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心机     
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有一本小说叫《心兽》,小说序言的开头,她写了一个小细节。幼年的她每次清早出门,总是忘记携带自己的手绢。然后,母亲会喊住她,提醒她:“米勒,你要记得带上手绢了。”然后她才心满意足地去上学。忘记,提醒,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形成某种规律,伴随她的童年。其实,她是故意忘记带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微妙的证明。一个真正的母亲。总会细致入微地照顾子女。为了反复体验这种母亲之爱,她才不断“忘记”手绢。  相似文献   

2.
记古圣寺     
古圣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地方,我之不能忘记古圣寺,正和我之不能忘记陶行知是一样的。而且勿宁说,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发育滋长的地方,曾经是陶行知手创的育才学校的校址。  相似文献   

3.
春秋越国的西施、汉朝的王昭君、三国时的貂蝉,唐朝的杨贵妃被称为我国的四大美女。她们的美貌倾国倾城,时人无与伦比,即使是自然界美物也为之倾倒或自叹不如。相传西施有一次在河边浣纱,水中的美人鱼看见她婀娜多姿的身影,深感不如,便赶忙沉入水底。又相传昭君出塞,怀抱琵琶,一群飞雁看她如此美丽,竟忘记了扇动翅膀,跌落在地。  相似文献   

4.
教师与美     
张跃 《教书育人》2001,(9):33-34
教育是一种艺术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美”来设计和营造自己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直觉形象应该是美的,这里的美指的是教师的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等。一个一接触叫学生看了不太舒服的教师,即使他的教育方法很好,学生也不一定积极与之配合,心情舒畅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果教师的外在形象邋遢,即使他育人的心情再迫切,他的教育行为也不能切实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倘若品貌具佳的老师来从事这一活动,情形也许就不一样了。同学们渴望见到她,每堂课都伴随着期待愉悦和崇拜。因为她好看、她美。上她的课,听她的声音,看她的…  相似文献   

5.
·古龙版·她在静静等待着。下一个会是谁?谁又会是下一个?是谁都不重要。每一个到这里的人,有谁不想到这里,她不禁笑了。嘴青色的理发刀在手中闪着几缕断裂的乌丝在刀锋之它的主人,早已离“你应该是有空的,不是?”她居然没有觉察到,已有人这是一个老顾客。于是,她甜甜地笑了。这种笑是只对老顾客的。也只有老顾客,才能体会到所以,老顾客乖乖地坐下忘记了反抗。连冷冷的刀锋也不敢哼一声。花白的头发,无声地掉落在和尘土抱在一起,在轻声·金庸版·在那青石所铺之路上,有一老字号的发店。店虽不大,却甚是奇特。招牌阔约七尺见方…  相似文献   

6.
尊重的力量     
有一位数学教师发现,一个学生考试时竟然一道题都没有答对她感到非常气愤,不假思索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但随即觉得不妥,于是她重新审视了这张试卷,在上面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多年后在校庆活动中,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紧紧握住这位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找回了自我。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话,竟使一个数学成绩一塌糊涂的学生心中燃起了希望之光,通过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一个杰…  相似文献   

7.
以后几分钟的事则是她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了.她的手刚放在电话筒上,便停了下来.原来一个男人正坐在那个庞大的"OPEN"式沙发里.很奇怪的是,他竟蜷缩成了一团.  相似文献   

8.
“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文心雕龙·辨骚》)的《离骚》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就使用大量的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开篇几旬诗人抒写了自己的家世与修养。“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不少注本在论及“内美”时。常将其释为“内在美”、“内心美”一类,如王泗原《楚辞校释》注为“内在的美德”,  相似文献   

9.
美琳达失业有几个月了,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她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这里有保护得很好的人文景观,风光旖旎。  相似文献   

10.
害病     
日渐寒,吾竟害拙病,咳嗽不已,令吾深忧之。一日晨,吾早醒,欲开口呼而骤然咳嗽,久之,气息稍平,方起身着衣。钟点指七矣,吾端温水以清洗面,自水室归宿舍途中,咳病又犯,来之速者,来之剧者,令吾猝不及防,身随之震不已,竟将盆中水尽倾于土,并失手摔盆,乃令吾大惊,愈加忧心忡忡矣。日初升,校园车流陡增,是为学之时晨矣。吾肩负书包骑车入校,沿途仍喘息,与吾相识者见如此,皆担忧,劝吾多歇息,少勤于功课,应稍息且常引水,以养其咽肺。吾言:“善,君言之有理,但今日肺昔年,学而不敢怠,否则名落孙山,无颜见爹娘也。”…  相似文献   

