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众多复习资料中都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南京条约》的哪项内容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五口通商尽管是同一道题目,但不同的资料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C和D。究竟哪个选项才是正确答案呢?甚至连教师们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选C项者认  相似文献   

2.
在复习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部分时,我们遇到了这样三道类似的选择题: 例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①割香港岛②巨额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例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A.割香港岛 B.巨额赔款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例3.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取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76):138-139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规定中英协定关税,仅要求新定税则。清朝关税自主权的丧失经历了复杂的过程。璞鼎查利用耆英十二项交涉的照会,违约诱使中方就关税问题再次谈判,从而在1843年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即《虎门条约》附件)明确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绝非要求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所谓通商战争实质上是以殖民为目的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B.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D.虎门销烟激化民族矛盾《2.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文是()①香港岛的割让②赔款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③④3.下列条约中有割地规定的是()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天津条约》⑤《辛丑条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⑤4.近代史上曾经侵略过台湾的国家有()①英国②美国③日本…  相似文献   

5.
一百五十年前的今天,英国殖民主义者利用中国人民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英国“炮舰政策”的威逼下,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随后,美、法、沙俄等西方殖民国家相继以武力相威胁,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过程,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鸦片战争。战后,由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渐次遭到破坏,这标志着中国从此被迫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路。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殖民扩张政策的产物,它的直接导火线是由于英国公开破坏中国禁烟法令,用武力保护鸦片贸易走私引起的。但是,外国侵略者及其一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不顾基本的历史事实,极力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辩护,企图掩盖其侵略罪行和侵略扩张本质,把战争责任推到中国方面,甚至连这场战争是由鸦片直接引起的事实也要予以否认。英国侵略分子马士硬说鸦片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一八四一年,正当鸦片战争进行期间,美国国务卿亚当斯便在马萨诸塞州的历史学会上发表演说,极力为英国的侵略行径披上“合法的外衣”,公开声称鸦片战争“英国有正义的理由”,“鸦片问题不是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例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是()A.协定关税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五口通商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主权,五口通商破坏的是贸易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不对等的主权交往,只有领事裁判权破坏的是司法主权,故正确答案选B。例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殉国的清军将领有()①冯子材②邓世昌③左宗棠④丁汝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评析:本题考查知识再认、再现妁同时,也考查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注意审题“甲午战争中”和“殉国”的将领,由此得出是②④,故…  相似文献   

7.
璞鼎查(1789—1856)道光二十年(1841年)接替义律出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次年,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后任英国第一任驻香港总督。1842年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的耆英巴麦尊勋爵,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外交大臣,主张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国议会反对党:“托利党”领袖威廉·格利斯顿(Lord William Gladstone)勋爵,他反对发动鸦片战争,后来又拥护鸦片贸易鸦片战争时的人物与风情~~  相似文献   

8.
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关税自主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鸦片战争后,英国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规定协定税率。后在《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规定:中国海关由外国人帮办税务,进出口货物一律按“值百抽五”征税,外国商品入内地只加征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  相似文献   

9.
<正>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就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了科学的论断。马克思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是以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的事情”,鸦片战争“是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和。海盗战争”。但是,外国资产阶级的学者和中国的买办文人则极力歪曲鸦片战争的性质。他们把这次战争称为“通商战争”,把我争的发生,归于中国“通商制度不合理”,“中国官吏知识的幼稚”,以及林则徐在禁烟问题上不察外情,操之过急所引起的,如英国海军军官宾汉认为引起战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是中英间第一次正面冲突,但中英间的交往却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就开始了.其间,英国国王曾先后四次遣使来华,但四次通使的目的均未达到,竟成了后来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远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1565—1603年),东方中国的富庶,就已成了冒险家东来“寻宝”的动力,这在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温莎地方的风流娘儿们》等剧作中多有披露。尤其是1587年1592年的英葡亚速儿海战中,在英国截获的墨西哥、葡萄牙商船上,“载满了对华贸易的秘密物品”(吕苏译:《鸦片东渐史》,第65页),“价值将超过200万比索”(朱杰勤:《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第203页),这更激发了英国人对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1.
从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列强一步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不同的侵略特征,现结合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一、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间,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在这些条约中虽然基本上都有割地、赔款等内容,但真正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却是开口通商和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相似文献   

12.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禁烟而挑起的,而战后在《南京条约》中却只字未提鸦片。于是,有教师在讲述《鸦片战争》一节内容时,以此来反证“中国禁烟”仅仅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而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妄图把中国变成他们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  相似文献   

13.
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是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最严重的创痛之一。英国为什么要在19世纪40年代发动那场目的在于奴役中华民族的鸦片战争呢? 首先,就英国本身来看,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阶段向大机器工厂阶段的飞跃。正是这个飞跃促使了英国统治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资产阶级逐步成为英国政治,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资产阶级的本性之一就是不断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我们知道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由于新贵族是从旧贵族内部分离出来的,具有特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新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课后练习题之二: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练习题答案提示”认为:1.不对。2.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个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为了确定战后新税则,中英双方于1843年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协定税则,这一税则伴随着《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也成为美、法两国对中国贸易的税则。有些论著认为新税则制定以后,大多数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的方法征税,并且新税则确立了这一原则。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与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6.
一、通商问题与战争的发动清朝统治在乾隆、嘉庆年间开始走向衰败,但在东方世界,它仍然是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自18世纪开始,即企图以外交和贸易手段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在外交方面,自18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政府多次派遣使臣访华。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以祝寿为名访华,递交英王国书,提出扩大通商。派遣使臣常驻中国、保护英国人在华利益和指定一小岛供英国船停泊和存放货物并允许英国人居住等要求。乾隆皇帝从维护“天朝体制”的考虑出发,对其要求予以驳斥和拒绝。此后,虽有英使阿美士德于1815年再次来华…  相似文献   

17.
岳麓书社2011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3页第二段说:“直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皇帝和满朝文武还不知‘英国在中国之何方’。‘俄罗斯是否(与中国)接壤’。”  相似文献   

18.
徐金超 《历史学习》2002,(11):15-16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南京条约》中最能满足英国侵略欲望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2100万两银元C.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关税协议有些习题所选答案为C,因为英国在当时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有些习题选中的答案却是D,因为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是向中国倾销商品,而协定关税是便利资本主义国家对华商品输出的一项特权。两者都有道理,问题在于答案是惟一的。其实,这是近年来很流行的选择题类型,一般称之为“最佳选择题”,有些复习用书中还有这类选择题的专项训练。这类选择题为什么这么流行呢?笔者…  相似文献   

19.
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文旨在阐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C.《上海租地章程》D.《五口通商章程》该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B,我们认为正确答案应选C。也就是说《上海租地章程》最早给予英国设立租界的特权。理由有三:一、租界是资本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凭自己的主观意愿,由外国领事或公使同中国地方官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中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