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泉实验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也是一个富有探究意义的实验。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人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哪些因素能够造成烧瓶内外气体有压强差呢?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有温度、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产生压强差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使温度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二物理“气体的等容变化查理定律”一课,约在每年的9月份进行教学,这时气温较高。而“查理定律”的定量实验,却要测出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时,在不同温度时的压强和0℃时的压强,一般要用冰水温合物来降低气体的温度,使冰水混合物降到0℃。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相色谱仪,对纯气体、纯液体、混合液体、混合气体的低浓度标样配制方法作了研究。本方法对纯液体、纯气体、混合液体的配制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一.“喷泉”实验的原理喷泉实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图1,圆底烧瓶中充满了易溶于液体b的气体a,根据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和帕斯卡定律可知:滴管挤出液体b之前,烧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向烧瓶内挤出滴管中的液体b后,因液体b吸收了气体a,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较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体b从烧杯中倒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6.
一、高压锅使用过程中为什么要排出锅内的冷空气? 高压锅的原理是:压强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但通过实验证明,高压锅内留有不同气压空气时,虽然液体表面气压相同,但温度并不相同. 表一留有不同的气压空气时,温度与压强的关系从下表可知当锅内气压相同时,锅内留有的空气气压越低,温度就越高,所以使用高压锅时要等到锅内气体沸腾,水汽化排出锅内的冷空气后盖上限压阀,以达到理想的温  相似文献   

7.
题目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等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求:(1)液体的实际温度;(2)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多少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相似文献   

8.
一、温度计的使用1.温度计的作用及结构原理: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常用温度计由玻璃泡和毛细玻璃管组成.玻璃泡内装水银、酒精成煤池.玻璃泡上方连着的毛细玻璃管的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上升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而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的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再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学习“温度”知识之后,知道了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首先规定的,他把“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冰和水充分混合后的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作为零度”。他这样规定有没有道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能否始终保持0℃?会不会变化?  相似文献   

10.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11.
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基于这种思想,设计了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现将人教版教材上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演示实验引述如下: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1个空瓶子,使2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图略)。抽掉玻璃板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由实验可以看到,2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该演示实验能充分表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  相似文献   

12.
程萍  龙淇 《化学教学》2000,(4):14-15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 ,拓展学生的思路 ,本文设计了一个系列实验 .这一实验的思路是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 ,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 ,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 ,就好象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 ,因此被称为“化学多米诺实验” .一、实验原理 图 1图 2本实验的原理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利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压力使液体从一容器流向另一容器 ,以及利用虹吸现象使液体定向流动 .如图1所示 ,A瓶产生的气体进入密闭的具支试管B ,将其中的液体经过a管压入C瓶 ,与C瓶中的液体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 .当B中的液面低于a管左下…  相似文献   

13.
题有比热容和质量均不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液体,甲液体温度是44℃,乙液体温度是32℃,丙液体温度是24℃.如果将甲、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6℃,如果将乙、丙液体相混合,温度为30℃,求甲、乙、丙三种液体相混合,温度变为多少?(设混合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分析本题涉及液体间三次热平衡.题中各种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均未知,由于提供了甲乙混合、乙丙混合后的末温,可以列出二个热平衡方程.虽  相似文献   

14.
一、温度和温度计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使用温度计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会用正确的方法测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热学教学中 ,教师在做玻意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 ,若采用液体物质作密封材料作实验 ,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果 :PV值随封闭气体体积 V的增大而增大 ,尤其是以挥发性强的液体物质作密封材料时 ,这种现象更为明显。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曾和不少物理届同仁探讨 ,普遍认为是仪器密封性不好而漏气和气体温度变化所至。笔者则认为 :作为密封材料的液体的饱和汽压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 ,所有液体都在汽化 ,在密闭容器中具有一定的饱和蒸汽压 ,其“与蒸汽所占体积及这体积中有无别的气体无关”,在一定温度下 ,不同液体的饱和汽压是不相…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性学习”的推进,学科渗透题应运而生,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考查的试题频频亮相,但不少试题却“剑走偏锋”,变成了“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下面是2005年重庆市中考卷中的一道题:上物理课时,老师为了生动形象地讲解热学知识,写下一幅有趣的对联,它的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这幅对联反映的一个规律是()A.液体凝固、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B.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C.气体液化、液体凝固过程,温度不变。D.固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该题营造物理教学情境,并引入对联,体现了与物理…  相似文献   

17.
一、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现行初中物理课本的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讲述了一个演示液体蒸发温度降低的实验。按书上的做法是能说明问题的,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是温度的变化难以让全班同学看清。另一方面,温度计液柱高度的变化需要时间,跟不上教学的节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制成了一支伽利略温度计,其构造如图一所示。实验方法:可利用比较法进行演示。教师先用手掌给烧瓶里的气体加热,气体温度升高,明显可见液柱下降;反之液柱上升,气体温度降低。然后将被酒精浸湿的棉花在烧瓶上涂抹几下,立即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选修)第三册第12~13页[实验1-6]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存在如下缺陷:准备实验时很难保证连通着的两个烧瓶中气体的量与常温放置的烧瓶中气体的量完全相等,只能通过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来作大致的判定,准确度不高,失去了对比的可靠性。现将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如图1所示,用"T"形管连接三个烧瓶。将三个烧瓶各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烧瓶内均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热,从而得到常温下平衡的混合气体。演示时,将三个夹子同时夹住橡皮管,A烧杯中放入热水,C烧杯中放入冰水(或冷水),B烧杯…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中讲: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摄氏温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讲明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应该分别占有多大的比例呢?冰和水所占的比例不同会不会影响混合物的温度呢?这里所讲的冰水混合物,并不是说将一块冰放入一盆水中,就可以称之为冰水混合物了,而是将冰(碎冰)放人水中充分搅拌达到热平衡后的混合物,才可称之为冰水混合物,此时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而对冰和水所占的比例并无特殊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是冰和水两种物态的混合,在其没有完全…  相似文献   

20.
将密闭的冰水混合物放在零度的房间里,经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壁会有小水珠吗? 一般认为,容器内壁若有小水珠,这小水珠可能是冰水混合物中的水蒸发后遇冷的容器壁凝结而成,根据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78页所述: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说明它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也即蒸发——吸热——降温,但在此环境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房间温度为0℃,从无处吸热,所以自然就导出不能在容器内壁形成小水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