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遂自荐》节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文中记叙毛遂随平原君使楚定合纵之约的经过。平原君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名赵胜,赵惠文王之弟,任赵相,门下有食客数千人,毛遂就是他门下的食客。所谓合纵,是山东六国联合抗秦,这里指赵楚定合纵之约,联合抗秦。就战国时代的整个形势看,秦国和齐、楚、燕、赵、韩、魏六国,都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战争,而基本上是秦国分别向东方几国进攻。秦国打败楚国之后,于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使白起为将攻赵,大破赵军于长平(现在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射杀赵将赵括,传说坑杀赵卒40万人。后二年,即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又一说,据《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围邯郸”在赵孝成王九年,即公元前257年),秦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危急,使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同往,取得了“合从  相似文献   

2.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受比常人更深刻,更痛苦。"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不仅充满了齐国人民的智慧,也饱含了齐国惨败的痛苦和教训。了解齐国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对正确理解《孙子兵法》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战争选择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洛学院学报》2019,(5):51-56
西晋灭吴之战与东晋淝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发生的两次著名的"南北战争"。虽然后者以前者为蓝本,但两次战争所产生的结果却是一成一败。从军事角度比较两次战争战略缓冲地带之争夺,体现江淮地区这一特殊的地理形势对东吴政权的重要性;基于两次战争双方人口因素、军队数量和军队战斗力的分析,发现军事力量的强弱对战争主动权的控制;对比对交战双方战略战术与战略方针,凸显出军事决策对战争胜败的重要影响;比较研究这两次战争成败之因素,能够为我国古代军事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期,诸侯兼并,烽烟不绝。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发生了有名的秦赵为争夺上党郡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获全胜,坑赵卒四十余万。这场战争发生于秦统一前四十年,秦之大胜,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它孕育了统一六国的基础;而赵之惨败,不仅使赵国国力遭到巨创,且给关东六国带来了不小影响,从此秦兵扣击国门之声未绝。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公元前506年冬的吴师入郢之战是春秋末期的一个重要事件。史学界普遍认为,战争初期,吴“舍舟淮油,自豫章与楚夹汉”的行动出乎楚人意料之外。事实上,在吴师入郢之战的初期阶段,吴军的行动无论在进攻方向上,还是在进攻速度上均未构成出敌不意;相反楚国对战争形势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作了尽可能充分的战争准备。从这一点出发,所谓吴军的行动在战争初期“出乎楚人意料之外”的看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6.
奉公守法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名将叫赵奢,他屡建奇功而位列上卿。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任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有一次,他带人到平原君赵胜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地位很高,名声、势力很大。他的管家常狐假虎威,抗拒缴纳租税。赵  相似文献   

7.
赵国地处四战之地,频繁的战争孕育了赵国丰富的军事思想。对赵国名将赵奢的"用众"思想、思想家荀子的兵要思想、纵横家虞卿的军事外交思想等进行了论述,对赵奢指挥的阏与、李牧指挥的大败匈奴之战的战争指挥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盛极而衰之前的唐朝与大食因中亚地区的争夺爆发了史上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对于怛罗斯之战对唐朝的影响,学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这场战争成为唐在中亚地区势力由盛转衰的的转折点;另一种看法认为,此战争仅仅是唐食之间的一场小战役,对唐并未有太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战前唐食在中亚局势,战前后的大食,战后唐、中亚的分析,得出这场战争对唐食关系,唐食中亚格局,及唐朝国力都并未有过大影响,其仅是双方几次争夺战中规模较大的一次而已。  相似文献   

