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历史教材在亚洲革命风暴一节中,重点讲述了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年)。但是,对于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主力军———“土兵”,教材及教参都没有作详细明确的表述。什么是“土兵”?它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力军?等相关问题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疑点。  相似文献   

2.
一一百年前,在印度辽阔的土地上,燃起了起义的烽火。这是有广大群众参加的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民族起义。这次起义前后坚持了将近两年,虽然最后在外国殖民者与本国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镇压下归于失败,但是它仍然有力的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并且留下光辉的反殖民主义的斗争传统,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18.从起义原因、领导力量、起义的主要参加者和斗争对象等方面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异同.后来的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德里的起义     
研究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具体事件和具体进程,对于了解这次起义的性质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这方面的材料还不多,对于起义的完整的叙述还很缺乏,因而对于起义性质一些结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这次起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时期以米勒特起义为始,以起义者在德里建立政权为止.这是起义的开始时期.在米勒特起义前还有一个酝酿过程.第二时期从德里起义政权建立到德里不幸陷落,它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这是起义最重要和到达高潮时期.第三时期是起义者由  相似文献   

5.
关于1857-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著作很多,关于这次起义的原因、性质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只是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发生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6.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十九世纪中期亚洲的三大革命运动。这三次革命几乎发生在同一个时候,构成了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第一次高涨,而在此以前亚洲国家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还是分散的,此起彼伏的,没有具备这样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7.
1857——1859年印度的起义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首先在欧洲各国引起了很多的反应。人们对起义的进程、有关军事行动的新闻以及很多在当时引起大量书刊进行讨论的一般性的问题,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欧洲各国的评论家们试图说明印度起义的原因和性质、起义对印度和英国的命运的后果、英国殖民制度的性质、不列颠在亚洲统治的意义,特别是试图说明这次起义对印度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从对这类问题的提法,便可看出各国内部不同政治派系和社会政治思想的各种流派的斗争,并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形势。很自然,在当时不存在一致的“欧洲社会舆论,而就在  相似文献   

8.
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的起义,是我国农民战爭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起义所提出的“均貧富”的口号,及其对赵宋封建政权和封建地主阶級的打击,在我国农民战爭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次起义的发生是赵宋政权和封建地主阶級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經济剝削和政治压迫所引起的。宋太祖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赵家政权,劝部下“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飲酒相欢,以終其  相似文献   

9.
1862—1873年的西北回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862年(清同治六年),在西北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这次回民起义爆发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绝不是偶然的民族冲突。它是和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太平天国革命以及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分不开的。它是当时全国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西北回民起义也有其直接的內在的原因,这首先是由于西北人民受着严重的剥削压迫和残酷的统治;而清统治者对西北回民又是通过极端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因而,这次起义具有突出的反抗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特点。首先,我们看当时西北阶级矛盾尖锐的  相似文献   

10.
184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德意志工人反对资本家的一次独立的革命运动。这次起义规模虽小,时间虽短,但它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却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页。它和1831、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旨在反对封建压迫、农奴制剥削,乃至整个封建农奴制度的起义,历时二载、声势浩大、威震全国。它有力地打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震撼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这次起义虽然失  相似文献   

13.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也发生很大改变: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到后来反思英国殖民政策的某些弊端。这种情绪上的转变为在印度的和解政策和适度重建计划提供了条件。大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因此,大起义成为英国和印度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詹西女王——拉克西米·芭伊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民族英雄。詹西本是印度班得尔汗的一个土邦。拉克西米·芭伊是这个邦土王甘加塔尔·拉奥的王后。1853年当芭伊仅十八岁时,这个土王死去,由她执政。詹西女王参加起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领地被夺的旧恨。本来土王死后无嗣,可由养子继承,但从1848——1856年英国驻印总督大贺胥借“权利丧失说”,取消了这种继承权,如无嫡子继承,土邦领地一律由东印度公司归并。在其后的十年内,在全印度三万五千个大小土邦中有二万一千个被归并,詹西就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原因是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度被征服到发生起义的一百年中,英国在印度确立了自己的统冶,对印度人民的剥削日益加强,这一切引起了印度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就是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是正当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的时候开始的。这个时期(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对印度进行的殖民剥削,采取了特殊的方式。马克思指出:“在整个十八世纪中,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与其说是通过比较不重要的贸易手段获得的,毋宁说是通过直接掠夺这个国家,抢占大量财富的办法获得,然后运往英国去的。”对印度农民进行税收掠夺是这个时期殖民剥削的  相似文献   

16.
1773—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它是当时俄国农奴制开始解体、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具有鲜明的反对封建农奴制度的性质.这次起义波澜壮阔,声势浩大,席卷了乌拉尔、伏尔加河沿岸和西伯利亚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历时二载、威震全国,有力地打击了俄国封建贵族的统治,动摇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基础.在这场激烈的阶级搏斗中,广大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为争取自由、土地和政权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代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是,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所固有的弱点以及起义队伍中某些人的背叛,起义最后遭到了失败.本文试就普加乔夫起义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重要的一页,其规模之大,地区之广,时间之长,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斗争纲领,推翻了明朝;当清兵入关,外患严重的时候,又起而与清兵作战,给清兵以沉重的打击,影响极为重大.但是这次起义为什么终于失败了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流寇主义,削弱了农民军的战斗力,以至最终导致起义的全盘失败".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不拟讨论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仅就明末农民军的流动作战问题作一些探讨.流寇主义是游民阶层的思想反映.其特点是采  相似文献   

18.
1856年云南广大的回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斗争.这次起义,虽然是以回族的农民大众为主体,但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广大的汉族及云南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构成了一支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各族联合的革命队伍.广大的汉族及各兄弟民族的劳动人民之所以大量地参加这次回民起义,这固然与云南多民族聚居的地理环境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云南各族人民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的矛盾已达到了极点.故当回民揭起反清的大旗后,云南各族劳动人民便踊跃地参加了这次起义.  相似文献   

19.
1853年爆发的闽南小刀会起义是近代会党在对外通商口岸发动和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闽南地区的统治,而且很快引起了其它通商口岸和台湾地区会党群众的连锁反应,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席卷江南半壁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本文着重阐述这次起义对台湾会党起义和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以及它在会党发展史上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20.
1906年12月初的萍浏醴起义(又称丙午萍醴之役),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所组织,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为宗旨,以会党群众为主力而发动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武装斗争。这次起义虽因遭到清军残酷镇压而归于失败,可是它在辛亥革命运动史上所起的深远影响却是永远难以磨灭的。由于史学界对于这次起义的评价还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