有名无实,陋规收入成为晚清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固然受制于晚清财政之窘迫,但也反映了清王朝俸制体系的僵化.低俸给与陋规盛行,导致吏治日益腐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清代开封八旗驻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封为南北交通的孔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朝统治者在此设立八旗满洲驻防,以监视和震慑地方.它的设立对强化清代对这一地区的控制,维护清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马匹,是清朝实现和巩固大一统国家统治的重要军事装备。如何保证马匹的供给,成为清朝统治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入关之初,清朝通过茶马贸易、贡马、捐输马、市马等多种渠道采办马匹,但这并不能保证清朝获得充足、优质的马匹。为了拥有更稳定的马匹来源,清朝逐步在长城以北以及各八旗、绿营驻地建立起了大批官牧场,形成了由太仆寺、上驷院、八旗和绿营四部分组成的马匹蓄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体制转型不到位 ,权力高度集中和权力失控 ,封建文化和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影响 ,法制不健全等是行政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要彻底消除腐败 ,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实行以俸养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