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州某中学初二学生王雯在上课时看言情小说,代课的李老师发现后将书收去。第二天上午,王雯偷偷从李老师办公桌的抽屉里把书取回。班主任赵老师知道情况后将她叫到办公室询问。开始王雯不承认自己偷拿了书,赵老师便以谎称李老师抽屉内的皮夹子不见了为“突破口”,并用三角板在她腿上打了几下,  相似文献   

2.
书圣     
李老师嗜书如命。孩提时李老帅就经常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省下买书,他的书柜里至今都保存着30年前买的小人书。大学毕业回中学教书,李老师更是疯狂地购书。县城很小,仅一家书店,他经常隔三差五地往书店里钻,哪怕是踏一下书店的门坎心里都觉得充实很多。口子一长,他跟书店所有营业员都搞熟了。那些年不时兴开放书架,但书店的书却永远向李老师一人敞开,只要李老师一进书店,  相似文献   

3.
李老师:有关媒体报道,2006年,广州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214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1%,未就业人数86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9%。上述数据提供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教了30多年书的李老师在退休后就彻底“关闭”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兴致勃勃地打开了新生活的“界面”。以前为了上班方便,就住在校园,吃在校园,劳动在校园,每天满眼里看到的都是学生。现在李老师在自己装修一新的新房子里,端了一杯茶,透过气派的落地窗看着小区的绿地。虽然汽车越来越多,那绿地越来越少,可还是能养养眼呵。李老师不是以老太太的步伐而是以矫健的步子走上楼梯——她的新房子还是错层结构,这也是李老师的梦想,楼下是物质生活,沿楼梯形而上的就是精神空间,一个弧形的书桌安静地立在书柜的背景前。李老师最爱她的这些书了,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早上,李老师抱着一大摞新书走进教室。她把书放在讲台上,便对大家说:“同学们,这些书里有几本弄皱了皮,其中,这本最皱了。”说完,她拿起一本被捆书的纸绳勒坏了书皮的书,高  相似文献   

6.
教了—辈子书的李老师,女儿都已经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找到男朋友。李老师的一个同事热心地当起了红娘,把李老师当年班上的一个优秀学生介绍给她女儿。  相似文献   

7.
一次科学课,李老师告诉我们要进行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李老师三步并两步,跨上了讲台,在裤子的口袋里东摸西摸。东西明明在口袋里面,可就是故意不拿出来,几个心急的同学不停地嚷嚷:老师呀,您就别吊我们的胃口了!  相似文献   

8.
正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春节时曾去看望久违的老师,在老师的书房里有一个特别的书柜,书柜上下七层码满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的旧书,书不但陈旧且有些脏。在我看来,这些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装帧设计上都没有收藏的价值。老师却深情地说,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留下的,老师的父亲曾做过废品收购工作,每次收回带字的物品后,都要让儿女  相似文献   

10.
正请看下面两个问题:(1)老师带来4本相同的书要奖励给甲、乙、丙三个同学,每人至少一本.问:老师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办法?(2)老师带来4本不同的书要奖励给甲、乙、丙三个同学,每人至少一本.问:老师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办法?对于(1)许多同学是这样做的.先给每位同学一本(即保底),由于书是相同的,故只有一种给法,再将剩下的一本书给甲、乙、丙三个同学中的任一个,有三种给法.故总数有3种给法.  相似文献   

11.
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叫李开宽.李老师是个民办教师,中等个子,不苟言笑,有时脾气还有点暴躁,因此我们都有几分怕他. 李老师二十六七的样子,还没成家,下面有三个弟妹在读初中.他无疑是家里的“顶梁柱”,常年穿一件蓝色中山装,脚上是一双黄胶鞋.和大多数乡村民办教师一样,李老师没有宿舍,需回家过夜,十几里的路,全靠步行,第二天一大早再赶到学校.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李镇西老师来威海做报告,至今我记忆犹新。我清晰地记得他对我们说:"其实我的书,你们也可以写。"第一次看李镇西的书,是《做最好的家长》,我入迷了,于是又买来《做最好的老师》,十分感动。等到看第三本书《做最好的班主任》时,我就显得不耐烦了,今天,受领学校政治任务来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头皮已经开始硬了。  相似文献   

