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最高奖赏     
《教育文汇》是安徽的教育期刊。2005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订阅一份教育期刊,我觉得这个杂志价格便宜,就订了一年。杂志到手后我发觉可读性非常强,所以2006年继续订了下去。遗憾的是邮局总是送得不及时,而且总有一两期的杂志丢失。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底,学校决定给评上校优的老师奖订一份2009年的教育期刊。在一本厚重的《报刊杂志大全》里,我的目光很快锁定了《教育文汇》。  相似文献   

3.
师范学院毕业后,我到一所乡村中学教书。为了把课备好、上好,我常常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报纸杂志,以寻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时间长了,我发现《广东教育》给我的帮助很大。这是一本办得很大气,很权威的杂志,与我的教育专业和课堂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我想自己掏钱订一份,可是我当时的工资很低,每月只有486元。除了日常生活开支,每月所剩无几,有时还不得不借钱度日。无奈,只好常常跑图书馆。但是,拥有一份自己的《广东教育》却是我十几年来的一个梦想。后来,经济条件改善了,我毫不犹豫地自费订阅了一份《广东教育》,最初是几个月一订,后来就是半年…  相似文献   

4.
再续情缘     
陈丽君 《山东教育》2005,(28):60-60
今年老教师内退的工作又要开始了,校长知道我特别喜欢读书看报,对我说:“要走了,喜欢什么刊物,学校每年给你订一份,也算是学校的一份心意吧!”说完,他指了指办公桌上一些退休教师所订的《老干部》《健康指南》等书刊。我要推辞,但又觉得这是领导的一片心意,只好诚恳地说:“实在要订的话,那还是订《山东教育》吧!”听了我的话,校长脸上现出诧异的神情,随即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不由得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5.
迟来的爱     
认识《教师博览》纯属偶然自从工资中有了书报费开始,我们学校就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拥有一份业务刊物。我本来教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每年均订,后来当上了学校领导虽然对数学学科情有独钟,可作为一名管理者总不能只了解数学吧。订份什么综合性刊物呢?学校订了的各种报纸和教育刊物,我个人没必要再独订一份。既要带头订业务刊物,又不浪费我的书报费,还要有实用和保存价值。订什么,一直让我拿不定主意。当时的办公室主任张老师给我推荐了《教师博览》,他也没见过,只是听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订上了,谁知一下子就结…  相似文献   

6.
相伴今生     
3年前,我得到亲友赠给的一本《老年教育》,翻看了几页,便被它精美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老伴见我读得入迷,顿感好奇,也拿过去看了起来,很快便沉浸其中。我俩有个共同的感受:相见恨晚。于是迫不及待地去邮局订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江苏教育》(小学教育)的老读者,多少年来与《江苏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江苏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可以说从“老相识”变成了“真相知”。由于对它的钟爱,我从学校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教师每人订了一份《江苏教育》。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故事     
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化教育也很落后。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断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区,即子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相似文献   

9.
那是20世纪80年代,我担任民办教师,在村小教书。我没有读过师范,不懂得什么是教育学、心理学,但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尽快补上这一课。记得当时学校仅订了一份《井冈山报》和一份《吉安教育》。后来在我的怂恿下,校长终于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慷慨地订了一份《江西教育》。自此,《江西教育》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0.
步入初中,我订了一份期刊——《初中生世界》。我订的是"快乐语文",因为我觉得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知识面更广。果不其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富有的人会很自豪,贫困的人会很自卑,但自从看了《初中生世界》,我觉得这些想法简直是荒谬至极。贫困的人阅读好书,最终成了才,他也会自豪;富有的人不喜欢阅读,家产败光,他也会自卑。步入初中,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换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也曾为此而苦恼。  相似文献   

11.
每年我都要自费订阅一份<江西教育>,妻子总是不解地问我:"单位已经订了,为什么还要自己花钱订啊?"我总是笑着说:"自己的东西看着实在啊!"我搬了几次家,不少报刊已被当废纸处理,唯独那几大摞<江西教育>被我当宝贝似地珍藏着.  相似文献   

