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流"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新型城市大众文化,以韩国文化的独特方式影响着世界。"韩流"自诞生起,就面临着诸多困境,韩国大众文化从业者为此进行了十分艰巨的探索和奋斗。韩国政府在促进本国大众文化流行发展,策划和推动文化产业的振兴及输出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韩流"十几年来如何避免止步于一时的流行,而成为一种不断散发出新时代魅力的大众文化潮流,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探讨。同时剖析"韩流"发展过程中暴露的一些不足及问题,这些皆可作为促进中国大众文化以及公共传媒娱乐业健康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11,(5):190-191
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肖鹰在2011年8月22日发表的《文化生产不可失去底线坚守》的博文中指出,我们的文化生态还没有建立起一种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良性互动的环境.这就造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敌对与恶性循环,对两种文化模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现在中国的问题是,只有大众文化在一曲高歌,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其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主题,即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一种文化批判,然后提出了"大众文化批判说"。他的批判理论核心对象是文化生活中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大众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其目的是希望人民大众能够清醒并且摆脱束缚和控制,重获自由。当今我国社会大众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他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大众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大众文化建设进程中要批判接受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要准确理解约翰·费斯克的大众与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一定要联系他的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的主要观点。可以说,其大众文化理论的精髓都是建立在这"两种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笔者就这两种平衡的经济、文化经济的话语结构及文化经济的抵抗式表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大众文化来势汹涌,日益繁盛,对当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代通俗小说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态,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深入研究,大众文化对当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大众文化形成了通俗小说的基本特征;其次,大众文化促进了通俗小说种类的多样化;再次,大众文化培育了通俗小说的阅读市场;最后,大众文化提供了通俗小说新的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6.
当下,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大学生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甚至制造的最活跃的因素,另一方面大众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到大学文化的独立发展。大众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更多的重视,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性和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挑战王宁后现代主义于八十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中产生了种种不同的变体,其中之一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以及其对精英文化的挑战,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当代文化格局的多元共存之景观。毫无疑问,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合流...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是媒介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整合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富,且通过电视剧可以看到"新儒家文化"对剧中人物角色形象塑造的重要影响。"新儒家文化"与传统儒家文化相比,具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兼容并蓄、合作双赢"内涵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热播电视剧中主角形象塑造所展现的"新儒家文化"特征及"新儒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年例"作为茂名人独特的"贺年例会",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茂名地方特色文化名片。茂名年例文化具有国内优秀民俗文化的积极基因,具有"善待八方客,极尽一好心"的优秀内涵,具有记住乡愁、凝聚民心的巨大向心力,具有多元文化融合、多种文化竞相生辉的魅力特色,是遗落乡间的文化密码,是值得茂名人认可、坚守和弘扬的大众文化、优秀民俗。  相似文献   

10.
MCN是网络参与式文化经UGC到PUGC之后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它是原有的传统大众文化生产结构和体系被解构之后,出现的一个具有高度专业生产能力、经济整合能力的新的中介,新的文化生态将围绕它建构起新的文化经济体系,因而是当下最为显著重要的文化场域,未来研究需要对此场域中MCN、个体内...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当代中国大众社会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应然与实然背离倾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或然与必然的统一性。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控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策略上要实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理论形式商品化、传播手段电子化、大众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赵玉 《文化学刊》2008,(4):52-56
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视角,探索大众文化的本质。通过追溯文化的源头——神话与巫术,寻找它们的共同特征兼其变异性,从而使陷入大众文化包围中的现代人有所规避。文章选取了主要的大众文化现象,就大众文化的各类文本,从巫术的施行者、施行方式和功能三方面剖析了大众文化的拟巫术特征,即由明星和大众共同发动的、用情绪化的动作和语言满足理性无法触及的心灵愿望的、一种类似于巫术的抚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小川糸的《蜗牛食堂》是一本以美食为主基调的流行小说,其有迎合大众文化审美诉求的一面,也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一面,书中以伦子母女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对"爱"和"死"的态度有其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4.
武术国际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武术国际传播三重不同形式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武术国际传播宜借助大众文化层面"功夫"的品牌效应及其背后的市场化经验,大力推广标准化、系统化的健身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国际培训,在武术修习人群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推动武术"入奥"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是重要领军力量,他们的理论研究为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式与途径,他们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流。文化工业的提出让法兰克福学派有了理论指向,伯明翰学派则开辟了文化研究的先声。这两个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知代表了西方学界的基本立场,两个学派的研究既有共通之处,又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理论视角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比较两个学派的异同可以进一步进行大众文化的理论范式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爱玲 《文化学刊》2009,(2):97-101
当电子技术不断以自己的生产力价值渗透到大众媒介运营格局中时,媒介文化逐渐从稀缺神圣的“人文理性”走向批量化生产的“技术理性”。在这种技术理性的主导下,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观照最多的必然是利益机制所驱动的文化形态,即大众文化。这种大众文化的运作范式直接导致批判与反批判的文化生成与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7.
当下,我国的审美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状态,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图谱。其中,大众文化逐渐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传统审美价值体系与文艺创作批评体系因而被逐渐消解,突出地体现在批评精神和批评经验上。在大众艺术市场背景下,如何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分析维持批评自主性所遇到的困境,是文艺批评工作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猛 《文化学刊》2012,(5):36-40
最近一段时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贬损意味极强的俗文化词汇,却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其中的文化内涵引人深思。借助大众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推知,"屌丝"一词的流行是一场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它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屌丝"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也部分实现了与精英文化的对抗;而"屌丝"所暗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异化也符合青年亚文化的新奇性特征,反映出青年一代娱乐至上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9.
《文化学刊》2012,(3):43-43
邱野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撰文指出,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潮,媚俗语言大量出现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从模因论的维度,运用模因选择三因素解释媚俗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现象,并以大众文化批判的哲学视角,分析媚俗语言模因选择三大因素,即模因本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刘萍 《文化学刊》2011,(4):84-86
电视科教节目是利用电视媒体进行科学文化传播的具体节目形式之一,应注重传播科学文化、创新文化、大众文化、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媒介文化,以满足公众对于多样化文化的需求,从而提高我国公众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增强公众抵御各种落后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