13.
各有所长     
肖燕  布衣 《教师博览》2008,(7):25-25
李老师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老教师,他教了三十多年书,可谓"桃李满天下"。暑假刚刚开始,李老师就频频接到学生的电话,每天来电有十次八次。这一天,李老师接到了3个喜讯:早上,今年刚毕业的学生小伟打来电话报喜,他考上了全市的重点高中;  相似文献   

14.
正先看这样一个案例:小A的突变。第一幕:教室李老师在上数学课,安排学生做练习,巡视时听到小A在格格发笑,于是走到小A面前,发现他在看漫画书(小A特别喜欢动漫)。李老师:(站到小A的后面,小A没有察觉)你在看什么?小A:(惊吓,然后迅速将书塞到抽屉)没看什么。李老师:(语气严厉)明明看到你在看漫画书,还不承认?小A:(用身体挡住抽屉)没有,我一直在看数学书。李老师:(生气)那你让我看看你身体挡住的是什么!小A:(不移开身体)没什么!李老师:没什么,怎么不能让我看  相似文献   

15.
感谢那些书     
得感谢那些书,是它们使我知道了雨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曹雪芹、郭沫若这些文学大师的名字。那些书,是“文革”时被红卫兵抄出来的,书的主人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被打成右派的李老师。他长相斯文,目光忧郁深沉,除了上课,很少说话,只要见上一面,那气质就让你难以忘记。季老师当时已三十好几,却没有对象,没有朋友。宿舍里除了一桌一椅,一张小床,其余都是书。“文革”开始时,工作组发动红卫兵造反的第一战役就是没收他的书,全堆在学生宿舍的走廊里,准备第二天在批判会上付之一炬。那是秋后第一个寒潮袭来的夜晚,我铺上只有一张…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恩师     
在生命的长河中,遇到一位影响你一生且是师长兼朋友的人,可谓可遇不可求。然而,上天很宠幸我,偏偏让我遇到了一位。他,就是李印老师,现在驻马店市一中教书。李老师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古文根底深厚。他早自习时常拿些“四书五经”类的书,摇头晃脑地“子曰诗云”。讲课时更是妙语连珠,旁征博引。于是乎,其文质彬彬的儒雅风度倾倒“众生”。“众生”皆以“孔老大”呼之,李老师欣然接受。在班内,和李老师最“铁”的就是我和照片中左边的这位同学了。同学们都说我俩是李老师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在生活中,我们三人更是无拘无束,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7.
整整一个寒假,我都窝在书房里读李吉林老师的八本文集。尽管窗外烟花灿烂,鞭炮劈里啪啦的响,窗内电视节目热闹非凡,但我仍被李吉林老师的人格魅力、学术水平深深吸引了。随着书一页一页地变薄,我心中涌动起无数的感动,无数的惊叹,深深的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母子二人""奶孙二人"听说过,"母孙二人"你听说过吗?课文里还真有此一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李密《陈情表》)每每读到这里,细心的同学总要疑问:老师,是不是书印错了?或是作者写  相似文献   

19.
近读李镇西老师的《从批判走向建设》一书,深为李老师的那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所鼓舞,更为他不拘一格、敢于创新的勇气所打动,不由得想起了听过的他上的一节作文评讲课。  相似文献   

20.
我读小学的时候,国家刚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真是贫穷至极。但穷困没能改变我对书籍的热爱,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对我有无限的吸引力。在那个年代,书是稀罕物.小学里只有汪老师偷偷藏有许多书.我暗地里借过好几回,以后就再也不好意思张口了。人穷不能志短,总看老师的书,仿佛占了老师的便宜,心里总觉得亏欠他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