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鞅的法律思想是其变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突出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迎合了秦国统治者富国强兵的愿望,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冲破奴隶制羁绊的政治要求,尤其是他的“重罚”思想,对当时推行新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其区别于其他法家学派的特色。文章探讨了商鞅法律思想的内涵、历史根源及其对我们现代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非“法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深刻把握韩非法治思想之精神要义,能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先秦法家的主要代表商鞅,不但是新兴地主阶级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的教育改革主张,是他整个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在教育领域的革新进取精神,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毛主席指出:“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他们服务的。”商鞅处于战国中期的秦国,当时正是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他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产生的商鞅法家思想,在综合三晋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思想的前提下,在秦国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文章从分析商鞅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建构入手,揭示了商鞅法家思想的以独尊的君权为其理想的原点,以人的性利说为动力、用历史进化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和前导,为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而推行法治;以重刑主义原则为支撑形成了一整套的法治思想,最终为秦国厉行农战,兼并六国构划一套完整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孟子与商鞅,是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两个最突出的代表人物;而改良与变法,则是奴隶制即将崩溃,封建制即将建立时应运而生的两条不同的路线。孟子代表儒家,提出“王天下”,即“王道”路线;而商鞅代表法家,实施的是一条“霸道”路线。商鞅认为,治国治民的基本政策应是厚贵与重刑。他主张“严刑峻法”,以  相似文献   

6.
荀况的《议兵》是先秦时期儒法两条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激烈斗争的产物,是我国古代一篇著名的法家军事论文。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阶级斗争极其尖锐。从战国初期到中期,许多法家人物如李悝、吴起、商鞅等,相继在各诸侯国实行变法,  相似文献   

7.
商鞅,生于战国中期,是卫国国君后裔。曾在卫国做过小官,后来到了秦国,辅佐秦孝公。《史记》说商鞅“少好刑名之学”。看来,商鞅从事的师说还是比较驳杂的,但是,他反复宣传的是他的法治主张,秦孝公听商鞅的一番鼓吹之后,说:“寡人不之疑矣”(《商君书·更法》)。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发言便坚定地相信法家思想,这说明商鞅的宣传思想具有针  相似文献   

8.
商鞅的故事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掌握了秦国的军权和政权。于公元前356年,商鞅把他领会的法家思想理论,开始运用到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等各个领域,进行法家学说的全面实践。 商鞅认为:“当时最重要的事情,是马上去奸。”他指出:“没有战功而继续保持着高官厚禄的地位,处处作威作福的奴隶主阶级;不劳动只吃闲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阳奉阴违,妄图‘克己复礼’的儒生;弃农经商,敲诈勒索,从事奴隶制手工业,商业活动,没有爵禄而发财致富的商人;以及因懒惰造成贫困,不努力参加农业生产和作战,不当官而高居于人民之上的食客、游士,都属于奸民”。  相似文献   

9.
法家的法治思想与论辩艺术关耳战国时代,正是新兴的封建制逐步取代腐朽的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顺应这一时代潮流,崛起了一个法家学派。法家推崇法治思想,主张变法,制定并推行新法制。在法家看来,法度为治国之本,奉法则盛强,废法则衰弱,即要实行封建的法治。...  相似文献   

10.
商鞅是战国时期先秦法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的霸权思想主要体现在耕战思想、法治思想和君主集权思想上。其中,耕战思想是霸权思想的首要准备;法治思想是霸权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君主集权思想是霸权思想的核心。商鞅的霸权思想是战国时期历史特殊环境的产物。他的思想有历史局限性也有其指导意义,要取其精华弃糟粕,对它批判地继承并能够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的过程中,法家的法治主义思想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促成了秦王朝的一统天下。细究其因,有以下三个方面:法家的法治主义思想顺应了当时的潮流;他私为“公”,将人之私欲转而为统治者服务;用严刑、厚赏规范和引导人们等。但是,由于法家的法治主义不适应国家统一后的新形势,只重严刑,缺乏道德教化,带有严重的片面性,最终使得秦王朝短命而亡。  相似文献   

12.
法家以法律统一思想其实就是其“法治”思想,法家主张“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轻视甚至否定道德和教化的作用,实际上是实行文化专制。法家以 法律统一思想体现在其推行“法治”的方法上,从本质上说,法家的法治与儒家的 人治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3.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处于被消灭过程中的没落奴隶主阶级推行着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而正在为巩固封建政权而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则推行着一条革新前进的政治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政治路线,决定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军事思想。战国中期最坚定的法家商鞅,在泰国推行了一条当时最彻底的变法革新路线,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的军事思想,是他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5.
(一) 商鞅(约公元前三九○年——前三三八年),原名公孙鞅,战国中期卫国人。他“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君列传》),年轻的时候,跑到魏国,在崇尚法家的魏国宰相公叔痤那里当一名家臣,研究和总结了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的理论和变法经验。公元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到了秦国,得到了秦孝公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由于变法获得显著成功,当上了秦国的大良造(相当于相国兼将军),并被封为商君。因此,史书上称他为商鞅。法家后学者辑录的《商君书》,记述了他的学说。《更法》是《商君书》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视阈中的先秦"德刑之辩"及其现代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先秦时期,以周公“敬德保民”、孔子“德政”、孟子“民本”、荀子“隆礼重法”为代表的儒家德治理论和以管仲“法制”、子产“铸刑书”、商鞅“严刑峻法”、韩非子“重法轻德”为代表的法家法治理论相互辩诘。两学派在治国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根本分歧,但在其“人治”本质上又是一致的。借鉴先秦“德刑之辩”的历史经验,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与西方法治的差距,我国推行法治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要坚持德法并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三六一年,秦献公死了,二十一岁的太子——孝公继承了君位。处在西北的秦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比东方的六国要落后一些。直到献公的时候,秦国地主阶级才取得统治权力。不过,历史发展的规律,往往表现为“后来居上”。从孝公起,秦国开始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和商鞅坚持革新,实行变法是分不开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孝公,是一个有朝气的青年统治者。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代替周室,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要这样大干一番,不用说,首先要充实国力,打击奴隶主旧贵族的反动复辟势力,从而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国家。因此,孝公一上台,就下令求贤,为社会改革运动作好组织准备。商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募入秦的。商鞅出生于卫国,年龄和孝公差不多。自小爱读法家的书,把法家的先驱者魏国的政治改革家李悝作为学习榜样。他怀抱法家理想,曾投奔过魏国统治集团。可是当时的统治者魏惠王不愿重用这个反对复古倒退,主张变法革新的青年人。正在这个时候,商鞅听到秦国召贤的消息,就满怀希望地赶往秦国。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中,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进步政治派别。他们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对于促进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对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的创建,立下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反对奴隶制及反动儒家的斗争中,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旧,建立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进步的历史进化论,制定了加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推行统一战争的“法治”路线,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挤、政治、文化主张。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闪耀着批判的战斗精神的光辉,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热情。 但是几千年来,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者和国内外一切反动派,一直把法家视为异端邪说。法家的代表人物遭到攻击,法家的著作受到歪曲,法家的历史作用被抹煞,儒法斗争的性质被颠倒。因此,“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认真研究法家的思想,对法家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给予科学的评价,弄清反动派为什么和在那些主要问题上攻击法家,对于识别尊儒反法思潮的阶级实质,识破儒家的反动面目,吸取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搞好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发展上看,商轶变注不是失败了,而是成功了。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商鞅所代表的法家思想是历代统治者的治国之宝。商鞅被“五马分尸”不过是其个体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