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贵新,不但立意要新,内容要新,而且标题也要新。目前,报纸上有许多套语式的标题,可以说是千题一面。前年,安徽日报登过一篇通讯,标题是《烈火无情人有情》,贴切自然,寓意深刻。可是,时隔不久,别的报上也标出《烈焰无情人有情》的标题,安徽日报自己又相继标出《洪水无情人有情》、《大雪无情党有情》等标题。这种“……无情……有情”式的标题,在其他报纸上也常有所见,使人望之生厌。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道散见于中央和地方报刊上的“方程式”: X无情党有情=新闻解题之后即可发现,这个“方程”虽属“一元一次”,但它却有无数个“解”。请看: X=地震、洪水、火灾、旱灾、涝灾、车祸、歹徒、儿女、野兽、战争……笔者无意搞文字游戏,也不敢在这里挖苦新闻界的同行。实在是这种文字“方程”让人  相似文献   

3.
去年12月5日浙江日报第5版《杭州湾大酒店养的猪好福气》这篇报道,读来让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读时忍俊不禁,掩卷发人深思。 在这篇报道里,主角是群肥猪。通篇充满诙谐、轻松的气氛,作者采用调侃的笔调,诸如“猪中‘大腕’”、“嫌油水太足”等等,特别是描写喂食时,猪“步态从容、进食风度‘优雅’”,通过拟人化的白描,活灵活现地描画了一群“福从天降”的肥猪,文风幽默,读来轻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这篇报道断不是让人“一笑了之”的花边新闻,而是对社会上流行“吃喝风”带来的浪费现象的一种深刻揭露。报道好就好在通篇讲了猪的“好福气”,讲了酒店的生财有道,就是没用一个字从正面去叙述“吃喝风”现象。报道看似就事论事,实际上,读者通过“由于这些东西油水太多,偶尔还  相似文献   

4.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篇事件性通讯,它通过西丰县印刷厂非法印发“阴票”这一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该厂负责人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认识上产生的偏颇和困惑,在行动上的荒唐可笑。 这篇通讯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这是记叙性通讯常用的一种形式。 这篇通讯是批评性报道,它的特点是,让被批评对象自己出来“亮相”。揭露、批评厂长非法印制“阴票”的荒谬、困惑,不是记者直接抛面;而是让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旧媒体、新新媒体的交织,让人眼花缭乱,也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比如,新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一些本来没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传统互联网公司开始“正面搏杀”. 在一篇网文中,老高戏称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进入了“三国演义”时代.所谓“三国”,指的是魏国——腾讯,蜀国——新浪,吴国——百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编辑,有时看中了一篇稿件,为了让其出新或有可能成为精品,常常要求记者补充点背景之类的材料。遗憾的是,记者十有八九提供不出来,大多回道:“那个没有问到。”或“这个没有想起来问。”这不能不让人想起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话:记者与其说是记者,不如说是“问者...  相似文献   

8.
高俊芳 《今传媒》2006,(2X):60-61
2004年有几个国外品牌的广告在媒体上颇为引入注目。这就是:丰田公司的“霸道”汽车上市的广告“石狮篇”;立邦漆广告中的“盘龙下滑篇”,以及遭到停播的耐克公司的“恐惧斗室篇”。在这几则广告中都有令中国人颇为熟悉、颇为喜爱的中国元素出现。然而恰恰也是这些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国元素在上述几则广告中的应用,被认为是对中国化的歧视。  相似文献   

