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晓兰 《学语文》2004,(6):20-20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新课程的教育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那么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到底有什么具体内涵呢?一、从“缺陷观”走向“完整观”传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应立足于三个“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尤其要秉持“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不是仅换一本教材而已,重要的是一场教育界的革命。它摈弃了“师贵书贵”的传统观念,而“以人为本”。这个改革的突破口就应从新型师生观开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课堂教学观告诉我们,在课堂上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思想,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而,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这是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聚焦课堂、优化课堂、和谐课堂、反思课堂、智慧课堂,始终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没有学生就无所谓教育。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所持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相似文献   

6.
陆阿定 《考试周刊》2010,(55):214-215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新课程改革在诸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素质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究其实质就是“以生为本”。也就是说,“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班主任是塑造学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科知识还是人的成长,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在强化和突出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潜能,践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数学教学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重视激发学生亲师之情,创设愉快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着眼于学生的根本幸福,培养人格健全的人。那么,做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11.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身心素质,并充分发挥其特长的教育模式。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下面笔者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谈几点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2.
范怡 《山东教育》2004,(14):19-19
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邪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具体的学生观呢?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教育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小学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学生观,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舒守玉 《湖南教育》2003,(24):27-27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那么新课程倡导哪些学生观呢?一、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是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说的,给那些照本宣科、孜孜以“灌者”无情的嘲讽。现代教育原理指出:“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因此,教学改革应改变旧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每一个学生通过新课程的学习都能得到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和升学取向的价值观,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学生观。为此,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和把握学生。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成才观,强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学生观,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就在我短短的几年教育经历中,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努力做到课前精备、课上精问、精练,构建常态、和谐、形态优美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9.
论良好师生关系建构的观念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以现代人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作为基础。现代人学观强调,师生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并产生关系的,因而要从人的本质、价值高度审视师生关系;现代教育观强调改变应试训练,提倡师生解放,重视个性与主体性培育;现代学生观强调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完整的人、学习的人和未来社会的主人;现代教师观包括要有正确的权威观、正确的角色职能观和正确的专业观,强调教师更应以内在精神力量和人格品质影响、感召学生,埋头工作,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彻底更新观念,努力转变教学模式,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全新的语文观、教学观和学生观,让学生在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上展开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欢乐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