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地说,金庸先生的小说在我国有着庞大的读者群,加上与小说同名的影视片的宣传作用,“金庸热”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衰退。如何对待和评价它,这是个有趣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 一前年,一位学生完成文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后来看望我,并赠送了金庸的几部小说,建议“抽时间研究研究”。我不以为然。一次信手翻阅,竟被迷住,掉进了“金庸热”的漩涡,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偏见,关心起小说的评论来。首次笔谈难免粗鄙,倘有唐突之处,祈望方家权且视若刍荛者之言。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巨匠莫泊桑、鲁迅的笔下有两位女性形象——“克拉丽丝”与“杨二嫂”。她们常被人们简单地冠以“小市民”的形象,莫名背上种种“坏名声”,却少有人从男性作家本位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她们。为此纵观两位“大家”身边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从“叙述视角”与作家“生活体验”等来分析她们对“克拉丽丝”、“杨二嫂”形象定位的影响,进一步理解这二位活跃在教材中,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形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更充分地研究文本。  相似文献   

3.
金庸求败     
一些人拒绝金庸,像拒绝黄、赌、毒一样拒绝金庸,在喊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之后,又有人把金庸列为“逮谁灭谁”的首选对象;一些人推崇金庸,给金庸端来大师级的靠椅和捧上文学院长的桂冠,以昭示他在新派“武林”中领袖群伦的盟主地位。 金庸何许人也?一位写了十数部武侠小说而名满天下的老先生而己。如果说,一部小说是小说家的一个招式的话,那么金庸左不如梁羽生,右不比古龙。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数十年来,金庸不败!金学热和金庸热,俨然宏宏然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无人能出其右,后尚无来者端倪。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一直是人们争相研究的作品之一。无论是其中轮番出现的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代表着作者吴承恩对于世间百态的思考与感触。本文主要针对作品中出现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代表意义及对作品产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是前所未有的一部女性的赞歌。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是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这群以其身份及个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就是可纵权使性的;容貌美、内心美、充满青春纯洁气息的;身份卑微,却不失自我的。对这几类人的刻画,都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对女性的崇高礼赞,同时,与男性相比,更是那种美与丑之间相生相克矛盾的反映。在感受作品中的芳香美丽、青春纯洁气息的同时,不免要深入地思考一番作品更深刻的主题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尔德创作的《莎乐美》对莎乐美形象进行了根本的改变。诗剧对海派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引发其关于一系列文学主题的思索,如关于“恶之花”形象从潘金莲到莎乐美的现代转型,与男性阉割焦虑的主题;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两性战争的主题;关于性爱与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后记》中写道,其小说的“技巧和价值”“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五大卷1400多万字的“封刀之作”——《鹿鼎记》,在金先生心目里自然是最好的。我国近年来出版的金庸小说评论集子中也不乏这样的观点:“《鹿鼎记》是金庸的最独特、最深刻也最成功的史诗性作品,是他的炉火纯青的集大成之作”;“《鹿鼎记》就是金庸的《堂·吉诃德》”等等。另外,金先生在回答“《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这一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时,还明确地说:“《鹿鼎记》已经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记。”  相似文献   

8.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9.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10.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代表——黛西和乔丹·贝克入手,从女权主义角度对该两住女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黛西和乔丹虽然同属上层阶级,性格上有相似点,但在社会关系、婚姻观、经济观上截然不同。她们是两类女性的典型代表:黛西是父权制社会的传统女性的代表;而乔丹则代表了一战以后,爵士时代涌现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