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元首制的确立为罗马帝国带来两个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的黄金时代,但随着元首制缺陷的逐渐显露,军队随意废立元首,军事政变不断发生,军队成为国家真正的统治者和主宰者。戴克里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新探索,为了加强君权,防止军队犯上作乱,确立了君主制,这标志着罗马帝国从元首制时期过渡到了君主制时期,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公元3世纪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帝国的政治体制完成了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转型。虽然两者都属奠立在军队之上的个人统治,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元首和君主的权力来源以及权力的行使不同:元首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是有限的和隐蔽的,而君主的权力来自神,其权力是绝对的和赤裸裸的;在元首制时期,元老院是不可或缺的权力机构,而在君主制时期,元老院成为名存实亡的政治化石;在元首制时期,平民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在君主制时期,平民的地位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3.
公元三二五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城召开了帝国全境的主教会议,会议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自此,基督教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都受到了罗马帝国的全面控制,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尼西亚会议的召开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分期标志,由此上溯到公元一世纪中叶被称之为早期基督教,下沿至今被称之为晚期基督教。  相似文献   

4.
城市库里亚等级是罗马帝国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库里亚等级从自愿捐赠变为被迫捐赠,由乐于担任市政职位变为逃避任职。这是因为,随着罗马帝国政治体制从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过渡,元首及其官僚机构控制了城市的经济、司法和行政大权。  相似文献   

5.
夏、商、西周三代实行的是以君主间接统治为主要特征的有限君主制,从夏朝的氏族联盟到商朝的方国联盟,再到西周的宗法分封制,有限君主制的统治效率逐步提高。但是,地方势力的"日趋坐大"却是有限君主制始终难以克服的固疾。春秋战国时期,同样受到此问题困扰的诸侯国开始寻求制度上的突破口,经过诸侯国各自的制度改革以及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借鉴,以郡县制为基础、以君主直接统治为主要特征的绝对君主制在实践中日趋成熟和完善,并最终取代了传统的有限君主制。  相似文献   

6.
在由希腊世界传入罗马世界的诸多罗马哲学流派中,斯多葛学派的影响最大。斯多葛主义者一开始主张恢复共和国,但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治政策的调整,他们的政治态度逐渐改变。到公元2世纪,元首实行较为温和的统治,持"世界主义"观的斯多葛主义者接受了元首制,成为元首制的拥护者,并最终融入基督教。  相似文献   

7.
罗马帝国警察体系是奥古斯都执政时期建立的一种警务方式,由近卫军、城市军团和消防军构成,主要负责维护首都地区的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它的建立不仅是奥古斯都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创举,更是其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它是拱卫元首制统治的工具.罗马帝国警察体系具有军警合一、中央集权化与专职化程度高、职能涵盖面广等特点,当然,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在具体运作上易受政治环境与皇帝意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略论英国封建君主制特征与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英国封建君主制有其特殊性。与西欧封建制一样其封建性即契约性为本质特征,但英王拥有最高宗主与一国之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和权力一开始就很明显;统治的需要和古老传统形成了“合法”的世袭君主制;因岛国地理和“跨海而治”,君主集权制较早确立;集权制发展与封建制必然产生矛盾,促使议会制生长,加上不列颠民族原生着不同程度的约束王权的传统观念、旧制与习惯法,较早形成司法统一和相对独立。英国封建王权呈现“契约性”、“合法性”、“集权性”和“有限性”多重特征,随着历史发展,自然长成了英国式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2,(10):64-64,F0003
大约从15世纪中叶起,法国王权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个多世纪的所谓“绝对君主制”时期。在百年战争后法国所形成的这种绝时君主制就是在商品经济相对发展,但发展又不太充分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在此期间,资产者通过捐买官职而跻身于贵族行列,地方分权、城市自治的现象逐渐萎缩,地方权力越来越多地向中央转移,同时君主拥有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罗马帝国晚期,奴隶制经济衰落,佃农增加,租佃制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这时的农民失去土地、负担沉重、生活贫困、地位低下。  相似文献   

11.
君士坦丁缔造了东罗马帝国,其在位期间所推行的基督教政策对帝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宗教政策的政治动因是为其政治目的服务的,主要表现在:实行宗教宽容,巩固政治地位,扩大割据势力;利用基督教统一帝国;控制基督教,强化专制皇权。  相似文献   

12.
政治捐赠是古罗马的一项古老传统。自王政时代起,捐赠就是政治人物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罗马的政治捐赠具有不同的内容。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政治捐赠规模较小,民众是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的内容主要是金钱。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7年,随着个人独裁的出现,政治捐赠日益频繁,捐赠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平民外,军队也开始成为主要的受捐对象。捐赠成为政治人物拉选票、获得军队支持的有效手段,为罗马由共和向帝制转变提供了条件。自公元27年至罗马帝国灭亡,政治捐赠呈现出制度化的趋势。罗马平民和军队视其为自己应得的权利,使得政治捐赠呈现出欲罢不能之势,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财政压力巨大,为罗马帝国的衰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三世纪以来军队对罗马帝国的政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杀戮和拥立元首,甚至还拍卖帝国的最高统治权,掀起内乱,君士坦丁实行军事改革,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他解散近卫军,剥夺近卫军长官的军权,设立军事长官掌管军队;他改变军队的建制,创建巡防军,将机动作战部队与边境驻军相分离。通过改革,君士坦丁较好地控制了军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使军队成为保障罗马帝国安全、防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使军队发挥了应有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在罗马帝国的货币制度和欧洲大陆货币流变的影响下,中世纪早期(5-8世纪)英国的货币经历了对罗马帝国铜币的仿造→金币特里姆萨→银锡特→银便士的流变过程,最终选择铸造银便士。中世纪早期英国货币的流变不仅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变迁,而且也体现了货币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3世纪危机是罗马帝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帝国内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出现了全面动荡,其时间之长,波及社会层面之广、危害之深在罗马帝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纵观3世纪危机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时的军队不再单纯扮演军事角色,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3世纪混乱的状态之下,军队以其独有的军事控制力左右着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成为危机的主要制造者和参与者。军队整体性质从崇尚保家卫国走向关注国家内部行政运作,军队成员行省化、"蛮族化"现象普遍出现,并直接对罗马政局发生影响。军队势力突破了元首、元老院的限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君士坦丁一世是罗马帝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不仅保护和支持基督教,也对传统的多神教采取宽容政策。他对多神教的宽容是其宗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于实际的政治考虑,是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统一帝国以及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化,成为西方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高峰。然而到罗马帝国后期,随着罗马奴隶制危机的全面爆发和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的发展传播,曾经辉煌的古典文化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而日趋衰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以信仰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取代了以理性为基础的古典文化,古典传统在欧洲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8.
法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革新运动。早期法家思想受西周礼乐文化的影响,其特点是在肯定“法治”的同时不排斥“德治”。中期法家迫于战争的压力,废除“德治”原则,政策上具有国家主义特点,秦国因之而强大。后期法家将“法治”转向了“术治”,形成了一套绝对的君主专制理论,秦帝国因之而速亡。  相似文献   

19.
君士坦丁一世是东罗马帝国的创始人,是第一位承认井暖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基督教之能够在罗马帝国内赢得合法地位并迅猛发展、以至于最终成为罗马国教,是与君士坦丁的名字紧密连在一起的。当然,君士坦丁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宗教政策在内,都是为了解决他当时所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而制定并实施的。他与基督教的关系成为贯穿其整个政治生涯的一条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