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翟边 《报刊之友》2008,(8):47-47
以研讨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为主旨的“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于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2.
以研讨电视媒体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为主旨的“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于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3.
浙江民企呼唤“新闻官”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媒体沟通、谋求上市、国际诉讼……面对日渐复杂的公关环境,如何宣传和提升企业形象越来越重要。浙江民企中,继企业执行官、财务官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关注、寻找企业的“新闻官”,并希望其在企业蓝图建设中有所作为。目前,在浙江的多数企业中,“新闻官”仍然是一个新概念。有经验的办公室主任、企业报总编或者秘书,虽然在部分行使着“新闻发言人”的职能,但因缺乏发言技巧和应对经验,离“新闻官”的真正职能还有很大差距。合格的“新闻官”不仅要为企业服务,某种程度上更是行业的发言人。  相似文献   

4.
政府与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突发公共事件逐步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时,政府与媒体对它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了大量关于政府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媒体如何应付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政府与媒体两者间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文献资料,对政府与媒体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所呈现出的关系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5.
在新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特别是党报如何应对,如何发挥核心价值和优势,走出一条新闻宣传更好为民服务的新路,是所有党报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命题。党报要在与新媒体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坚定地发挥党报的党性立场优势、社会资源优势,并适应时代特征,提升软硬件水平,做好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把门人”角色,从纸媒本身来说,要主抓深度报道,彰显新闻地缘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祖敏 《新闻三昧》2008,(5):39-40
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我们处于信息极度畅通的年代。“蝴蝶效应”越发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任何一个事件,都会迅速被另一个地方的人们所知晓,其效果甚至被放大。对一个企业而言,哪怕一个很小的事件,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而其持续性、爆发性、危害性则愈发严霞。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企业的突发事件和危机都与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微妙的关系。所谓“成也媒体,败也媒体”。那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如何做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如何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如何做到转“危”为“机”,将损失降到最低?处理好这些问题,对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对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哪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传媒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方法】站在时代高度,聚焦社会焦点,采取平民视角,借势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手段。【结果】让主题报道“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燃”起来,不断做大做强。【结论】只有创新报道理念、呈现手段和方法,强化用户思维,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孙榕 《新闻世界》2013,(3):152-153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近些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危机新闻发布制度逐步完善。但是从以渤海湾漏油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代表的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中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在应对危机、发布新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急需学会如何与媒体沟通,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更是需要提升应对技巧。  相似文献   

10.
占琦  苏静 《今传媒》2016,(10):131-13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加入传媒大军,媒介资源空前繁荣,媒介重心发生偏移,媒介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公器”探讨社会公共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私人议题。媒介域的“私有化”,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缺失和“议程设置”功能势弱等问题,网络草根和网络红人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本文分析面对上述问题,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1.
陈辉 《中国广播》2010,(11):67-69
突发事件是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语境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有效地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本文以广播媒体报道福建南平“3·23”恶性杀人案为案例,阐述和探讨了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高辉  段淳林 《当代传播》2011,(6):116-117
本文通过对六大品牌产品质量危机事件的量化分析,探讨了当前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媒体应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媒体,在应对时机、应对来源、应对态度以及媒体和广告类型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成长之初,我们听到的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讨论,多半是“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如何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取胜”,思路大多集中在“竞争”“防范”而非“合作”“融合”层面。现在,大家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传播技术、传播理念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传统媒体必须转变对待新媒体的思路。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模式,实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的新突破,成为全世界传统媒体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政府部门及许多企业都相继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信息发布机制,在许多政府与企业的干部培训中,都会设置"如何应对媒体""如何进行危机传播"等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政府和企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尤其在危机状态下如何引导舆论,主导话语权,有效地影响媒体,进而影响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5.
因其“与生俱来”的特殊属性,一个地区的党报无疑当是该地区的主流媒体。 报道严肃深入,信誉卓著,社会地位高——在我国,党报主流媒体的地位是自身数十年如一日“修炼”出来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如何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如何应对日趋惨烈的同业竞争?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主流地位?……这些,都是党报必须直面的新课题。正是为了探索这些新课题,作为武汉地区最  相似文献   

16.
“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登不得大雅之堂!”,这是部分受众对社会新闻的一般印象。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卖点”,刊播一些格调低劣、荒诞不经的社会新闻,陷入了低级趣味和媚俗的误区,使得社会新闻——这个被称为“8小时以外新闻”的新闻题材饱受争议,社会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走出花边新闻的怪圈,成为既能为媒体争得受众眼球,又能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媒体影响力的的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17.
童钟鸣 《新闻前哨》2012,(10):120-120
前不久,一部门领导准番为所在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主题为“如何应对媒体”的学习讲座下属为此起草了讲座文稿,要我看看,顺便提提建议。、初看标题,“应对媒体”四字,很刺眼很受伤,传递的信息和价值取向,让我难以认可和接受。所谓“应对”,词意是“采取措施、对策以应付出现的情况。”媒体真的成了一些部门和领导的“尤物”,成了“应对”、“防范”的对象?这与“防火防盗,防记者”有何二异?细读内容,更让人不能卒读,罗列所谓“媒体乱象”,不论主流,专盯支流,放大污点,以偏概全,有“妖魔化”媒体之嫌。、当下,传播已进入全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常常引发一波又一波的“围观”效应、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少数人惊慌失措,不从检讨和改进自身工作做起,  相似文献   

18.
充分阐述社交媒体对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有助于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社会记忆发展新态势,社交媒体档案记忆的多元化、智能化,亦可推进发展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理论与方法。从社交媒体孕育社会记忆建构传承的新环境以及积极影响、消极影响这三个方面逐层诠释社交媒体的社会记忆建构传承,并对如何发挥社交媒体建构传承社会记忆的积极作用,克服避免其消极作用在媒体平台、档案部门、互联网用户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社交媒体具有记忆价值、人文情感等特质为社会记忆建构传承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树立数据思维、促进记忆“智造”、建立过滤机制等策略为社会记忆的建构传承提供了普世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赵英  朱群  兰建龙 《出版广角》2015,(16):60-61
本研究以出版企业作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交媒体视角,从细分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的角度切入,深入论述和分析社交媒体、社会资本的不同维度、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三个层面(知识获取、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社交媒体如何作用于社会资本进而影响知识管理能力,及出版企业如何积累不同维度的社会资本来提高其不同方面的知识管理能力。本文最后提出了出版企业提升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广播应该如何彰显自己的魅力,以保持媒体市场份额的“基本盘”,并扩大“势力范围”,是所有广播人最关心的问题,换言之,是广播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生存、发展、繁荣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抛砖引玉,提出一些应对的举措:广播更要顺应时代传播趋势,充分尊重并搭建听众对信息传播“自我与自主”的权利平台,为听众创造更为自主、便捷参与互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