9.
赵孝成王刚愎自用,不听平阳君赵豹之言,受上党地引发长平之战。战争中,轻信人言,中秦反间之计,临阵换将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终酿长平之祸,赵卒被坑杀40万人,赵国国力大为削弱,险些亡国。但孝成王用人不疑,在邯郸保卫战中信赖重用平原君赵胜,从楚、魏搬来援军终解邯郸之围,使赵转危为安。赵孝成王的性格弱点和优点矛盾统一于其一身,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对赵国乃及其他各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固陵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淮阳县的柳林一带。垓下之战是固陵之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鹿邑县太清宫乡之隐山。从战争形势上分析,垓下应在今鹿邑县境内;从各参战诸侯进军的终点分析,垓下亦应在今鹿邑县境;从刘贾、英布的进军路线看,垓下应在今太康、淮阳、鹿邑三县之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1.
平原君身世与任赵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不太清楚和有歧异的平原君身世、平原君任赵相等相关历史史实进行了考证;对平原君为政对赵国历史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论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简于事,详于言,用一个人物的言辞来说明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并通过人物的言辞来表现人物性格,这是《殽之战》记叙战争史实的特点,也是《左传》记叙战争史实的特点。《殽之战》反映公元前627年(僖公三十三年)秦和晋的一次著名的战争:地域广,涉及秦晋郑三国;时间长,近则历僖公三十二年冬至三十三年夏四月,远则涉及前三年郑用烛之武退秦师而暂时结成秦郑联盟的时候;涉及的人除三个国家的国君、谋臣、武将外,还有商人弦  相似文献   

13.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信陵君列传》。(某些课本作《魏公子列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发生在秦统一六国前四十年,即公元前257年。当时秦军在长平大败赵军之后,又以重兵围困赵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惠文王弟平原君,与魏安厘王弟信陵君是郎舅关系,赵国又与魏国紧邻,因此赵求救于魏。魏王慑于秦之威胁,按兵不动,使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几次请求魏王出兵,并使门下宾客辩士想尽各种办法去劝说魏王出兵救赵,但终究不能说服魏王,不得已而用侯赢的计策,窃符夺兵权,完成“救邯郸存赵”之大业。  相似文献   

14.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6月前后,是三国时期吴蜀争夺战略要地荆襄九郡的一系列战争,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积极防御的著名成功战例,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该文以《三国演义》为参考进行研究,同时结合《三国志》等正史作适当点评和分析,以求以全新视觉看夷陵之战.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代的涿鹿之战,不是部落之间的战争。从蚩尤的体貌和行为特征、水生习性、黄帝同蚩尤作战的方式、蚩尤两字的音形义等方面来看,蚩尤是水生动物鳄,涿鹿之战是人类同野类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而展开的一场大搏战。将涿鹿之战看成人类部族之间的战争,是历史概念在长期的流传中发生了错位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4,(4):18
正"毛遂自荐"我们可能常常听说,但"毛遂自刎"听过的应该不多。延伸考证往往会让我们发现许多意料不到的东西。酷咖网(kuka.hnjy.com.cn)有更多意外之喜等着你!《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求跟着去。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按剑上阶,直陈利害,终使楚王歃血定盟,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毛遂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相传,他在朝歌云梦山从师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汉中期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和亲转为战争,汉武帝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战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次。鉴于河西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这次战争产生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史称“长勺之战”。教材选自《左传》中的《曹刿论战》,记载的就是长勺之战,文中写鲁国打败齐国的战争过程只用了52字。战斗紧张而激烈,作者为什么只用了如此少的文字呢?  相似文献   

20.
《六国论》一文中有句云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课本 (必修 )未注 ,而配套“教参”对此作了“补充”说明。笔者认为 ,“教参”所列关于赵、秦“五战”的所谓史实 ,同句子原意风马牛不相及 ,只能对读者起到误导作用 ,故有必要辨正如下 :为明确起见 ,先来看“教参”有关该句的“补充资料”———3 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公元前 2 70年 ,周赧王四十五年 ,秦攻赵 ,围阏与 ,赵将赵奢大破秦军。赵封奢为马服君。公元前2 6 0年 ,周赧王五十五年 ,赵使赵括代廉颇 ,秦白起败之于长平 ,大破赵军 ,坑四十五万人。公元前 2 57年 ,周赧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