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听人说,高考后是一种"失重"状态。高考结束后,准大学生们假期里都在忙些什么?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开始忙于打工实践、学习"充电"等,使高考后的这段特殊时期过得精彩而有意义。快乐打工锻炼比赚钱更重要在暑假打工的准大学生中,不图赚钱只求"赚"经验的大有人在。据一家中介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往年的暑期工多为大学生,而今年的暑期工求职  相似文献   

2.
《当代职校生》2012,(7):33-34
“暑期打工,谨防受骗”,“暑期打工。重在经验”。每年暑假,数以万计的学生走出校门尝试暑期工角色,其问会发生形形色色的故事。但以上两句话则是过来人给初次尝试者的忠告。在准备做一份暑假工作之前,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相信会少走很多弯路哦。  相似文献   

3.
正暑期将至,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找一份实习工作来充实自己的假期,特别是对于即将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高年级大学生而言,"实习"是走上未来职业岗位的一块跳板。通过实习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职业能力是大多数在校和即将毕业大学生的一致选择。在全球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众多企业也将"实习"作为提前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很多国内外知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利用暑期打工,已是家常便饭了.要说挣钱糊口、交学费,个把月的暑假,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况且,我的家庭生活状况也不是那个程度.可我已经读了四年大学,还没有走进社会的经验.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一家大学生就业信息中心应聘文员.  相似文献   

5.
高海明 《教育》2013,(23):29
随着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很多企业选择在学生放暑假的时候招短期工,学生也很愿意利用暑假通过打工来积累工作经验,并赚取相应的报酬。但由于法律在实习领域的不完备、暑期工市场的混乱、各方维权意识薄弱等,使得目前在"学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洛阳各高校共500名在校大学生的暑期打工情况进行研究,应用数理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的暑期打工形式多样、从事行业受年级限制,同时成功的打工者应具有爱好广泛、关注时事动态、注重仪表、目标明确、永不言弃等多种优秀品质,为以后就业提高绩效,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生打工的现象很普遍,但大学生打工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地保障,轻则辛辛苦苦工作后分文未得,重则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我国2007年颁布的《劳动合同法》虽然加强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但大学生临时工尚未被认可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大学生打工群体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及时地维护。因此,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为大学生临时工群体保驾护航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李静 《家教世界》2012,(6):94-9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剧增.虽然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但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加之大学生经验缺乏,能力有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更新现念.因此,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观念.只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三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反映出当前陕西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新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大学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常常通过订立不合理的劳动合同损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顺利就业以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制保护,对限制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乱设高额违约金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将有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北京尚般英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出台了一份大学生职前状态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有91%的大学毕业生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从而引发了大学生在职前有较为普遍的"经验忧虑"。一名大四学生说,"现在企业在招聘启事上,总会有‘工作x年以上’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优先’等要求,看到别人的简历上密密麻麻的工作经历,再看看自己简历上那一片空白,顿时觉得矮人三分。"应当说,大学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问题早二十年前就显现了,只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更加尖锐了。因此,引发了本文要分析的"经验忧虑"。如此多的毕业生产生"经验忧虑",除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对毕业生的"经验忧虑"需要全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毕业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分配制转变为市场化,由原来的单一分配工作方式转变为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但是,由于刚毕业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不少大学生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和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技巧,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屡屡受骗,成为社会上一些不良公司欺诈行为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在这种形势下,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法制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白翎 《考试周刊》2011,(18):207-208
现在的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许多大学生都把家教作为一份兼职来做。对多数大学生而言,挣钱是带家教的首要目的,但不是惟一目的,不少大学生把家教工作看作是一种实习与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7年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启,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07年暑期大学生就业调研活动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浙江海洋大学就业调研团队作为一支省级重点调研团队,  相似文献   

14.
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却存在大学生就业失信问题,它不仅使大学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同时也干扰了正常的就业秩序,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失信的表现、造成大学生就业失信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基层就业"五导"服务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眼下,各地校园里、网站上,假期打工、兼职的信息满天飞,而各校的勤工俭学中心也人满为患.一些不法之徒往往利用大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的特点,专打大学生的主意,使不少大学生在打工时合法权益受到伤害,有的人甚至还受到不法之徒的人身攻击.经记者采访调查,现将大学生打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五大骗局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自己在走出校园时能够找到一份喜欢又能够做得好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但能够为自己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还能够为他所供职的单位带来效益.也就是说大学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结合"的过程.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是大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职业发展目标.那么,作为大学毕业生要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就业目标呢?  相似文献   

18.
暑假前夕,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在学校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招聘会。与我们常见的毕业生招聘会不同,这次参会的主角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在这次招聘会上将为自己暑假打工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是由该院招生就业办指导,院就业指导协会主办的首届在校生暑期工招聘会。在简短的开幕仪式上,首先由学生代表马向东同学致开幕词,南昌永昶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林勇和招生就业办主任刘杨老师发表了讲话。招聘会共邀请了22家公司参加,共提供近400个就业岗位。招聘现场,近2000人参加,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向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咨询有关情况并投递个人简历。据刘…  相似文献   

19.
让暑期实习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习,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就业创业能力大有裨益.文章指出构建大学生暑期实习服务体系,从高校就业中心到后勤管理系统都对暑期实习给予积极支持,并指导学生转变实习心态,增进实习成效,使暑期实习为真正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相似文献   

20.
正又到一年就业季,从今年就业形势来看,不亚于去年"最难就业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是在不同的专业之间,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之间在就业状况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系统科学的摸底调查可以为更好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可以帮助广大毕业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而更加客观理性地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