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山之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冬枝 《江西教育》2004,(12):46-46
那时我在乡村的一所小学教书,一次,有幸在外地听了一位小学语文专家上的《月光曲》一课。课接近尾声时,这位教师弹起了《月光曲》,让学生把波澜壮阔的大海与贝多芬的《月光曲》联系起来发挥想象。琴声缓慢、宽广、平静而幽雅,如月光下恢宏而宁静的大海。  相似文献   

2.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上)。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特别是感悟《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上。我该怎样设计才能上出新意呢?  相似文献   

3.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  相似文献   

4.
这次教学竞赛,我要上的是第26课《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许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后面几段,  相似文献   

5.
整整一个多月,我像着了魔一般,在体会,在揣摩,在思考:在清幽的月光下,在望了望身旁兄妹俩的一刹那,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10月22日上午九点十分,我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太原赛区第一会场的讲台上,结束了《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课临近结束时,在《月光曲》  相似文献   

6.
例如教学《月光曲》这课,老师可播放钢琴曲《月光曲》。老师问:“好听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是谁谱写的?”学生逐一答后,在屏幕上出现月光曲三个字及打出贝多芬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贝多芬,德国名作曲家。他从小随父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弹琴及作曲。自28岁起,贝多  相似文献   

7.
《月光曲》这篇讲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 ,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在此 ,笔者就课文中的联想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课文中 ,对《月光曲》这首乐曲所表达内容的诠释 ,是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一位教师在讲授《月光曲》这课时 ,在讲到皮鞋匠对音乐的联想时 ,先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朗读、讲解课文 ,再启发学生自己体会、朗读 ,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联想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又运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功能 ,请学生一边听配着《月光曲》优美旋律的课文朗读 ,一边观看屏幕上和皮鞋匠联想相一致的景物重现。接…  相似文献   

8.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9.
电教媒体是课堂教学中传递信息的一条渠道,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准确地选择最佳作用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参与学习过程,才可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最佳作用点上着力。将教学重点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用投影和电视将教学重点的画面资料,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月光曲》的教学中,我认为文中最鲜明的形象是兄妹俩在《月光曲》的音乐中,联想出一幅幅美丽而富有变化的画面。兄妹俩的联想把贝多芬的音乐语言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是理解《月光曲》旋律变化,体会贝多芬内心…  相似文献   

10.
《月光曲》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尝试用科利华CSC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授课,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读、思、议了解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细读、品味,感受到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他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其分辨具体事物的能力和由于事物引起联想的能力在学习中得以迁移、升华。具体学习过程如下:一、读(整体感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在屏幕上打出《月光曲》的题目及贝多芬的画像……教师简介《月光曲》一文的梗概,以及与本文有关的补充材料。在轻缓悠扬的乐曲伴…  相似文献   

11.
李龙阁 《山东教育》2005,(34):23-25
学生在《月光曲》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教室,准备上课。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你们熟悉吗?静下心来,听一听,想一想。 生:这是贝多芬的《月光曲》。  相似文献   

12.
《月光曲》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在备课过程中我感触颇多。是啊,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以一条什么样的主线来展开并贯穿教学呢?我忽然有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我知道,教师要真正备好一节课,  相似文献   

13.
一、文本解读《月光曲》是一篇老课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又一次被选进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科书之中,它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月光曲》讲述了音乐家贝多芬偶遇穷鞋匠兄妹并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本单元由《月光曲》、《菩萨蛮大柏地》、《灯光》三篇课文和一则读写例话组成。《月光曲》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学好本组课文,能激起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同情心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2.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月光曲》一文 ,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后 ,感情由同情到激动 ,再到兴奋 ,即而创作出了《月光曲》。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 ,那就是以贝多芬的情感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一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一、以创设情境来显情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 ,更贴切 ,更能激发人的感情。因此 ,上课之前 ,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 ,很快把…  相似文献   

16.
《月光曲》(第十一册9课)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全文词句优美,感情丰富,意境很深.教学时,我注意从“景、情、曲、人”四  相似文献   

17.
谢鲁刚 《山东教育》2002,(25):47-47
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1.课文记叙一件什么事?2.贝多芬是为了谁而创作《月光曲》的?3.贝多芬由于什么原因要为盲姑娘创作《月光曲》?对这些问题学生有了基本认识,便从整体上对《月光曲》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我转入分解性导读。分解性导读,一般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剖析,透过词句的表面意思,挖掘它们丰富的内涵。但词句的剖析不是孤立的,应和文章的整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19.
正误区之一:课堂上教师教其所不教,不教其所教曾经听到一位名师执教《月光曲》一课,教师先播放《月光曲》,学生边听音乐边读课文,然后出现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老师问:"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如诗的画面,你能想像出当时的场景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第二环节,学生当导游,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介绍给大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环节,拿起画笔描绘一下你所想像到的画面。(训练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 ,德国音乐家 ,被公认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以创作的乐曲向世人鲜明地揭示 :“音乐的力量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而传达一种人生哲学。”《月光奏鸣曲》(简称《月光曲》)是他留给世人的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之一。课文《月光曲》讲述了一个生动美丽迷人的传说故事 ,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名曲《月光曲》的一把金钥匙。“月光曲”的传说与名曲《月光曲》有着不能割舍的渊源关系 ,是先有音乐家名曲《月光曲》的创作 ,而后才有关于名曲创作的传说。这个动人传说的渊远流长表明了贝多芬其人其德之不朽 ,其名其曲之经久而不衰。贝多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