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音乐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自己对音乐的聆听、理解音乐的内涵、认识和感受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等,通过多种审美体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课就是带领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或实际体验的方式,感悟音乐中隐含的真谛,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愉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方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古今中外,音乐在世界艺术殿堂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席位。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积极响应《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号召。通过分析现代小学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探究出正确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具体措施,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灵感。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感受与鉴赏(即音乐欣赏)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音乐作品,培养人的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高中音乐课堂鉴赏教学中的“怪现象”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力求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终生渴望听赏美好音乐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终生与音乐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6.
王郁 《中学生电脑》2011,(4):67-67,69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小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从中扩大眼界,培养审美情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的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8.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教学领域之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做了很好的铺垫。在音乐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重视学生在感受鉴赏过程中的模仿、表现,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能够从实际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丰富的音乐体验,获取审美能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知音乐,能够获取创造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教学,学生学会对音乐的聆听和鉴赏,能够使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不断地对音乐进行感悟,能够巧妙地运用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向燕 《儿童音乐》2012,(10):51-53
音乐欣赏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以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  相似文献   

12.
胡君英 《教师》2008,(20):115-116
音乐鉴赏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和感受,获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以及音乐美的享受活动。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音乐新课程的改革,音乐鉴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如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如何上好一堂鉴赏课,却仍然令许多老师感到困惑。怎样改变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通过音乐鉴赏课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从中体验音乐的美和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是值得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音乐鉴赏具有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以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成为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  相似文献   

14.
音乐审美能力,是指学生在对音乐的感受、鉴赏、创造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围绕音乐作品,对音乐的主题、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学习体验,挖掘音乐美的表现内涵,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途径来达到的。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愉悦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最终实现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像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常晴 《考试周刊》2009,(33):212-212
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旋律中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高中音乐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人们通过聆听具体音乐作品或通过阅读、分析乐谱等方式,感受音乐的内在美感,同时通过自己的意识活动不断体会音乐的情感、形象,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从而培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在音乐欣赏中,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要素支离破碎地讲授。  相似文献   

20.
欧阳海波 《考试周刊》2009,(32):235-235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懂得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音乐能启迪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通过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流畅、动听的语言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让学生懂得,学习音乐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音乐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激发振兴民族的自强心。感受与鉴赏作为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作了很好的铺垫。我在教学中,充分把握音乐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