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报的深度报道既要满足普通受众对可读性和易读性的需求,又要在理性高度和思考深度上寻求突破;既要保持因时间锤炼呈现的严谨和深度,又要不断提高报道的"及时性"、"新鲜性",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新鲜信息的追求;既要追求"多侧面、多角度、超时空、深层次"地反映和剖析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又要寻找高度简练、浓缩的表达方式,适应受众浏览、跳跃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传媒议程设置关注媒介把什么议程以及如何展示这些议程给受众.本文探讨<南方都市报>建构"许霆案"议题的方式,即在报道时间和呈现方式上突出其重要性,加强"许霆案"与受众的贴近性,提升事件意义的普遍性以及在"客观报道"中隐藏倾向性,并指出要理性认识传媒议程设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怎样让正面报道常报常新--关于提升正面报道水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报道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新闻界在贯彻正面宣传方针中也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新时期,正面报道遇到新挑战,似乎成了新的"难点".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媒体充斥平平淡淡、不痛不痒、模式成套的正面报道,受众就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是当务之急.要创新突破,首先要在正面报道上解放思想,破除一些旧观念、旧框框.我认为,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存在以下一些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4.
和多年前相比,现在媒体和受众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笔者涉足国际新闻领域十年有余,我认为国际新闻报道有两个变化趋势最明显:一是报道面不断拓宽,报道方式更加贴近受众;二是报道时效"时差"缩小,报道方式立体化.但是,国际新闻报道要走向成熟,还需要在新闻内容创作和新闻来源开拓方面多下些功夫.  相似文献   

5.
电视窄播化,或者称"频道专业化",指在当今电视频道众多、受众市场逐渐分化的趋势下,电视的频道开始由原来的大杂烩式"综合性"频道逐渐向单一的"专业性"频道转变.而事实上,"窄播化"在文字媒体领域早已"大行其道",各种专业化的报纸和几乎所有的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众比传统的综合性日报要窄.同时由于受众组成比较单一,所以对受众较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专业且深度的剖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6.
受众,在传播学中是读者、听众、观众的统称。"受众意识"对于电视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要树立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做好采访报道、办好电视节目的需要,也是为受众服务、提高节目收视率的需要。一、树立"受众意识"报道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现阶段,维权  相似文献   

7.
央视俄语频道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平衡客观的报道手法体现了从"对外宣传"到"对外传播"观念的转变,报道视角呈现多元趋向,不过这种趋向仅表现在个别地方,未能真正形成多元的格局,报道内容缺乏针对性,以俄语国家和地区为内容的报道微乎其微,针对俄语受众的内容极少,未能凸显俄语频道的定位.要切实提高对外传播效果,需时刻遵循媒体定位,加强内容针对性,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兴趣确定传播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WTO后,受众对新闻媒体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新闻媒体要想吸引受众,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讲究报道艺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原载<河北日报>2002年7月11日)一稿,就是一篇讲究报道艺术的成就性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9.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农业报道是各个媒体不可或缺的重要报道板块.当下,要做好农业报道,必须把握并遵守其中"不变"与"变"的报道原则."不变"的是"以人为本"的新闻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宣扬科技带动农业发展的理念;"变"的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农业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党报工作者,坚持正面报道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但是,我们在日常的正面报道过程中,也往往存在报道模式化,人物完美化的问题,很难使受众产生共鸣.因此,我们在进行正面报道的时候要讲究一个"新"字,避免老面孔,努力在创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3.
媒介作为执政党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要要起到“上传下达”即执政党和受众之间沟通、交流的作用,而且应该通过新闻报道起到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作用.本文从新闻报道如何提高受众对执政党认知度的角度出发,分析《华商报》对十八大的报道及策划的借鉴之处,探究其如何创新报道方式和报道手法,帮助受众完成从了解执政党到信赖执政党的任务,并提高受众对执政党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4.
李长春在《外宣工作要贴近中国实际和国外受众》一文中说:"要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增强对外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说服力。"中国对外报道的受众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身处异乡的海外华  相似文献   

15.
据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作的一项关于"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满意度"的抽样调查显示,81%的受众认为媒体的"批评性报道太少,舆论监督力度不够",74.8%的受众认为媒体"对本地政府监督不够",75%的读者认为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可信度和监督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当前我国新闻战线所倡导推行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正全面影响着新闻的报道形式以及受众的新闻概念。新闻领域中的财经报道也要切实结合"走转改"的报道理念,记者要深入基层,关注和解决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要注重新闻报道的方式,使之更贴近受众。更要注意社会现实的还原,在新闻报道中,秉持严谨、审慎的新闻作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法律与受众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法律报道提供给受众的法律服务越来越多.所以,从事法制新闻的采编人员,在完成传播法制信息、行使舆论监督、警示引导受众依法从事各项活动的同时,更需注意报道的可读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也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是对记者新闻敏锐性、洞察力、写作功底的高度挑战和锤炼."深入成就深度"、"高度决定影响力",作为省级党报记者,尤其要具备做好深度报道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把受众关注的地方热点新闻写深写活,做成独家深度报道,才能创出"品牌",增强省级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苏应奎 《传媒》2004,(7):40-4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近年来,新闻媒体上的低俗报道屡见不鲜,尽管有关管理部门接二连三地打招呼要求制止低俗报道,但执行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我认为,抵制低俗报道一定要提高新闻媒体和受众的自觉性,在全行业甚至全社会形成反对低俗报道、抵制低俗报道的良好风气.这样,新闻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为"财"所动,不为"利"所感,不媚俗、不沉沦,始终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胜利前行.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到来的今天,故事化新闻的报道方式已遍地开花,大放异彩.它不仅能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要,将新闻内容的深刻含义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再现出来,使受众欲罢不能.《丹露的故事》所做的成功系列报道,再一次证明了新闻中的故事既要在采访中深挖到位,也要在写作中艺术再现.细节现"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