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福柯的空间规训思想体系中,空间是权力实施的场所与媒介,空间生产体现为对空间的规训实践。在社会化媒体普遍而深刻的"过度分享"趋势中,现代社会进入了杰弗里·罗森所说的"共视社会"。空间规训主体成为资本权力的空间化过程,即对空问"可见性"的可视化表征、对碎片空间的社会化争夺、对空间关系的流动化生产以及对传统空间的"去仪式化"消解,这极大地发展了福柯所设想的空间规训思想。同时,社会化媒体语境下的诸多空间规训事实已经超出了福柯规训思想的解释范畴,有必要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社会化媒体中,一般用户的新闻生产体现出不同于专业新闻生产的特征.源新闻形态的图文新闻、短视频新闻,以及交往新闻形态的蜂巢式新闻、嵌套式新闻、互文式新闻,构成了社会化媒体新闻的基本形态."流动的现代性"社会充满不确定性的特点和社会化媒体形成的"新部落",是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的社会背景.在此背景下,社会化媒体新闻生产凸显出...  相似文献   

3.
<正>新闻生产变革引发传播范式嬗变,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传播引发的社会化风险包括共识难以达成、官民话语对立、社会信任降低和虚假新闻横行。社会化媒体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政府监管。政府要适应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社会化媒体的管理。政府规制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可以从三个视角切入:制度建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14,(8):7-7
黄俊华在《新闻知识》2014年第5期撰文,新闻生产变革引发传播范式嬗变,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碎片化传播引发的社会化风险包括共识难以达成、官民话语对立、社会信任降低和虚假新闻横行。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要求加强政府监管、推动媒体变革和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5.
从多元主体到参与式网络:媒介生产的空间扩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和新媒体时代,媒体生产在日益集聚的同时,也在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开始扩散,媒介生产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媒体生产面对的受众也开始碎片化.在此进程中,核心变化在于媒介生产与媒介消费的界限变得模糊.碎片化的受众成为离散形态的媒介生产节点,他们之间的互动联系以及他们与专业化的媒介生产体系的交叉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流动性的参与式媒介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6.
家庭、学校、大众传媒、社会、同辈群体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五大传统途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它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让个体以结网、群聚的方式促使话语权发生转移,公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化媒体具有"先出版后过滤"、"围观式参与"、"三度影响力"等特征,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拉萨是全球著名宗教城市之一,集"传统与现代"、"开发与保护"、"民族与国家"等现代性命题于一体。本文以《西藏日报》、《西藏商报》两家媒体对拉萨城市交通、住房、休闲生活城市空间的报道为例,发现拉萨媒体建构起了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相和谐的政治和文化图景。本文认为,拉萨媒体需要肩负的责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形成,以及让城市中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在现代性的维度下走得更加良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Web2.0所带来的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变化为起点,分析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具有"以人为本"的技术理念,共享、联通与聚合的运行方式,社会化搜索是传播渠道,用户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等特点,认为社会化媒体所形成的文化症候除具有网络社会的基本特点,还具有弥漫与渗透、关系与连接以及多重身份主体和延伸的自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郑莞雨 《中国广播》2011,(11):67-70
媒体社会化赋予每个人发布信息并传播的权利,这使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内容碎片化、传播时空碎片化、受众碎片化、人们心智和生活方式碎片化的模式发展。然而,个体在不断接触片段信息和世界时却感觉自己被切断了与整体感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被称为“碎片症”。传媒和人类沟通的未来前景因为碎片式的传播而产生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中我们应更理性地处理好丰富的信息与不断增长的浮躁情绪之间的联系,回归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6):10-15
20世纪60年代末的"空间转向"以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和福柯的"空间规训"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空间批评思想。它们深刻地渗透在对草根明星现实地理空间、社会化媒体空间与传统媒体空间展演的分析中。即:草根明星展演的空间不仅仅具有原始的自然属性和物理属性,还包含意识形态与知识属性。三个展演空间的互动,生产与拓展了草根明星的可见性,延伸了他们在公共领域的内涵与意义,也反映了草根明星空间展演背后的社会变化、转型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
蒋恺 《传媒观察》2022,(7):90-95
在传统的非遗传播传承的文化空间日渐消解的同时,开放、多元、活态的媒介空间不断扩展文化空间的边界,使其承担起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功能。媒介空间中文化空间的复兴,使非遗突围进入新的安身立命之所。本文从可见性切入,关注作为关系生产的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如何使得空间在权力和资本共谋之下,产生全新的文化空间,原来的碎片空间又如何被抛向可见性的全景视域。借助短视频拓展传播渠道和范围,吸引年轻群体的积极关注和参与,并基于短视频生产链设置非遗短视频传播机制,成为构建活态传播传承的新路径;同时,文化场域在遭遇媒介场域的反噬后,短视频这一新媒介传播的风口形式,并没有带来非遗活态传播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煜  金兼斌 《传媒》2013,(6):10-13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深刻改变社会整体信息传播环境的重要现象,并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带来了深刻的、不可逆转的变化。社会化媒体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其核心属性即在于其内容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特点。本质上,社会化媒体大多是一种工具或平台,而内容的生产、分享和消费主体则是广大的网民;而网民之间则通过这一社会化媒体平台而形成某种或松散或紧密的社会网络联系。网民们自己对"社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14.
