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泓同学问:《〈还乡梦〉自序》是实用文体,还是抒情散文? 序言,是一种实用文体,为自己的书写的序言称“自序”。在这篇自序里,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追忆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说明了这本诗集《还乡梦》的创作意图等。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萧乾的《枣核》与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的《〈还乡梦〉自序》(分别见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五册)均是精讲课文。两文写法各具匠心,但异中存同,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一、选材异,意境同《枣核》一文以物(枣核)为线索铺展情节表现人物,《〈还乡梦〉自序》则着重介...  相似文献   

3.
刘庶凝先生《〈还乡梦〉自序》是一篇自序力作。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明了诗集的创作意图,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挚情感,读来倍感亲切。而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无疑是读者深受感染的因素之一。全文“引用”达十余次之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第五册《〈还乡梦〉自序》一文的注释中把何其芳的作品《画梦录》解释为“诗集”,这是不对的。何其芳以其热情奔放的诗歌享誉诗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师,《画梦录》就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一书对《...  相似文献   

5.
《〈还乡梦〉自序》一文既是自序,又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全文不论是交代自己的经历、行踪,还是叙写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都引用了中外散文、小说中心语句或者典故、成语、古诗来阐明文旨。  相似文献   

6.
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还乡梦〉自序》曾入选初中语文教材,文中有这样的一句描写:“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学生初读时弄不明白:橘树为何“水土不服”?它的果实又为何是“苦涩”的?其实,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一种现代文中不常用的修辞方法——用典。  相似文献   

7.
《〈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序言 ,又是一篇凝聚着滚烫的爱国热情的抒情散文。它像一首深情的歌 ,每一个音符都是海外赤子爱国深情的闪烁 ,字字句句都是久别家乡的游子的乡愁乡情。相信凡是读过《〈还乡梦〉自序》的人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会被作者浓浓的深情所感动 ,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不禁要问 ,这篇文章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呢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 ,能打动人 ,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它的语言魅力。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含蓄委婉 ,成语典故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恰当 ,古诗的引用加强了抒情效果 ,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  相似文献   

8.
如何领会文章的深层含意福建省永春三中陈子良阅读文章,不仅要掌握其基本内容,更要领会其深层含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探讨领会文章深层含意的方法。要领会文章的深层含意,必须层层剖析文章,从基本内容去理解。例如《〈还乡梦〉自序》这篇文章,文中有一句“在北美的...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抒情散文,又是一曲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沉恋歌。它那优美含蓄极富文学色彩的语言,使人读后如饮甘醇,获得美的享受;尤其诗人那浸透在字里  相似文献   

10.
引典寓情荡气回肠──谈《<还乡梦>自序》艺术技巧王敬业美籍华裔诗人刘庶凝先生的《<还乡梦>自序》是一篇情文并茂、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精心引用典故,借以表达作者在猪定环境中特殊的复杂情感是这篇文章在语言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值得认真探讨研究。引用典...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培养真正的人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就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文道统一呢?一、抓住导入新课的有利时机新课的导入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我在教学《〈还乡梦〉自序》一文时,引用作者诗集《还乡梦》中的一首《重庆赞》作导语,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首诗歌,体味作者对经历了巨火的洗礼的重庆所发生的巨变的赞美之情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从而让学生明确这既是一篇自序,又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散文。二、在探求新知中渗透德育教师在讲解分…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还乡梦〉·自序》第一段注释(3)(第55页第15行)[“画梦录”]和后面的“火把’”是作者运用借代手法,分别以何其芳的诗集《画梦录》和艾青的诗集《火把》的名字来概括指代一个时代的特征。与教科书配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83页第则行)则说:帼梦录》是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何其芳的第一本散文集。它以浓郁的诗情、精美的文笔获得1936年度《大公报》散文文艺奖。节选自《中国现代散文120家札记》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审定出版,教科书与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13.
《〈呐喊〉自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对“曲笔”,课本注为“不拘泥于事  相似文献   

14.
《(还乡梦)自序》是一篇巧用典故表情达意的佳作。学习此文要注意体会这一点。 序言一般要介绍成书的有关情况(包括写作缘由、内容、体例等)。但《还乡梦》是一本抒情诗集,其内容又是以异域怀乡和回国见闻为主,因此,这篇序言就要担负两项功能:介绍自身经历、说明创作意图,同时要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以统摄全书。所以,它既是“自序”,又是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抒情散文。下面谈谈如何理解文中一些语句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还乡梦〉自序》既是一篇序言,也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简洁生动,含蓄隽永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经历,追忆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同时也说明了这本诗集的创作意图。文章句句生动,字字含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语言艺术。一活用典故,精当别致文中多处活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凸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恋国,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课文在结尾时采用了因果强调主题法。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我们应热爱我们的战士”作结,来强调“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这是作者以上文“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主题作原因,巧妙地推出末段“我们应热爱我们的战士”这个结果。因此,由主题推来的结果,就自然地强调了主题。同样,《〈还乡梦〉自序》末段,用“赞美大中华”这个内容,强调了“热爱祖国”这个主题。《回忆我的母亲》末段,用“报答母亲”这个内容,强调了“爱母亲”这一主题,等等。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因果强调主题法就是:文章完成了对既定主题…  相似文献   

17.
《还乡梦》自序【课文题解】这精深文是美援华裔诗人刘厥庄为自己的诗集《诬乡梦》一书写的库昌。《还乡多》是一不以百四怀乡和回国见图为题往的,充满爱国渡槽的中、英文对照请8。【课文简析】在这两自民坚,作章介绍了自己是组回走上文学适用的,回忆了对自己创作影间...  相似文献   

18.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应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品味文章语言,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品味矛盾语言,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许多文章中有一些看似矛盾而实则蕴意颇丰的句子,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①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②暮蔼中古墓累累,夜闻林竹萧萧,声如泉涌,独坐窗前,久不能寐,我有一种凄凉而又甜蜜的落叶归根的感觉。(刘庶凝《〈还乡梦〉自序》)例①中,“希望”为什么会“无所谓有”,又“无所谓无”呢?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19.
“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这是鲁迅先生在“五四”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写的《〈呐喊〉自序》一文中的一句铭言。《呐喊》小说集和这篇《自序》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从创作的实践和理论上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呐喊》收有作者“五四”时期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是一九一八年春到一九二二年冬五年间写的。小说反映的思想内容,集中地表现了当时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众的心声,在形式上则以新颖独特的民族格式开创了一代文学的新风。《〈呐喊〉自序》,是作者就  相似文献   

20.
一、导语设计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还乡梦〉自序》中,学过了两个成语:“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这两个成语反映了发生于秦王朝两代皇帝在位时的两个历史事件。秦王赢政统一天下以后,自称始皇帝,妄图“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仅仅传到二世,只存在了15年的秦王朝就垮台了。900名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在陈胜、吴广领导下,用被统治阶级视为贫贱的手,折木为兵,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结束了“焚书坑儒”和“指鹿为马”的残暴时代。这次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经过如何?起义以后发展的形势怎样?在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后,就可以找到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