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广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摸清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中最迫切需要提高知识和能力,进而在体育高师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课程。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广州市的10个区的教育部门工作的干部、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并对多位高校体育教育专家进行访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师男女性别失衡,高级职称偏少,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急需提高中学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迫切需要提高体育教育在中学的地位,引起领导的重视,增加继续教育经费等,促使中学体育教师提高水平和能力。建议与对策:提出深化认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和拓宽经费、编著教材和拓展培训形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蔡传明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5):46-48,56
采用资料法、逻辑法、测量和统计等方法,并应用自编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量表》测量了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的总体情况。对不同特征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情况进行了差异性检验;针对调查结果提出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体育师友》2018,(2):51-5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探讨中学体育教师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研活动在赣州市城区开展的较好,但在县城以下处于起步阶段;体育教研活动能够在基层开展,但内容及形式不够丰富;体育教师对体育教研的认知水平一般;各级学校对体育教研活动的重视程度不一。根据体育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资料法、逻辑法、测量和统计等方法,并应用自编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量表》测量了福建省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的总体情况。对不同特征的中学体育教师学校生态环境感知情况进行了差异性检验;针对调查结果就教育管理部门、部分体育教师存在的消极因素以及体育教师“自我实现”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安全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安全地锻炼身体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加强对中学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创设良好的体育环境,必须引起广大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迎泽区6所中学、300名学生、10名体育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对太原市初中学生体育安全意识进行了调查和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 我是一名中学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十五个春秋,工作调动了两次。当我从本市直属中学调入城镇初中时,该校没有体育器材与合理的教学场地,未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评选先进”、“评职称”轮不到体育教师,学校以智育为主,就  相似文献   

7.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随机抽样等方法对湖南省十个国家贫困县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影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为:学校对硬件设施(场地、器材等)的投入不够;各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度、认可度不深刻;农村中学各级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学的角度结合湖南省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的失范行为不仅影响到千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制约着整个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失范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寻找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为防范与纠正体育教师失范行为,为规范体育教师言行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师生关系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及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对泉州市9所中学1000名学生和103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较为平淡;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兴趣、学习成绩与任课教师间的情感、心理有着较大的相关关系;体育教师和学生在角色认知上存在差异。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 农村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和成效,而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改革心态又是决定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对苏南35所基层农村中学的285名体育师的调查,以了解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教改心态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体育教学为切入点,对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保健康复知识纳入到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兴趣、引导体育课程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提出了在体育课堂进行讲授,开设保健康复课程以及把保健康复知识编写到中小学体育教材之中、对体育教师进行相关培训的对策,为保健康复知识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践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探讨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培训模式、课程设置、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等建议,为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中小学实际出发,确立培养体育健康教育师资的目标;拓宽专业口径,建立培养体育健康教育师资的课程体系,以及高师培养体育健康教育师资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本文运用系统论“四因素”学说把体育教学过程分为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几个部分,并从以上四个角度阐述了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适应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目前状况和中学生、中学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的认识程度,以及对未来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得出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与课程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建设需要,也要满足该专业目标市场的需要的结论,同时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围绕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思想品德培养而进行。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山西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结论以学历达标、取得文凭或专业合格证书为目的的在职教育,在现阶段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一个必然的、补课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的学历提升,呈现多类型和多层次的特点,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与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实施教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客观存在的,而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甚,这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本文从社会、学校以及体育教师三个层面对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反思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梅  张连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110-112,130
运用自编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通过对兰州市4名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了解中学优秀体育教师成长阶段,揭示体育教师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以发展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中学体育教师的成长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In social constructivist educational theory, the classroom is seen as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According to social constructivists, learning occurs through peer interactions, student ownership of the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at are authentic for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teachers used social constructivist strategies to encourage student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meanings, and how students constructed knowledge and meanings in two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s. A qualitative naturalistic design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over a five-month period with two experienced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Data included 11 weeks of observational field notes and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ross-case and inductive analysi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teachers' strategies created a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which students actively constructed knowledge and meanings by making connections to their peers and by connec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o their lives, their communities, and the real world. Students shared information, assumed lead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and became decision-makers. By connecting to their peers, students felt supported in their learning. This study offers additional findings in support of social constructivist pedagogy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at encourages individual growth and social awareness in communities of learn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