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亚运会的中外记者如何抢新闻?如何争时效?又如何废寝忘食?这里,记者写记者、拍记者的几个小镜头,可窥见其点滴。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新闻的时效性重视不够,报纸上刊登的稿件,新闻少,旧闻多,时间概念模糊;记者关心的也大多是计划单子上的题目,习惯于“挎着篮子挖菜”,带着题目采访,不善于随时发现新的报道线索,也缺乏争时间、抢速度的紧张采访和写作锻炼。1979年,报社编委会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  相似文献   

3.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  相似文献   

4.
当今,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建立于深度报道上。目前一些企业报的深度报道,从其报道的问题和报道的角度来看,尚存在着不太切合需要、切入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以至于不能引起读“共振”。因此,企业报深度报道如何选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闻同仁可能只听到“抢新闻”之说,没听过“争新闻”之言。抢新闻并非新鲜事,即指抢时间、争速度和抢发独家新闻,这自然符合新闻规律。但时下却出现了一种“争新闻”的不良风气。即记者和通讯员争发新闻稿。笔者并非胡编乱造,有例为证。有位工厂的新闻干事向某报社写了一篇关于技术贸易的新闻稿,时间一晃月余,杳无音讯。这位通讯员自认为可能“此稿无价值”或写得不好,便不好意思去报社打听。谁知时隔两月,此稿却又在那家报上大同小异地出现了。但署名竟是报社某记者的大名。后经打听,才知道这是报社记者从通讯员的来稿中获得信息后,不顾路途之遥,又专程到工厂调查采访了一天写成的。  相似文献   

6.
争·拼·抢     
新闻改革中,各家报纸都争取能抢先发一些独家新闻,对时效性很强的、读者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尤其是如此。我的体会是:记者要有争、拚、抢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才能较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试举二例说明。其一。一九八三年八月中  相似文献   

7.
国家有大事,中央级报纸近水楼台,一马当先,地方党报如何应对?自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以来,随州日报编辑部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打破常规,以临战姿态密切关注形势变化,不遗余力、不惜版面及时报道。在这次突发的战役性报道中,无论是新闻策划,还是采写编排,都打了一个漂亮仗。一版版“袭击”事件的推出,一篇篇急就章的刊发,争速度、比信息、抢市场,形成了鲜明的“随州”特色,深受读者欢迎。《随州日报》一时“洛阳纸贵”,日发行量猛增4000多份,创历史记录。抓住第一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如…  相似文献   

8.
刊林漫步     
怎样才能“抢”到好的新闻孙肇祺撰文认为,“抢”新闻首先是个思想问题,具体说就是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只有对党、对人民、对事业满怀赤诚,才有巨大的积极性、自觉性。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许多新闻记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写、去实录战斗情况的。竞争意识。放眼今日,报刊如林,电台电视蜂起。新闻竞争场上的前锋,就是记者。因此,记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事件突发,就要千方百计争速度、抢时间,象百米冲刺一样,争取第—个报道出来。如果麻木不仁,慢慢腾腾,抱着无所谓  相似文献   

9.
前后的时间加在一起,我在拉丁美洲担任常驻记者逾11年。那些年,我常常在热烈的气氛中拚抢新闻,在游击队和政府军鏖战的战场上采访。对于往事,对于我们,远些的,已经淡薄;近些的,还清晰可记。这里,我由远及近、抓住那些历史的片断: 一提起记者,人们就很自然在眼前映现出这样一些场面:——大批的记者拥着、围着要人;——记者招待会上,一个个俏皮的提问;——战场上的奔波;——城市里的追踪;——连闪的闪光灯、拚抢难得的瞬间;——飞速的记录、飞转的录音机……记者们是幸运儿。他们比别人更早地知晓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可是,他们的甘苦谁又能理解?重要的新闻,记者都要抢,抢镜头,抢时间。事件到来之前,他们的大脑在不停地思索;事件到来时,他们之间又挤挤攘攘,争争夺夺,争着提问题,争着拍镜头;事件结束,争着尽快离开;争电传机,争电话、争照片传真机……,这最后的“三争”,在一些会议的新闻中心最为激烈,看谁的速度快,看谁的心中有腹稿! 神经,紧张得可怕!就是现在,我只要把记忆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新闻竞争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更表现在拼原创、比深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相比,报纸尤其是广播电视报这样一份周报,在争抢新闻时效上有劣势,但可以在深度报道上寻求自己的优势。于是,我们就将注意力集中在深度报道上。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视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上,同时也在比谁的报道更广、谁的报道更深。电视新闻要想提高收视率、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就不能停留在对新闻事件做简要的消息传播上,必须要向深度报道拓展。目前,电视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已成为各级电视台,加强舆论监督,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拳头产品。而且这种报道形式由于有着深刻的思辨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广,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的选题与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竞争日趋白热化,它不但表现在抢时效、争首发,同时也在拼原创、比深度。读者对新闻媒体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不仅建立于新闻时效上,而且建立于深度报道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制胜法宝之一。 深度报道“它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一种报道方法,它既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  相似文献   

