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海平 《职业圈》2008,(29):168-169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共38项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准则明确要求,企业除了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外,还必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根据该准则,上市公司在发行新股、回购股份以及发行有可转债、权证时,每股收益的计算将产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了38项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新准则)与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 (以下简称"旧准则")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修订.文章就新准则与旧准则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指出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中,投资部分的内容变化比较大,文章通过举例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执行,中央国有企业于2008年年底之前全面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的确实、计量和核算方法较以前的会计准则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实务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两种准则并行时期,本文结合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及固定资产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旧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进行了比较,并探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在实务中具体带来了哪些变化,以实例来加以说明,目的是通过实务操作加深对理论变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资产负债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等式化关系问题进行明晰化研究.实务界高端会计人士多年力呼:让会计点而即通且省时节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与<国际会计准则第40号--教资性房地产>在核算范围、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公允价值的确定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以期为完善我国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浅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与确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部于2006年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文章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准则中借款费用的范畴和相关定义,并举例说明了在新会计准则下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与确认.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2006年2月16口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有关会计处理及相关规定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其较大的自主性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孙传芳 《职业圈》2011,(9):112-112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标志着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已经进入了国际趋同的阶段,目标是建立符合我国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全球认可的会计标准。这将成为我国跨级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新旧会计准则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这些改变,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规范上市公司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便提出了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总体目标,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共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中国会计改革经历了借鉴国际惯例、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原则均作了较为明确的的规定.由于准则颁布时间不长,实务中一些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业务处理上容易产生一些混淆.文章就持有至到期投资(债券投资)与可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的具体会计处理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磊 《职业圈》2007,(3X):57-5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为国内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国际商用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解决了国际化融资的问题,同时它的执行也将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文章针对这些改变.分析了它们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以便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是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计量.针对这一修改,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出发,剖析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工具的优缺点,并结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对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使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邳爱君 《职业圈》2011,(36):127-127,129
会计准则的目标是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同时也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进行加固。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能完善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发展也有积极意义。研究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影响,不仅能让投资者的地位得到提升.经济利益得到保护,对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都有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清源 《职业圈》2008,(17):100-101
文章比较了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政策的确认规定,通过比较解释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股份支付的规定。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对我国A股市场上已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新规定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比较了国内外股票期权相关会计政策的确认规定,通过比较解释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股份支付的规定.在明确了基本概念的情况下,对我国A股市场上已公布方案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式以及行权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简单分析了股权激励相关会计准则新规定时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为基础,探讨了当前指导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两个规定,即<施工企业核算办法>与相关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两个问题,即所得税核算对施工企业的影响以及施工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