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从成立至今,已过去40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协会经历了"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又处在"转换期".由于协会有效地开展了各种活动,使大学出版部(会、局)(即大学出版社)在日本出版行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各大学在改革浪潮中,竞相创建大学出版社。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干事长山下正认为,目前,为使本校的学术研究成果迅速地广为传播,地方国公立大学十分关注大学出版部的创建。1997年4月,东北大学出版会业务活动正式启动,成为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第23个准会员。同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出版会成立之际,理事长荻野昌弘副教授表示年度内将出版新书5、6种。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管理研讨会召开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主办、江西高校联合出版社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管理研讨会于6月15日一20日在江西南昌和井岗山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出版部(科)负责人以及部分出版社社长近50人。会...  相似文献   

4.
2000年 8月 24日,第四届日韩中大学出版研讨会在风景如画的日本滋贺县召开。这是三国大学出版界的一次盛会, 120余位代表汇聚在美丽的琵琶湖畔,共议世纪之交大学出版面临的种种问题,探寻 21世纪出版业发展的新途径。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大学出版部的作用--大学的变化与出版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大会采用分科讨论、提问答疑的方式,就“大学改革对大学出版社的冲击”、“网络出版与出版社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特别是“网络出版”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代表团一行 16人在团长彭松建先生的率领…  相似文献   

5.
梳理哈佛大学出版社与耶鲁大学出版社的“讲座图书”出版模式的发端、历史、运作方式与成就。研究表明,“讲座图书”出版模式在大学出版社和母体大学之间紧密联系不同学科高层次的学术共同体,在讲座设立、运作、讲座内容书稿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知识生产与学术传播链,为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品牌建设和母体大学的学术发展提供关键助力。  相似文献   

6.
李亚妮 《出版参考》2007,(11S):11-11
我国一些出版社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纷纷发展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等多部门参与、功能齐全、小而灵活的“项目组”,初见成效;但更多中小出版社如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实践操作中将其落实为“策划编辑负责制”,其利润考核和分配仍是单独对编辑部门考核,不涉及其他部门。安徽科技出版社当时的音像编辑部(以出版教辅图书为主线)采取的就是这种本土化的“项目组”运作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职能界定不清、工作效果无法量化,出版社的市场部历来是备受质疑的部门.编辑部、发行部、出版部总想知道"市场部在做什么".市场部到底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将市场部更紧密地融入出版社的整体运作和整合营销,依然是很多出版社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出版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将“大学出版社”定义为:“大学(或学院)的学术出版臂膀或具有类似功能的机构……其目标是致力于学术的传播与教育的发展。”大学出版社是其所在大学的延伸,是大学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和纯商业运作的出版社、出版集团有着本质的区别,以高校为依托,以服务高校为宗旨,肩负着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科研学术和人才培养服务的责任。因此,在发展目标、经营定位上,走专业化的出版之路是大学出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图书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今天 ,各出版社如何在编辑队伍中建立起图书市场营销观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运作顺畅 ,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它关系到一个出版社能否捕捉到市场机会 ,开发并运作好市场需求的图书 ,激发并诱导有市场潜在需求的图书 ,从而提高出版社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一、图书市场营销的观念  目前 ,“图书市场营销”已经是出版社编辑和发行人员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了。那么 ,到底什么是“图书市场营销” ,它与“图书推销”或“图书促销”有什么不同呢 ?概括起来 ,有以下四点 :(1)市场营销是以市场为出发点来…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继2007年4月作为大学出版社改制第一批试点单位的18家大学社改制工作启动以后,大学社改制第二批试点单位已进入动态运作阶段,关于大学社改制的讨论也如火如荼。然而,笔者认为,对于大学出版社来说,不管怎么改革,不管什么肘候改革,我们都必须做到立足“背景”、聚焦“发展”、放眼“未来”,这是我们大学出版社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纲。  相似文献   

