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曲的创作以感情为创作的源头,通过作品表达其创作的主题思想。感情支持在歌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感情使歌唱的呼吸动力更强;感情对歌唱的咬字、吐字有强化和渲染的作用;感情丰富了歌唱的旋律色彩;感情对歌曲主题思想具有精神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歌唱让感情得以释放并转化为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视朗读、重视情感唤醒,就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课堂教学要契合认知,在借力插图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改变形式,在语言置换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巧设导语,在一唱三叹中引导学生感情诵读。  相似文献   

3.
<正>《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恳挚。"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生硬地附加装饰,更不是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4.
感应6     
刘璐晨 《中文自修》2009,(11):17-17
我,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 我可以任意复制人类的各种能力,除了感情。感情到底是什么呢?创造我的人——&#215;&#215;博士曾经对我说:“在这个世界上,感情是独一无二的东西,你需要自己去感应。”  相似文献   

5.
孙霄 《福建教育》2008,(2):21-22
一、教学目标 认读“篙”、“棹”,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渲染,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蔡萍 《中小学电教》2009,(10):131-131
<正>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同样,音  相似文献   

7.
声音可以带来感情的变化,优美、动听的声音使人心情舒畅、愉悦;凄惨、悲凉的声音使人恐怖、哀愁。同时感情对声音质量的影响也非常大,感情能把简单、枯燥的声音变得有血有肉,并赋予灵魂。声音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声音的被载体,情是音乐的灵魂,情赋予音乐以生命,感情与声音在表演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贵有情。情表现在:一、要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二、找准感情的突破口;三、掌握并运用表达感情的技巧。师范生如能在这三方面加以努力,就能摆脱语文教学中“无情”的不足,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中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但要注意不同文体的朗读会带来不同的感受。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巧授方法,夯实感情朗读的基础;品读悟情,深化感情朗读的作用;妙设情境,掀起感情朗读的波澜;围绕主旨,升华感情朗读。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1.
师: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是大家知道吗?他还是一个好饮酒的典型。并且,他不但善饮酒而且善劝酒。劝酒,可是中国酒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呢。大家听说过这些“劝酒歌”吗?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看看,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色彩就是除了词语所表示的一定意义之外,它还附加了一种词语所表示的感情意义、语体意义和形象意义。我们把词语附加的感情意义,称为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附加的语体意义,称为词语的语体色彩;词语附加的形象意义,称为词语的形象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统称为词语的色彩。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对人或事物赞叹,贬斥的含义,它基本包括两类,一类是在表示赞叹的词语,称为褒义词;另一类是表示贬  相似文献   

13.
探讨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与孤独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350名高职一年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调查;结果高职一年级学生感情孤独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且男生感情孤独得分高于女生;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显著,且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其他方面差异均不显著。高职一年级学生自尊与感情孤独和社会孤独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引导、干预。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2.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相似文献   

16.
抒情建构主体在建构表现心灵之情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组构抒情话语的抒情行为和动作,形成了一定的抒情环节.使抒情话语肩负起极富创造性和蕴蓄性的话语系统。抒情要将感情具象化,借助意象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音乐化,通过音律来抒发;抒情要将感情舞蹈化,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抒发。  相似文献   

17.
教育名言     
爱所要求的情感和谐可以在两种情形下产生: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不让儿童注意到即机警地参加进去;或者他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教育名言@赫尔巴特~~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读文情况。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纷纷开始评价:有的同学评价说我觉得他读得没有感情,我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有的同学评价说××同学声音太小,如果声音再大一些会更好;还有的同学会说我觉得他读某个词应该重读……那么为什么要有感情地读课文呢?我们要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文呢?我们为什么只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课文,而不能带着那样的感情读课文呢?为什么读课文要大声,难道读整篇课文都大声,而没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朗读在三个学段中分别作了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20.
新诗潮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有三:一是以多边想象负载多层次感情;二是拓宽诗歌意象之间的艺术空白,在跃度中完成感情的焊接;三是运用交叉式通感,增强意象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