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帮助大学生学会感恩,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建立教育学的感恩概念,开启感恩心窍;从多维度上认知感恩价值,增添感恩动力;清晰而虔诚地明确感恩对象,知道向谁感恩;全面掌握感恩环节,使用恰当的感恩方式。  相似文献   

2.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文化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在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的“两会”上,“感恩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感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2012年将深入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为主题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父母、感恩故乡、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生命,在全区形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风尚。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次将感恩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培育之恩,感恩同学,感恩亲人,感恩生活中遇见的一切,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在感恩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是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认识感恩和感恩教育内涵,深刻理解有效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对于创新高职德育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高职感恩教育必须树立全面的感恩教育新理念,系统设计与全程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建立开放的高职感恩教育学校文化,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感恩教育与感恩示范实践,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实践,实现感恩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还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情感淡漠、感恩行为缺位等问题。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树立感恩教育新理念,拓展感恩教育内容,创新感恩教育方式,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观念和文化的教育,当代社会感恩者寡已引起关注和思考,培养感恩意识、建设感恩文化,把小感恩升华为大感恩是当代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感恩教育策略,推进感恩实践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课题。  相似文献   

7.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0.
加强小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需从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个层面入手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解析为重点,结合当下借助贫困生资助活动进行感恩教育的作用和运用贫困生资助活动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策略为主要依据,从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感恩心理、实施感恩教育能够传播社会正能量、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强贫困生资助活动在感恩教育中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泰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历来为国人看重;近年来,一些学者将感恩视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试图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心理素养,改善目前存在的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何为感恩、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这几个方面浅谈初中生感恩教育,以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引导初中生用感恩的心态对待外界,拥有更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地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问题应引起重视。感恩意识的培养应从体验感恩、学会感恩、实践感恩三方面入手。不同的资助类型具有不同的感恩教育意义,感恩教育要渗透资助全过程,社会公益服务应成为学生资助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6.
白玉 《成才之路》2020,(7):20-21
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研究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要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有感恩精神的人;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恩的力量,树立感恩意识;积极营造感恩环境,让学生在感恩中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职教生中普遍存在感恩意识缺失,不懂回报的现象,为教育者敲响警钟。而为改变这种现状,实施感恩教育应培养感恩意识,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活动,引导学生感恩于行等三条感恩教育途径,让学生在教育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8.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这给其感恩教育敲响了警钟。隐性感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显性感恩教育所不具备的特征和优势。高职院校应从营造感恩环境、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和发挥榜样引领等方面积极开展隐性感恩教育,推动感恩教育的顺利开展,培养出具有感恩意识、感恩情怀的优秀高职院校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感恩是激发个体发展进步之传统动力。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力量。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事、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人,是营造感恩教育的情景和氛围。通过体验式感恩教育,启发学生立感恩之心、长感恩之能,施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20.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感恩道德的基本内容.现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失,感恩也严重淡化.本文从身边的细节入手,探索感恩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重塑感恩意识,引导感恩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