12.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都喜欢阅读教育期刊。一本期刊,一杯清茶,让烦躁的心慢慢沉淀,让自己在烦琐的教学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启迪。然而,在我阅读的大量教育教学类的报刊中,我最钟爱的却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自己的期刊——《小学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1984年以前 ,我一直在中学教书。文革后恢复高考 ,我是高中毕业班的把关教师 ,中学的教导主任。在中学教书时 ,我也曾浏览过《江西教育》 ,由于它几乎不提及F=ma ,所以我这个高中物理教师对它留意不多。1984年春 ,组织上一纸调令 ,我被调到小学工作。当时有人说 ,王老师教书“每况愈下” ,教罢高中教初中 ,教罢初中教小学。面对着这种朝下走的调动 ,我也觉得有些委屈。来到小学工作时 ,正值学校提倡每一位教师都要订阅教育杂志 ,只见不少的教师订的都是大城市或沿海各省的教育期刊 ,我抱着一种逆反心理却订了一份《江西教育》。…  相似文献   

14.
罗文明 《上海教育》2006,(10A):28-29
记得在1998年,学校安排我任高三政治教师。不甘平庸的我担心稚肩难挑重担,就多方拜师,虚心求教,刻苦钻研中学政治教学之法。然而,我总觉得进步不大,心中始终蒙着一层阴影。1999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兄弟学校一位老师家里看到一本《上海教育》(1999年第二期),匆匆浏览一遍,我就被她吸引住了。《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人怎样做人的人》《教育科研在申城》《请为学生而上课》……不正是我在寻找的东西吗?第二天,我就到邮局给自己补订了一份《上海教育》。从此,《上海教育》便成了我无声的老师,滋润着我的心田,我每期必读,并作抄,写体会,案头上的《阅读笔记》日渐丰腴,我的教学水平日渐精进……  相似文献   

15.
我虽然刚刚步入中年,却已经与《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结下了多年的不解之缘。 母亲在世的时候,为了帮她老人家解除晚年的寂寞,我给她订了一份《长者家园》。每当母亲收到杂志,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看到这本杂志让母亲的晚年充实快乐,我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16.
吴琳 《中学教育》2005,(6):56-59
“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教育岗位,如今,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我将一刻也无法生活。”贾志敏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生涯时,总会这么说。这语言朴实、真诚,昭示了贾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一份忠诚。  相似文献   

17.
10月份邮局订刊已基本结束,少数邮局可能还可以继续订刊或按季度订刊,如邮局还可订刊,我们也欢迎您在邮局订阅;如无法在邮局订刊,我们欢迎您与编辑部联系征订!所有10月份在邮局订刊者,于2012年11月15日前回传"邮局订刊回执单(发票)"至我刊征订专用邮箱(chemzhengding@sina.com),均可获赠网站100积分,用于下载官网各类资源,并可参加我刊"订刊大抽奖"活动!订刊者于2012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回传"邮局订刊回执单(发票)"前10名者,可获赠我刊下半月2013年全年期刊(每期平邮寄出);第11-30名,可获赠我刊下半月2013年1-6期期刊(每期平邮寄出);第31-60名,可获赠我刊下半月2013年1-3期期刊(每期平邮寄出);第61-  相似文献   

18.
一个小建议     
一个小建议教师节又快到了,给老师送些什么礼物呢?经再三思考,决定给老师订一份《教育艺术》杂志。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份很好的杂志,它既可帮助教师扩大视野,又可帮助教师提高水平,特别是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教育艺术与演讲美学,为此,我建议各校给老师订一份《教...  相似文献   

19.
精神的绿洲     
女儿在扬州市广陵区老年大学工作,年逾古稀的我近水楼台,经常到她那儿借阅书报。2004年8月的一天,我在女儿的办公桌上,发现一本新到的《老年教育》,便翻看起来。看着看着竟入了迷。见我甚是喜爱这本刊物,女儿笑着说:“爸,从明年开始,我给您订一份好了。”我说:“要是能看到过去几年的《老年教育》,那就更好了。”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心情特低落的时候,一个朋友告诉我要爱自己。我问怎么叫爱自己?她说怎么对你在乎的人,就怎么对自己。比如:太忙了,自己想省略午餐的时候,想象要是自己在乎的人没空吃午饭,我肯定不准,哪怕不能自己下厨,至少也要买份有营养的外卖送过去。然后把自己想象成那个人,给自己订一份外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