11.
一、现状的分析:喜忧参半 到目前为止,全国大学出版社共计103家,其中有4家主办单位已合并,但出版社还未完成合并.大学出版社除了作为我国大学出版社前身的于1902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出版部外,50年代初建立的人民大学出版社是第一家,之后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余的都相继建立于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大学出版社在我国的出版业中已从原来的补充地位逐步转向主体地位,成为一支重要方面军,一支不可忽视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侯明 《现代出版》2004,(1):62-64
早在2000年,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第一次举办两岸大学出版交流活动,邀请大陆名的大学出版社负责人到台湾,介绍大陆大学出版社之宗旨以及运作模式,引起了台湾大学校院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新形势下出版部工作的新特点笔者所供职的出版社领导曾向我提过一个问题 :现在的出版部工作与以前的出版部工作究竟有什么不同 ?总结出版部近几年的工作 ,我们发现和前几年工作相比 ,出版部工作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 :1 新书发稿多 ,发稿时间集中新书 1998年发稿 6 44种 ,1999年发稿 934种 ,2 0 0 0年发稿 1188种 ,2 0 0 1年为 142 6种。新书发稿一年比一年多 ,2 0 0 1年发稿已是 1998年的 2 2倍。新书生产成倍增长 ,可出版部的人员并未增加。新书发稿时间高度集中。以每年 3— 6月为例 ,1998年发稿 2 13种 ,占全年总发稿量的 33%;1999年…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任何一家出版社来讲,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好社内结构设置是其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美国,由于出版社类型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社内部门设置也不尽相同。从总的情况来看,美国出版社在设置部门时大致有两个依据:一是生产型部门,有编辑部和生产部;二是服务型部门,有推销部、发行部和行政管理部。一些大型出版公司,比如蓝顿书社、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等还设有专事某一领域出版工作的出版部,如大学出版部、儿童图书出版部、成人贸易图书部、期刊出版部等。而每个出版部又根据各自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部门,类似一家小型出版社,形成社中之社。任何有组织的人类活动都包含有两个相辅相承的基本因素,即分工与协调,出版活动也不例外。从本质上讲,出版管理就是要处理好分工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5.
讨论发展战略问题,有几个情况,应当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一、大学出版社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处在什么状态?二、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环境,那么,我们的外部环境怎样?对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有什么制约和影响?三、发展战略目标的制订和可操作性,我们应当给予多大程度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出版社创办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它同兄弟院校的出版社一样,也经历了克服困难、积累经验、摸索道路的艰苦过程,这个过程还在继续。我分管出版社也有5年多的时间,对大学出版社的重要性有一点虽然肤浅但却真切的体会,想谈出来向大家请教。 国外许多比较著名的大学都有出版社。国内大学出版社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要办大学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与其他出版社有什么不同?这是首先要从认识上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刊工程”迅速崛起,已经呈现从“边锋”向“支柱产业”转移的态势。这种新型的机制运作如何,尚存在什么问题?记者采访了几家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我省各专业出版社先后成立,大批新同志进入各编辑部学做编辑工作。新编辑的第一句话是:“请多指教!”急于熟悉编辑工作的心情溢于言表。有人对我说:“你到出版社有五年了,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你这第一步是怎么迈的,这种体会对于新编辑可能更容易理解。”在这么多老编辑面前,我有胆侈谈什么体会吗?然而,初入编辑部时,自己那种惶惑、急切,碰到难  相似文献   

19.
1999年6月10日西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召开了西安地区的理事会。会议介绍了“高校出版社战略研讨会”“中国大学版协选题策划研讨会”和“中日韩三国大学出版社交流会”的概况,分析了西北地区大学出版社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研究了促进各社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希望各大学出版社能认真结合本社情况,更新观念,面向读者,面向市场,优化选题,实施品牌战略,在图书的多层次、多媒体出版物等方面,办出特色,为陕西出版业的繁荣作出贡献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召开理事会@李荣才  相似文献   

20.
出版特色是什么?出版特色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出版特色与出版的经营模式即出版的运作方式的关系是怎样的?作为出版产业化下的出版产业细胞的出版社应该如何带上产业化的烙印来运作,现代出版经营的模式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直面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