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宝魁 《华章》2007,(1):138-139
中老年人按是否有体育锻炼习惯分成锻炼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含量、SOD活性、膜脂流动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膜巯基含量,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有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提高膜脂流动性以及防止膜结构蛋白、功能蛋白遭受氧化损伤、延缓红细胞衰老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地位和历史使命,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终身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和研究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锻炼的相关因素,对指导学生长期从事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太原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笔者以山大附中、太原三中、太原五中、太原二十七中等学校的学生为研究调查对象,对他们的课外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旨在推动中学课外体育锻炼传统模式的改革,使课外体育锻炼更能适应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研究分析通过调查,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表明,学生内心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踊跃的,大多愿意并希望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与学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与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现状与青少年课内外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的环境污染物成为当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讲究卫生和锻炼身体的习惯,从而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全面提高自身的体能和适应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除了教育青少年持之以恒和注意锻炼方法外,还需注意体育锻炼的环境,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对策,对于提高青少年体质和锻炼成效,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对人…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群体是指在体育锻炼中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共有同一锻炼爱好的集体人群.从体育锻炼的形式上分析了当代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与锻炼群体的密切关系来研究,闸述体育锻炼群体对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以及学校体育如何引导这种群体的产生,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促进终身体育教育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浆中MBL含量,分析其变化情况,从固有免疫的角度探讨冠心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采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者60例,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MB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冠心病人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3900μg/L,标准差为3209;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MBL含量的平均值为2056μg/L,标准差为1824。冠心病组血浆MBL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经t检验,t=4.07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组血浆MB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均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血浆MBL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体育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指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使大学生形成有计划的体育锻炼习惯,最终使体育锻炼伴随大学生并贯穿于工作、生活的一生,实现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急性胰腺炎血浆内毒素含量测定的前瞻性研究,共观察患者24例,入院时病情按 Ranson 指标分为轻、重二组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加用中药清下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各自血浆中的内毒素含量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比,并以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急性胰腺炎病例血浆内毒素含量为:0.174±0.123Eu/mL;正常对照为:0.0785±0.027Eu/mL,二者差异显著(P<0.05)。按病情分型,轻型组内毒素含量为:0.160±0.099Eu/mL,而重型组则达:0.261±0.169Eu/mL,两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血浆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P<0.05).但常规治疗前后的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时可使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含量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关系密切。在常规治疗中加用中药清下方则有使血浆内毒素水平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无偿自愿献血者的新鲜血浆及冷上清进行留样,并检测其中凝血因子FVIII、FIX、FV、FVII、Fbg及总蛋白含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冷上清中FVIII含量为(0.35±0.13)IU/mL;FIX含量为(0.61±0.15)IU/mL;FV含量为(0.93±0.18)IU/mL;FVII含量为(1.06±0.35)IU/mL;Fbg含量为(142.41±37.77)mg/dL;TP含量为(62.90±5.01)g/L.新鲜冰冻血浆中FVIII、FV、Fbg含量与冷上清中FVIII、FV、Fbg含量相比较,均为P〈0.01,有极显著差异.新鲜冰冻血浆中FIX、FVII、TP含量与冷上清中FIX、FVII、TP含量相比较,均为P〉0.05,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冷上清中含不稳定因子FV、FVIII,但其含量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较低.用冷上清对TTP患者行血浆置换后,可使患者凝血系统恢复正常,病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专家认为.锻炼能使身体发生化学的和心理的变化,改变血液中激素的含量,从而改善健康状况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另外。锻炼时所做的动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优越感。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们的意志变得勇敢、果断。有人曾对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同学大多性格趋向开朗.自信心、趋向增强。  相似文献   

11.
法学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法律环境中,让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案例,释解成文法内容并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法律应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在法学专业教学中让案例教学法真正发挥其效果,必须抓住案例的选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讨论后的总结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性视角分析,高铭暄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人民教育家可以概括为五立:一是立志:志在学法,孜矻求索。二是立功:参与立法,功不可没。三是立言:著书立说,垂宪后世。四是立人:严字当头,培育人才。五是立德:德才兼备,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3.
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为培养高水平法律素养的公共管理人才,行政法教学至关重要。为此,应首先正确定位MPA行政法的教学目标,使之符合并服务于MPA总的培养目标;同时应根据MPA行政法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实践、专题讲座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员比较系统地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增强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平 《培训与研究》2014,(4):103-105
民法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无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有完善之余地.民法学教学目标应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采取教师教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等,来共同致力于改进教学效果,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基本能力.高职院校应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时,应突出能力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应遵循"双线并行"法则,强化项目任务的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过程;应进行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应重视教学的过程考核、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法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后缺乏实习缓冲期,必须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为学分、学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一般专业课程很难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而调整诉讼法课程的教学重点,可以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智力、能力、觉悟"的有机结合与共同提升。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教学目标,重视能力培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合作探究;开展课外活动,拓展探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法律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更应加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实践运用能力。只有加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才能使学生对经济法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以提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经济法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经济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预先指示是有决定能力的成年人在预计到将来会丧失决定能力的情形下而预先表达自己意愿的声明。精神疾病可能会损害独立做出选择及决定的能力,这就使得预先指示与精神卫生法联系起来。预先指示允许有决定能力的人在发生一项将损害决定能力的精神疾病之前指明他的医疗选择或偏好。支持者认为该项制度能够促进个人自治,并使得有精神疾病的人能够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将来的医疗决策之中。反对者则认为该制度会带来广泛的法律及道德问题,这就使其在实践中无法操作。鉴于预先指示制度在医疗、经济、人权方面的益处,我国在制定精神卫生法过程中应当对其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