9.
新闻人总是追逐新的信息。然而,有时“旧闻”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向南林、金晶、邱光华、武文斌、张艺谋、何祥美、翟志刚、萧克……在“记住2008·难以忘怀的人物”年终特刊上,我们呈现的8个人物,虽然早已家喻户晓,却依然牵动了读者的眼球,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之所以能够“老曲翻新、旧闻生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散文化笔法写人物。通过一篇篇画龙点睛的美文,让群“星”更加闪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第3期《中国记者》登载了《人民铁道 报“珍闻窗”受欢迎》一文,同时,附上“珍闻窗” 的几篇小文:《罚舅舅》、《我怕贤妻》、《看球》、 《智取眼镜蛇》。“珍闻窗”不愧是“袖珍型的新 闻”,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说“觏新闻”指观点正确、尺度把握恰到好处、题材出众、写作新颖,让读者看一眼就能留下痕迹,很久以后还能娓娓道来的新闻。这些新闻或因题材难得、典型;或因标题制作“鹤立鸡群”而动人心弦;或细细品味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篇却是泛泛新闻难以堙没”的感觉,读后让人有所深思和启迪,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2.
3年前,有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刘宾雁报告文学选,书名叫做《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该书一位责任编辑在题为《历史无情历史有情》的《代序》中这样写道:“《关于不会说假话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是宾雁一篇未曾发表的报告文学的篇名,是我特意挑到这里用作书名  相似文献   

13.
田伯韬 《新闻界》2004,(1):67-67
细读报纸、杂志,常发现有一些赶时髦的花哨词句。诸如:“大火无情人有情”,“爹娘无情党有情”等等,不妨将此简单地列为“x无情y有情”的公式。当年,自从国家女排夺得“三连冠”,不知哪位高明的记者巧用了一句“奋力拼搏”之后,不少人便接二连三地跟着“拼搏”起来。有人用了个“红星在烈火中闪耀”,随后就出现了“红星在浪涛中闪耀”、“红星在硝烟中闪耀”。你瞧,“打造品牌”刚一露面,紧接着就诞生了“打造形象”、“打造实力”等等。翻开某报一看,单是一个“道是无情却有情”标题,就看到不下十处。诚然,写好新闻稿件,佳句的运用无疑是至…  相似文献   

14.
秘书:“经理,青工小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给报社写稿,引起了某些人的风言风语。”经理:“写稿是好事,是无可非议的嘛,怪事就是多!”“有人说他署真名实姓。”“啊,那就不好了,分明是在求名嘛!”“听说他一次就拿了十几元稿费!”“唷,还拿稿费?原来他还有求利的思想!”“那还可不可以让他写了?”“当然可以!谁说不让写?让他马上就给我写一篇!”  相似文献   

15.
刘瑞 《中国档案》2006,(10):25-25
《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27日刊登了一篇名为“辞了董事长甘为破烂王”的文章,引起笔者注意。本来,在收藏市场日渐火暴的今天,文中人物赵庆伟辞去董事长甘当破烂王的事情不足为奇,但文中透露的一些信息却颇让人玩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市报人》2010,(5):53-54
2009年,《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泉州晚报社、金华日报社和柳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三个征文活动已经结束。其中“‘泉州杯’地市报业科学发展”征文收到来稿203篇,择优刊登34篇;“‘金华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收到来稿206篇,择优刊登34篇;“‘柳州杯’典型报道论坛”征文收到来稿198篇,择优刊登22篇。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作品中的感情色彩,是吸引读者的磁石,促使阅读的功力。一篇感情充沛、思想积极向上的文章,不但能影响读者的情绪,而且能鼓舞读者的行动。苏东坡说过,一篇好文章能使人“为数日喜,寝食有味”。这味从何来?从情中来!有情有味才能被人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万载县芳林小学爆炸事件引起舆论关注.但某报的一篇报道却让人“看不懂”,试摘录几句如下: “记者随桌公司代表,乘坐捐赠药品的车子……” “某公司是第一个赶到事发地捐赠药品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再次印证了马克思的名言“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这句话也适用于传统主流媒体.八年前《纽约时报》那篇将奥巴马送上总统宝座的经典社论言犹在耳,今天由主流报纸组成的“一边倒”的“舆论矩阵”竟然无法影响选情,不禁让人产生“今夕何夕”之感.  相似文献   

20.
看了4月24日《经济日报》的新专栏《采访随想录》第一篇——范敬宜的《喜见萝卜入客房》,千余字的短文,让人耳目一新。以后就喜欢上这个专栏,细览到了月底,已陆续推出10多则。在《采访随想录》里,一些在采访本里“难以露脸”的“边角余料”竟熠熠生辉。如《房干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