13.
今天媒体竞争目趋自热化,对于新闻事件,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大可能拥有独家报道,于是各媒体间不仅抢时效、争首发,也拼原创、比深度,刀、剑并用,各展其长。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4.
有些通讯员,对大报记者报道过的题材,从不敢问津,觉得人家记者都写过了,咱还能写出个啥。我觉得,这种自卑感要不得,记者的素质一般比通讯员要强,但是他们也有弱的一面,也有忽视的地方。我的体会是,对大报记者报道的题材要深钻细想,敢于和他们争、拚、抢。1988年夏季,襄樊电视台播放了与种粮大户刘文豹把土地部分改种经济作物的对话采访,报道只提出了生产资料涨价威胁着粮食生产的发展,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没有提出来。一段时间后,群众对刘文豹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压缩部分粮食面积改种经济作物,是只图赚钱,不顾国家利益,是接了“媳妇”忘了“娘”,但也有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翻印港台书的风气愈演愈烈。1985年翻印金庸、梁羽生新武侠小说之风盛极一时,1986年竞出琼瑶作品的旋风又愈演愈烈。跨入1987年,几家出版社同时抢印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争时间、比速度,其风力之大,更是非同小可。毫无疑义,大陆和港台地区的书籍,应当而且需要交流,以促进我们全民族的文化与科学事业的发展。但这种交流,总应该有所选择,而且,要特别注意做好对这些书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当然应在激烈的新闻竞争洪流中想千方设百计地争时间,抢速度,抓事实,发新闻,可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因这样那样的缘故,使得新闻记者未能“捷足先登”,抢发到“新闻”。有时还会因事件的重要.非步人之后去采写老题材、老主题不可。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也得要练就一手“炒冷饭”的本领。把“浇头”炒上来在采写之前要充分了解清楚先行者的采访情况,看一看别人写了  相似文献   

17.
面对第四媒体的迅速崛起,电视这一大众传媒将受到更加强烈的冲击。国内与国际传媒间争观众抢信息的必然趋势也迫使新闻节目进行改革。要想使电视新闻节目有较高的收视率,就不能不挖掘电视新闻报道的潜力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大量碎片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信息来源不再仅仅依靠报纸、电视,网络、手机APP等新兴方式成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快节奏生活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比拼速度,拔得头筹,确实比较难。然而我们不妨另辟蹊径,抢速度不如来深度,发挥传统媒体的强项——深度报道,以深度报道为头牌,深入细致分析当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为纸媒在信息爆炸、碎片化阅读等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闯出一片天地,同时也为媒体转型发展探索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的主渠道。不仅新的媒体不断出现,媒体问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抢新闻、争受众、拼广告、推栏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广大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媒体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我和同事贺金哲合作完成的作品《巴勒斯坦送别阿拉法特》荣获广播专题类一等奖。在这里,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国际问题报道的实践以及获奖作品的创作过程,谈谈自己对如何打造国际报道广播精品的体会。第一、牢固树立精品观念新闻报道讲究客观、真实和时效性。因此,作为一名记者,往往比较重视从这三方面来着力,希望能抢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所采访到的新闻报道给受众。随着通讯手段的改进,各新闻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这就给记者的报道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了抢时效,记者在报道时,经常着力于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