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珂 《科教文汇》2008,(21):192-192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环境发展的共同目标,我国也早已将此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实施。然而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问题,环境刑法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的环境刑法立法,以期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政策是协调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手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延伸和实现其目标的重要调控手段,本文在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政策演进的基础上,发现环境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有重要的影响。我们指出,为建立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政策体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正确把握环境政策全息性的理论支撑;采用战略、政策、法规三位一体化的双向调控模式;遵循设计环境政策体系过程中的三大原则;借助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出理性,非理性以及综合性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当前我国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日本科技法制与我国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法制对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科技法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日本科学的迅速崛起,通过论述日本科技法制的结构和内容,对日本科技法的制定实施、科技制度改革、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研发成果实用化等宏观科技体制方面做出归纳总结,从而表明了科技法制对日本科学迅速崛起的明显推动作用.最后,根据日本科学崛起与科技法制之间的依赖关系,就我国完善科技法制、加快科技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一词是在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被明确地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有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这次大会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建筑设计必须体现个性特征和可持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建筑业上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仔细看来我国建筑缺乏民族特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不够,一是受外国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二是急于求成缺乏长远战略.本文就如何发展我国特色建筑和作到可持续发展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和消耗量逐年增多,煤炭生产与资源合理开采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面对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严峻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为主旨的绿色开采受到了广泛关注。绿色开采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煤炭工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作者以绿色开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影响我国煤炭企业绿色开采的内外部环境,基于AHP-SWOT分析方法,着重分析煤矿实施绿色开采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对煤矿业绿色开采的影响因素按权重进行排序,建立了绿色开采的战略选择体系,确定了集中发展战略。这将为煤炭行业绿色开采的顺利实施提供战略保障,促进绿色开采在煤炭企业的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红 《科技广场》2010,(2):101-103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推动着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揭示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探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以来,人们对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广泛的研究。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法制是极其重要的保障,而税制建设与完善又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我国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一个日益普遍的看法是,尽快付诸实施的燃油税这一敏感税种,将决定中国社会能否以节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以来,人们对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进行广泛的研究。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法制是极其重要的葆障,而税制建设与完善又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中,我国将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目前,一个日益普遍的看法是,尽快付诸实施的燃油税这一敏感税种,将决定中国社会能否以节约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形成竞争性非互补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所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战略联盟形式,即竞争性非互补战略联盟.并从企业所处环境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需求,全面剖析了中小企业形成这种联盟的动因.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大量同质化恶性竞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我国中小企业摆脱目前的发展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丁爱侠 《学会》2016,(2):22-26
实践证明,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行政干预的成效不佳,且市场机制还没有形成。村民环保自治是整合农民力量,转变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关键。该文介绍了我国农村当前环境污染和治理的现状,并分别从立法缺失、治理主体缺位、立法设计城乡不平衡,以及村民自治法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法制原因。此外,文章还重点论述了实现村民环境自治的法制对策,包括从立法层面赋予公民环境权,确保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法律地位以及制定并完善环境自治村规民约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资源环境日趋强化的制约,也面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是我国统筹国内国际形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战略选择。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我国当前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面临的形势日益紧迫。从国际上看,今年6月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又称"里约+20"峰会),其主题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体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要开展和完善科技法制的建设,充分的发挥法律对创新驱动的机制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夔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3):161-162
谋求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和人类前途的战略措施。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战略”,这是极其重要的。我国一直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重视。1992年李鹏总理出席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我国积极地承担了这一国际责任和义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发展计划是在考虑可持续发展下制订的。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对这一战略的精神、概念和内容的理解有时并不十分准确,不够全面,有些模糊或者误解,这些都会影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提高全民对这一战略的认识水平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从评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构想说起能源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益紧缩的瓶颈。为了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少关于能源发展战略的构想和建议。然而,迄今为  相似文献   

17.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在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地阐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在推行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笔者认为,决不能忽视安全与减灾科技文化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并把保护环境视为基本国策。然而,要实现环境和经济...  相似文献   

19.
张新华 《未来与发展》2007,28(4):21-25,40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农业投入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形成共识,我国在1992年7月开始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已列入我国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