徐蕉 《新闻实践》2011,(6):62-63
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信息碎片化态势,使得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均被打散。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似乎无法停下来享受片刻的放空,于是就有电子杂志的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如果微博是碎片化的语言,以轻姿态、补丁型媒体特征走红,那么电子杂志的流行可以说是利用了人们碎片式的空寂与缺憾。  相似文献   

15.
张培成 《新闻通讯》2010,(11):33-35
电视新闻话语是社会化、制度化、专业化形构的产物,也是社会空间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电视新闻话语白诞生之日起便拥有源自社会空间的多重编码空间结构。各编码空间相互介入、相互叠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电视新闻话语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形成电视新闻话语特色鲜明的空间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ount Bauman)在世纪之交提出了"流动现代性"(1iquid modcrnltv)的概念。他在2000年出版的专著《流动的现代性》中指出:人类原有的坚固的、沉重的、形状明确的金字塔式的社会,正在向动荡不安、流动易变的液态社会转变。液态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方式的流动性、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和行为方式的尖范化。液态社会终结了地理和空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媒体融合看作一种空间生产实践,并借鉴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构建了我国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三维框架.通过对三家典型广电媒体的观察,发现通过介质、符号的融合,广电媒体生产了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并在二者的基础上藉由关系的融合实现社会空间的生产.在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实践中,物质—精神—社会三元空间之间彼此联动,助力其向新型主流媒体迈进;而广电媒体与其他媒体类型空间的联动则促进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形成.未来,随着技术的新一轮变革,广电媒体的空间生产机制可能发生新的更迭,深度融合也将呈现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大学城,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是"有名无实"的社会空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城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认为自己只是匆匆过客,边缘意识强,更没有规划过如何运用主体性建构,参与社会交往,改造其生存的社会空间。国内对于"大学生社团"研究中,"社团的建设、管理和发展"是主要的研究思路;还有"社团对于大学生心理和校园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社团参与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联"等方面。而从马克思主义批判角度,将大学生社团和空间的表征和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相关研究寥寥无几。论文将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南京仙林大学城"为研究个案,并放眼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将大学城社区传播从话语实践、空间生产角度来研究,试图探寻社区传播中大学生参与空间生产的实践方式,通过"社团"这一载体分析大学生如何建构"空间表征",激发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文章创新提出了大学生通过社团空间实践,并透过日常生活的"表征空间",进一步给予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条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俄罗斯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兼论俄罗斯业界及学界关于社会化媒体在新闻工作中作用的认识。近年来,俄罗斯社会化媒体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目前,俄罗斯社会化媒体已经对新闻生产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社会化媒体不仅成为大量消息的来源,由用户生产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被传统媒体所采用,此外,社会化媒体的广泛普及还重构了新闻记者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目前,俄罗斯业界及学界人士关于社会化媒体的普遍看法是,社会化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已成趋势,但二者之间并非是竞争关系。在新的传播环境下,职业记者与专业媒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强 《新闻知识》2012,(9):50-51,42
公共关系、文化消费、媒介传播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征;在诵读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是必须有一个能满足相对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微观承接,从而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征的"诵读传播载具"。传统诵读创作具有了"碎片化"基本元素,进而使阅听人接收诵读传播更具"碎片化"导向性。同时,以阅听人为导向,进而对碎片化受众进行微观承接、对应传播,则需有效地对阅听人诵读体验心理进行研究,有效建立"诵读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