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三个分高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H2优于世界优秀选手,但H1和H3尚有明显的差距,这是影响我国女子跳高成绩的主要技术因素,分析认为,缩小这一差距的办法是加大腿臂的摆动幅度和起跳腿的蹬直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技术参数与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前6名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我国选手的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导致H1和H2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最终导致运动成绩低于对方。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摆动技术对背越式跳高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与世界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技术参数为依据,探讨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背越式跳高成绩的重要性,合理的摆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Hl和H2的值,而且为选择最适宜的H3值创造了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摆动技术对提高跳高成绩的制因。  相似文献   

5.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役的三名突破1.92 m的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着H1的数值偏小、H3的数值偏大的缺点,部分运动员存在着起跳腿的蹬伸和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合理的现象,改进蹬摆的配合和过杆的技术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髓、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役的三名突破1.92米的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普遍存在H1数值偏小H3数值偏大的缺点,部分运动员存在起跳腿的蹬伸和摆动腿与手臂的摆动配合不合理的现象,改进蹬摆的配合和过杆的技术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G823.1,G804.62 20023310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刊,中,A]/李建英,王黎明,许家巧.//体育科学.-2002.-22(1).-63-66表10参9(SJ)中国//跳高//助跑//起跳//男子//技术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运动学//腿部动作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传入我国十几年来,使我国的跳高技术和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朱建华以2.39米的成绩创造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女选手杨文琴也以1.96米的成绩成为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之一。我国的跳高运动已跻身于世界跳高之林的先进行列。但是,我们还应看到能达到世界优秀跳高选手的还很少。要想使我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对尖子运动员的培养、训练外,对一级、健将级这些二线选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维高速摄影系统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H1和H2低于对方,其差距在于:助跑倒数第1步水平速度低、摆动腿离地时身体内倾角减小,在快速助跑条件下完成好起跳的能力弱以及起跳腿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幅与摆速偏小.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不同等级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技术,收集整理世界顶级选手、我国优秀运动员和一、二级运动员的跳远技术 有关数据分析其技术特征及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技术差距,为不同等级跳远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参数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参数均值的差异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研究了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相关技术参数,找出影响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绝对速度较慢,起跳角较小,起跳能力较差是影响我国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顶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短程和全程助跑跳远成绩差、K值三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于世界顶级选手,但技术评定等级低于世界顶级选手,主要原因是起跳环节存在差距。不同运动员最佳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存在差别,高助跑速度利用率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起跳能力和跑跳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跳远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北京世锦赛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整体上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在起跳阶段蹬地角度、起跳扇面角度比较理想;在起跳中时间大体呈现T1> T2=T3 的特征,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运动员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的"蹬、摆"技术呈现出摆动腿摆动不积极、蹬伸质量不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男子110 m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和录像解析刘翔、陈雁浩及我国最好成绩在14 s以内的8名优秀男子跨栏运动员的跨栏技术,并与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跨栏前8名运动员比较,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栏间时间的总均值比国外运动员快;分栏时间长而平均速度低;过栏腾空时间总平均数值长;跨栏步技术存在起跨角大、下栏距离长的问题.揭示了我国跨栏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的跨栏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时间序列数据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和世界女子跳高前20名的运动员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使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跳高中H4与H3的区别与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跳高技术理论 4 H体系中 H4 和 H3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证明 H4 是客观存在的 ,并单独影响跳高成绩 ;H4 和 H3是截然不同的不能互相包括和互相替代的 2个高度概念 ;4 H公式中已包括了 3H公式 ,4 H体系中已包括了 3H体系 ,3H体系只是 4 H体系中 H4 =0时的特例 ,2公式和 2体系之间可通过 H4 与 H3实现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金玲破女子跳高室内亚洲纪录时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非接触测量手段,对女子跳高运动员金玲破室内亚洲纪录的起跳技术进行高速摄影,并与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起跳三个高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H2和H3的值与科斯塔迪诺娃完全一致,H1略低于科斯塔迪诺娃,若金玲个别技术环节加以改进,将有可能在大赛中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中国杯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内结环跳跃动作进行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增加起跳的水平速度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