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宗教行为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对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学术界对于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问题、原因、对策与功能等进行了研究,梳理分析当前有关农村宗教问题的理论研究,不仅为以后农村宗教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国家制定科学的宗教管理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张家口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信教群众的状况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新问题。在全面了解张家口市农村信教群众现状的基础上,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强化农村宗教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构建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等解决农村宗教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宗教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转型期 ,我国农村兴起“宗教热” ,具有宗教与经济同步发展、信教人员“四多”、教种信仰西教东热、宗教世俗化、易于与宗教混淆的世俗迷信复萌五个特点。应该积极引导宗教健康发展 ,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协调 ,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都是历史发展而来的。特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与宗教的相互关系具有宗教思想从未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占据过主导地位、教权始终依赖于皇权、宗教的入世性与统治者对宗教的宽容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宗教信仰方面差异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宗教问题关系的初步探讨,指出农村宗教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对农村宗教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及其与宗教组织关系三方面的改革探讨入手,妥善处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宗教的消极影响,完善农村宗教的管理体系,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宗教问题,以达成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农村宗教热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中宗教盛行,阻碍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宗教自身的特点,以及宗教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宗教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琼 《培训与研究》2007,24(6):51-53
近年来,由于农村地区宗教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权威,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所以,必须谨慎地处理农村地区的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民族地区农村宗教的兴起,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农村宗教热有其客观因素,也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力相关联。通过规范和引导农村宗教与农村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农村宗教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中道德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其深层原因是道德根基的动摇和终极性价值取向的缺失。道德的重建引发了对宗教伦理的诉求,这与宗教伦理自身的特点、现代价值有着深刻而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正确解读宗教伦理,找到宗教伦理与现实的契合点,挖掘出宗教伦理在补充社会道德资源、解答伦理道德新问题、回应世俗化发展等方面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存在比较突出的非法宗教活动问题,"三乱"问题日益突出并开始向大中学生渗透,境内外宗教非法活动联系日益紧密,网上非法宗教活动增多。主要原因在于,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农民价值信仰失落,互联网和全球化推波助澜,宗教工作机制不健全,教育和综治部门协调不力,意识形态工作引导不力等。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宣传和宗教工作法治化,健全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互联网治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以有效防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的蔓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宗教信仰是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拜神是其最基本的形式。农村妇女的宗教信仰呈现出盲目性、功利性和多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既有社会、历史的因素,又有个人的因素。而留守妇女作为农村妇女中的特殊群体,其宗教信仰既有着一般农村妇女宗教信仰的共性,又在宗教诉求内容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来自于社会的合法性期待,是包括宗教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汉传佛教寺院的发展历史表明,宗教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来自于组织内外两个方面的合法性压力。传统法律和宗教政策各种规范性制度安排,便从化解寺院与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矛盾、提振寺院道风等角度,表达了官方意志对宗教组织的合法性要求。而这种合法性要求,体现了利用和限制并重的过程中,尊重宗教组织内部自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W镇天主教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方法,对农村基督徒宗教皈依的历程做了简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宗教皈依的社会根源、动机、途径以及皈依效果的强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它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的历史变化决定的。宗教与社会各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对社会产生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宗教发挥着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民族团结、调节情绪、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农村社会变迁的特点、制约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农村体育的发展寻求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斯达克的皈信理论认为宗教皈信是理性行为,目的是增加或保持社会资本。但该理论源于西方陌生人社会,对中国农村社区这一熟人社会中的宗教皈信难以做出有效解释。对一个村庄的调查表明,农村社区存在需求性和习得性两种皈信类型。需求性皈信是理性行为,但并不是为了增加社会资本;习得性皈信可以保持社会资本,但并非理性行为。需求性皈信属于"需求—供给"关系,信徒的"匮乏"以及宗教的"补偿"功能是需求性皈信的关键。但基督教发挥的"补偿功能"是可以被其他宗教甚至非宗教的民间组织所替代的。伴随着其他宗教的发展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基督教的补偿功能有可能被替代,需求性皈信在农村基督教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能会降低。习得性皈信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文化濡化,这种传播机制不仅会影响现在的家庭成员,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子孙后代。在未来农村基督教发展中,这种传播机制发挥的影响可能会更久远。  相似文献   

17.
西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密切相关,宗教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有着很大影响,其影响途径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西北民族地区宗教的现状和特殊性出发,现阶段的宗教工作应当树立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在一定意义上,做宗教工作就是做民族工作,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就是正确处理群众问题。第二,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宗教工作必须深入细致。第三,从现代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出发,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第四,要重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第五,要高度重视宗教的国际性特点,发挥宗教在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宗教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宗教文化之间、宗教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运用宗教文化生态学方法对汉江流域宗教文化生态加以研究,可以发现汉江宗教文化生态结构具有元素多样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过程和平竞争性、宗教与宗法等级社会间具有适应性、宗教文化生态发展结果多元和融性、宗教文化发展力量上对皇权依附性、宗教文化生态价值上的人文世俗性、宗教文化生态传播发展轨迹波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 ,随时代发展而发展 ,随时代变革而变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 ,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 ,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 ,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新兴宗教是社会动荡与制度转型在既有宗教社会格局中的客观反映,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与既有宗教的有机继承与创造性转换。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存在新兴宗教产生发展的现实土壤,但在现行制度语境下,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与合法的生存空间,新兴宗教在中国生存艰难。必须客观认识新兴宗教,把握其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