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台湾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五人以下的小公司,虽然类似大陆的文化公司,但运作模式还是同大陆有所差别,笔者这里要特别谈谈台湾的"B级书出版社".首先要声明的是,B级书出版社不等于B级出版社,有一些B级书出版社,非但业绩不B级,还是A+级,反而是某些A级书出版社的业绩,还可能比不上B级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岳萍 《出版参考》2016,(11):28-29
2015年,俄罗斯共有5399家出版社,与2014年相比,出版社数量略增1.4%.其中包括年出版12种书以上、印量不小于1.2万册的出版社,也包括那些一年中仅出版一种书、印量为1册的小型出版机构.在俄罗斯出版体系中,较为活跃的出版社是年出版12种图书(月均出版1种)、年印量达1.2万册(月均印量1000册)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对于出版社来讲,库存书是比不回款还令人头疼的事情.不回款最多是无收人,而库存书不仅是无收入,而且还需要租用库房,反而形成了支出.为了减少支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这些书尽快卖出去.但是这些书之所以成为库存,正是因为这些书没有市场,卖不出去.如果把这些书按报废处理,出版社又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库存书存之无益,废之不忍,形同鸡肋,实在是两难之事.  相似文献   

4.
长久以来,笔者都觉得公版书是门好生意.出版社无论大小、新旧、属性,都可以从公版书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出版的书籍,组合成一个书系.市场上也的确有不少出版社在出版公版书,光是四大名著,就不知道有几个版本,而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也时有出版社推出新版.  相似文献   

5.
去年底在香港机场买了一堆港版书.回台之后,越来越觉得,在台湾想买点特别的书,还真是不容易. 这个不容易,说的当然不是台湾自家出版的中文繁体书,而是除此之外的大陆简体书和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出版社出版的中文书,以及国外二手书.  相似文献   

6.
谌嘉 《编辑学刊》2004,(6):12-14
一、学术书未必不赚钱 出版学术书到底赚不赚钱?这一问题时时困扰着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社和它们的编辑.我个人的体会是,学术书的读者尽管是"小众",但只要认真去做,巧妙去做,那就未必不赚钱.根据有三:  相似文献   

7.
王乾任 《出版参考》2010,(16):36-36
台湾大多数出版社都是五人以下的小公司,虽然类似大陆的文化公司,但运作模式还是同大陆有所差别,笔者这里要特别谈谈台湾的“B级书出版社”。首先要声明的是,B级书出版社不等于B级出版社,有一些B级书出版社,非但业绩不B级,还是A+级,反而是某些A级书出版社的业绩,还可能比不上B级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出版机制 ,出版社出书 ,新华书店卖书 ,分工明确。尤其是地方出版社 ,所出的书都归新华书店包销。新书即将出版时先征订 ,按订数开印 ,新华书店全部收入库存待销。当时出版社不设仓库 ,出的书全备在新华书店仓库里 ,每半年书店与出版社结一次账 ,年年如此。目前情况大不一样 ,书店实行了零库存 ,即一段时间内卖不掉的书全部退还出版社 ,社、店一家变为社、店分家。出版社就只好建起了仓库 ,采取自己承担风险 ,主动备货的策略。一个中小型的出版社 ,库存常达到数千万码洋 ,压力很大。这里有几个原因 ,一是书店实行了零库存 ,迫使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一、从学术书为什么赔钱说起谈到学术书为什么赔钱,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译者认为,书的质量不成问题,肯定卖得出去,因此抱怨出版社征订不力,印刷数量少,制作质量低劣;出版社则有一大堆实际困难,征订数上不去,书稿积压,勉强开印了,销售又成了问题。对于书店来说,一次进几十本的学术书,往往摆在架子上半年也卖不完,比起成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鲍红)一日与一个出版社的朋友逛书店,朋友十分郁闷:自己策划的本版书被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而他们出版社与文化公司合作策划的图书却摆放在很显眼的位置.这位朋友很是抑怨,心理很不平衡:为什么他们的书就能这么靓!?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04,(7):22-23
从纯市场角度来分析,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哪些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各种因素,教育类出版社不应该最具有市场竞争潜力.那么,谁家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冲劲十足呢?  相似文献   

13.
《出版经济》2004,(7):20-20
身处造货亿元出版社的位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特别是那些造书量超过亿元不是很多的出版社,榜位更是岌岌可危. 数据表明,每年都有一些出版社将在排行榜上消失.2003年就有11家出版社造货量跌破了亿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保证出好书的机制祝国华出版社要多出好书,少出平庸的书,不出坏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出版社的领导们有谁不懂得这个道理呢?然而有些出版社却违背了办社宗旨,出了坏书;有的出版社甚至多次、多本违禁。他们缺乏出好书而不出坏书的机制,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到头来...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观念 在新旧体制的撞击中,观念的滞后是最致命的.纵观出版社本版书的成败得失,无一不与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当前,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一曰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04,(7):21-21
造货码洋亿元以上的出版社,从数量上看不到出版社总数的一半,他们在中国出版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主角?配角? 2003年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占出版社535家(不含副牌社35家)总数量的24.49%.这131家上榜出版社,2003年造书总码洋3220588万元,占造货总码洋561.82亿元的57.32%,显然这131家出版社数量不到出版社总数一半,但造书码洋却超过了出版社总造货码洋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出版经济》2004,(7):26-27
得益于政策的教育类出版社,毫无疑问是造书码洋亿元以上出版社中,生活最幸福的出版人. 2003年在造书码洋亿元以上的131家出版社中,有26家中央、地方教育出版社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出版社将目光投向礼品书出版。高定价带来的高利润,极大地刺激了出版社的出版欲望,礼品书出版热已经成为当前出版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图书发行无热点、图书市场平抑的今天,就出版社而言,重视礼品书出版不失为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从人类社会的进步来看,从出版工作的历史使命来看,礼品书出版热,无疑是新时期出版领域的一种不正常现象。 一、礼品书出版热的原因及危害 礼品书出版热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产生的一种盲动,是出版大合唱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是在特定社会背景条件下的一种出版异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庄葳 《编辑之友》1997,(1):56-56
我国有好几百家出版社,每家出版社又有不步编辑.成千上万的书籍就经由他们的手发稿出版。他们为读者出版了各式各样的书.可是我们却很步看到直接为编辑写作的书。最近.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编辑出版规划教材”中的《编辑应用写作》(吴添汉编著)一书,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相似文献   

20.
金盾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以老干部为主,出差一般要深入到县级店.批销中心成立以后,进货权统收到省一级批销中心,基层店只有买货权而无进货权.由于批销中心信息流不通畅,导致常用书到货不及时,不常用书大批到货积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