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进而创造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是思考未来基础教育发展方式的起点。"一个孩子就是一部教育史"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是对区域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顶层设计,内涵着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个体"学习需要"为教育的起点、生长点和教育资源,以"终身发展"为导向的基本理念。面向未来基础教育发展形态的个性化教育改进框架包括改进领域、改进原则、改进方式、改进策略等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35):195-196
<正>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造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游戏是近年来在我国孩子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孩子主体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这一教育手段为孩子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的机会,旨在通过环境或活动材料的相互作用,让每一个孩子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由活动,在活动区中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育的得与失,令世人关注,尤其让天下父母感慨万千。而得失的深层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将以往的义务教育恢复本来的宗旨,即国民素质教育,而国民素质教育就是合格教育,面向全体的教育、成功教育。以往的应试教育将义务教育扭曲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失败教育,而素质教育则以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考核标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与尊重孩子。是成功教育的要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家长除了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天赋及个性特点外,还要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应予以热情的鼓励和科学的指导。这其中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爱孩子,是人所共有的情感,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有理智,要讲究艺术。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教育艺术,高明的批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我们在批评孩子时也要体现爱心,讲究批评的艺术性,力争给孩子以良性刺激。细细谈起来,其实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传输主体、以学生为传输受体、仅限于传输接受的‘授受’教育”。所以,人们往往把教育看成是教师的事,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事。家长们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进入学校,在学校内的教育就应该由教师全权负责,家长负责的只是孩子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湖北省利川市鞍山小学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培训会。该校副校长刘敏为家长讲解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知识。她介绍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刘敏解析了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及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教育原则,引导家长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做有  相似文献   

7.
早期教育实践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0岁到6岁是智力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努力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给孩子以快乐、尊重,多与孩子交流,给他一颗平凡的心,采用引导主动学习的教育策略,让孩子通过主动探索来学习,并把这种学习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点点滴滴地实施教育,为一生发展奠基,让孩子赢在人生起始阶段。  相似文献   

8.
等待的智慧     
一位韩国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等待的智慧。每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的特质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花期”也可能相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付出深厚而睿智的爱,给予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不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更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理念。教育应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精神活动,以孩子发展为本的教育应当留给孩子,尤其是“后进生”,一方晴空、一片希望。在“下一个路口”,人们或许会看到令人激动的场景:你所…  相似文献   

9.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之魂,教育的初衷是把孩子们领上人生之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含苞待放,让每个孩子走出阴霾奔向光明,让每个孩子以洪荒之力拥抱阳光,以与时俱进的心态请进理想、融入生命,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更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满怀爱心,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用爱心铸造师魂。一、热爱学生,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12.
余建 《成才之路》2009,(15):I0003-I0003
去年。一场以现代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与成功教育为主题的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当年以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的孙云晓先生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孙先生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三个方面讲解了现代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千名学生家长和学生参加了活动。记者对孙先生就青少年如何成才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正以真爱为帆引领孩子愉悦的初航以智慧为浆推进孩子快乐的成长张家口市桥西区双语幼儿园是一所以"双语教育为基础、艺术教育为导向"的国内省标一类幼儿园,占地面积3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948平方米,幼儿园地理位置优越,内外部环境优美,具有优良的教育教学设施,现有教学班14个,教职员工70人,幼儿500余名。双语幼儿园以"办特色教育、展爱心风采"为办园宗旨,以培养"健康、快乐、文  相似文献   

14.
陈希 《辅导员》2012,(12):78
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学习的家长们往往有这样的思想观念:学校是专业的教育场所,学校里面的老师一个个都是教育专家。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送到学校里面去让老师来教育才行。这样的思想常常会成为阻碍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绊脚石。在缺乏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下列问题: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他人意识"。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绝大部分的家庭由于孩子的父母正处于人生的事业奋斗  相似文献   

15.
黎莉  李如 《中国德育》2014,(24):62-63
正好的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学校教育唯有亲近孩子,才能更好地成就每一个孩子。十年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提出了"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并将学校教育的"重音"敲在一个"亲"字上。从此,学校走上了一条以"亲近孩子、适合孩子、发展孩子"为核心的亲亲教育之路。在新时期,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学校遵循"亲亲教育"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一门学问,是一种付出,良好的师德要做到为人师表,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孩子;关注孩子,以自身的爱心感染孩子;引导孩子,以平等的方式帮助孩子。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凸现的是控制哲学,导致关心缺场。改革这种局面如果只是在课程、方法、途径上小打小闹,则无济于事。真正的改革,必须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入手,从控制转向关心学生的需要。关心是一种感知孩子需要的能力。以关心为核心的教育放弃一切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的控制理念,转向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满足孩子的不同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学校和老师怎么会伤害孩子?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常有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当下,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老师,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是亲情关系、血缘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多年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倡导"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以严厉为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渐显示出其弊端,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无法完全激发自身的潜能,做事束手束脚,以不犯错为前提,造成学生自卑、怯懦的心理,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了人情味并且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教育。本文围绕"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幸福是人生的主题,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幸福是一种追求,幸福是一种意识,幸福是一种存在,幸福是一种渴望,幸福更是一种信念。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情感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的人。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教育是一项职业,也是一项事业,更是一种生命历程;我要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和快乐,并把它传递给我的每一名学生。"这是我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师生都享受教育的幸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