11.
美琳达失业有几个月了,依靠政府救济金度日。她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这里有保护得很好的人文景观,风光旖旎。从华盛顿来的公交车线路,经过美琳达家门前,而且不远处,就是一处车站。有了几次坐车的经历,美琳达发现,车厢内有时显得拥挤。尤  相似文献   

12.
正出门旅行,我是不拍照的。即使异国的风光再美,当时享受过就好了,何必要记下来?又何必忙着找一个好位置,反而忘了欣赏那一刻的风景?我有些朋友却跟我相反。他们带着数码相机到处走,每游一个地方,都拍下许多照片,然后回家整理,制成一本电子相册,自己欣赏,又电邮给朋友欣赏。"这些照片,你几年之后还会拿出来再看吗?"有一回,我问一个爱拍照的朋友。"也许有一天会看的。"她回答。"去旅行不拍照,会忘记去过哪里,也会忘记那个地方多美的呀!"我的朋友又说。  相似文献   

13.
暑假里,我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散发着油墨气味的新书,它的名字叫《祖国》。信手翻来,看了几篇,立即被它吸引。接着,我竟一口气把它从头到尾读完了。对于亲爱的祖国,谁不熟悉和了解她呢?但是,打开书一看,亲切之感自不待言,至于内容,对我来说,竟有许多是过去闻所未闻或一知半解的。  相似文献   

14.
爱的印证     
相片可以发黄,但记忆却依然清新。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手中这本陈旧的相册,记忆之闸总是无法控制我奔涌的思绪。我看见了我成长的足迹,更切身体会到史锦娥校长在我身上倾注的心血和汗水。几年前,我从洛阳市第三师范毕业,分配到了河区马坡回小,从此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我永远不能忘记,在这条路上帮助我关心我教育我的史校长。那时候,她还不足50岁,可岁月却过早地将风霜涂上了她的双鬓。初为人师,难免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秉性。记得史校长听我的第一节课是数学,当时我滔滔不绝地讲了满满一堂,本以为能得到表扬的,没想到她…  相似文献   

15.
<正>说到美,大家会认为跟数学课挨不上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数学课有她独特之美,如严谨之美,对称之美,对应之美,等等.笔者在这里只说一种数学课之美——层层递进,且以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为例展开,这次评比的课题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第2节《命题与证明》中  相似文献   

16.
“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就木的这一天还会爱的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说,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的爱过”。这是张洁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她的这篇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表现了艺术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7.
<正>美,是不灭的,因为她是永恒的。一、美之吾解本人认为美是可观、可闻、可触、可味、可悟、可人的意象或物象,可获得心身的享受。即"六可"说。"可"在《庄子·天运》里解析为"适合","其味相反,百皆可于口。""可"为适合、适宜、适应、适可、适中、适当等。故选择了《庄子》中的解析。二、美之吾读(一)"可观"者为适视也,为视觉享受观,谛视也。——《说文》。《国语·周语下》:"夫乐不过以听耳,而美不过以观目。"1.景色之美可观中国长城,乃中华民族之魂、之脉、之根,是一部边  相似文献   

18.
古圣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地方,我之不能忘记古圣寺,正和我不能忘记陶行知是一样的。而且勿宁说,正是因为这里曾经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发育滋长的地方,曾经是陶行知手创育才学校的校址。  相似文献   

19.
话说吾小学时,同桌是一个身高6尺的凶悍女生,这与吾不足5尺的身高形成鲜明的对比。可怜吾坐在她身旁,就如伴虎般心惊胆战。那时吾好给人起外号。同桌名中有一个“青”字,吾便灵机一动随口一个“青菜萝卜干”,如此一来,吾同桌的绰号就诞生了。吾每每叫此号,心中总有股报复般的快感,尽管吾同桌一听此绰号,就如当年朱元璋听到僧人来复写的《谢恩诗》一般,气不打一处来,总是抡起拳脚,打得吾嗷嗷乱叫。(可见吾比那和尚幸运得多!) 小学毕业时,吾揣着吾同桌送的几个乌青,一把鼻涕、一把泪,(别误会,不是伤心而是喜极而泣。)乐颠颠地向她挥手告别——吾总算熬出头了。  相似文献   

20.
这是李商隐难得的一首单纯的小诗,他以传神的笔触为我们定下了中国少女(广而言之亦可是东方少女)的美之标准,那就是既天真烂漫(前四句)又含蓄复杂(后六句)。她照镜画眉、踏青游春;她弹琴学艺,有谙男女之别,甚至躲避亲人;而最终她却是满怀心事在春风中的秋千下悄悄地哭泣。这里,她呈现的美之奥妙与核心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