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闻界》2015,(22):51-55
当前对真人秀节目的功能认知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真人秀节目只是简单地娱乐和消遣的样式,真人秀节目中的偷窥和隐私的特性也常被研究者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文化的表征进行抨击。但是四川卫视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的实践研究证明,知识为真人秀节目的类型创新提供新鲜的主题元素和创作空间,并通过知识的娱乐化表达实现了"娱乐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努力转型升级、改进提高,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意义.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真人秀"的综艺节目必将从原来的娱乐化进行一些转变.2015年7月26日,中国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在四川卫视推出,节目播出之后得到各方关注,本文将从节目的内容、形式、游戏设置以及社会意义四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真人秀节目常常给人一种"作秀"过浓、娱乐过大,而内涵不足的印象,娱乐理念相伴左右。而随着最近《最强大脑》、《超级演说家》、《来吧,孩子》等高质量、深内涵电视真人秀的开播,电视真人秀开始从关注娱乐转向深化内涵的新趋势。本文通过分析节目内涵的提升,阐述真人秀节目可以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效用,期望唤起电视人做优质节目,呼唤电视业尽早迎来追求节目"质量第一"的"春天"。  相似文献   

5.
电视真人秀的火热,随之而来出现的是过度娱乐化、人文关怀缺失、忽略节目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等传播伦理问题。本文试以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一年级》等为例,对其中呈现的伦理失范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至今,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不断蓬勃发展。随着电视商业化竞争愈加激烈,越来越多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采用奇观化的呈现来博取观众眼球。本文以当前热播的《顶级厨师》、《百变大咖秀》等真人秀节目为例,通过分析真人秀节目奇观化具体的目的与表现,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也为当前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被业界誉为是一档"现象级"娱乐真人秀节目。尽管第一季已经收官,但节目所产生的的影响并没有消退,孩子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依然是社会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五个维度,剖析了这档节目的成功原因,并对如何做好真人秀节目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9.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侣行》打破了中国市场真人秀节目娱乐至上的特性,从受众本位出发,制作一档融合生活体验与文化交流的真人秀节目。《侣行》的播出不仅受到了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而且还获得多家媒体的报道。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讨了《侣行》节目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引出在自媒体发展浪潮中,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学徒》看新派真人秀节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凇 《传媒观察》2007,(3):21-23
多年来,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对西方真人秀节目这一新兴现象的性质、定义、特点做了无数解剖式的分析与概括,并出于实践意义的考虑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论证。媒介传播机构开始关注《老大哥》,《幸存者》等节目开始至今已踏入第7个年头。按照信息时代社会3年一代计算,此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次隆起——其一是以美国FOX台《美国偶像》《与明星共舞》等为代表的大至选秀类真人秀节目的普及,其二是以《学徒》等为代表的新派商业竞争性真人秀节目。数年中,国内外各类真人秀节目此起彼伏,并在特点上与其它形态的娱乐节目交叉融合,特别是许多拥有大量纪实元素的娱乐演艺节目也被界定为“真人秀”。新时期“真人秀”节目的概念已经模糊,或者说真人秀与娱乐节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界限已经淡化,未来的趋势则很可能是真人秀节目与纯娱乐节目的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12.
罗逸文  王晓敏 《传媒》2013,(1):76-77
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真人秀节目大行其道,青少年电视节目也热衷起这一表现形式,出现了青少年真人秀节目.这类节目强化了“真实性”,深刻地反映了当代未成年人的普遍心态.既具有独特的社会意义,又区别于其他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娱乐性,自成一道质朴而清新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李淑琴 《出版广角》2015,(17):148-149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当下电视制作领域资源整合与真人参与的一种重要节目形式。从该类节目盛行中,我们可以窥见真人体验文化在新媒介时代的异变。本文通过对韩国人气娱乐真人秀节目《Running man》的个案研究,探讨当下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点,研究制约节目传播效度提升的因素,探究娱乐真人秀节目发展的现实路径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林杉 《东南传播》2016,(2):111-113
近年来,在娱乐化趋势越来越强烈的电视节目热潮中,真人秀无论是从节目的数量还是观众的收视情况来看,无疑已经成为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流。真人秀节目的火热也给植入式广告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植入式广告已不再是老套的硬性植入、形式单一,而是已经作为一种"角色"融入节目中。本文试图从近期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入手,分析植入式广告在真人秀中的角色设置,为今后真人秀节目中的广告植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成英 《视听》2016,(12):13-15
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其特点是惊险、刺激、挑战与趣味并存。然而其面临的困境在于:为表现丛林探险求生的真实、刺激与冒险,制作团队必须加强节目文本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为保证收视率又必须使节目内容娱乐化。当前,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文本之"真"与娱乐之"秀"的冲突与调和少有人研究。从符号学伴随文本理论视域出发对丛林探险类节目的文本及伴随文本进行考察,对比分析《跟着贝尔去冒险》和《我们的法则》两档真人秀节目在伴随文本因素的控制与把握,可以探索出收视差距背后更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从而为丛林探险类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综艺市场"冒险"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韩岳 《传媒》2015,(20):40-43
近年来,国产电视真人秀节目已经从单纯的引进、模仿国外真人秀模式,开始向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和原创节目模式研发并重的方向发展,节目形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过程中,以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央电视台的《叮咯咙咚呛》为代表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元素相结合,开创了戏曲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模式,以通俗化、娱乐化的节目风格,赢得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8.
限童令背景下实现网络真人秀节目内容的选择对于不断促进社会舆论发展、促进儿童不断进步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网络真人秀节目内容选择存在明显的功利化色彩、内容主体趋向于明星化、内容娱乐化缺乏教育意义、缺乏对于儿童价值观的引领等,从而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进步。本文将重点围绕网络真人秀节目内容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内容选择指明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内首档滑雪竞技真人秀节目《冰雪奇迹》在多个层面为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新鲜元素.该节目配合国家体育主题宣传,继承了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的优良传统;走出跟风漩涡,凭借差异化拓宽综艺视野;倡导体育精神,回归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的真谛;走出泛娱乐化,依靠专业内容取胜.《冰雪奇迹》通过多方面的创新,为体育竞技真人秀节目走出当前的多重困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4年,《爸爸去哪儿2》依旧很火,湖南卫视另一王牌真人秀《变形计》在众人纷纷猜测要走娱乐化路线时,初心不改地推出了第七季。从2006年9月4日开播至今,节目一直延续纪录片与真人秀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对一周交换生活的24小时跟拍及粗加工后原生态播出。飙泪的背后,是节目秉承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无明星、无竞争、无广告,不以窥私、揭露人性阴暗面为卖点,强调真实、美德、善良、爱心、梦想、互助等积极向上的主题——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