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屏幕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术界和观众的一致赞誉。《新闻调查》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叙事艺术,本文希望从叙事学及传播学角度对其叙事要素进行研究,尝试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纪念活动,《新闻调查》的新老人物欢聚一起,对十年的电视新闻调查之路作了一次追忆和清理。在这十年的关节点上,关于《新闻调查》,我们可能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但最需要思考的是:《新闻调查》给中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为什么需要《新闻调查》?《新闻调查》将如何走下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了,不但对《新闻调查》的未来发展有利。对中国电视调查报道的前程,也就可能有了方向感。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17日《新闻调查》开播,它开创了中国调查式新闻的先河,在中国影响巨大。适值《新闻调查》开播二十周年,究竟什么才是调查式新闻,调查式新闻有哪些种类和特点,现阶段调查式新闻有哪些问题,这在新闻中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自创办以来,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评论类节目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节目类型,而《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实际上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因此将它们归于评论类节目属于认识错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并引发了种种混乱,而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5.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6.
王梦琳 《青年记者》2010,(10):63-64
央视《新闻调查》在13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中国式的“电视调查文体”,制作出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节目。《新闻调查》展示的是记者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并且将之作为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现场调查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对中央电视台深度调查类节目《新闻调查》2009年至2014年关于未成年人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调查》在未成年人报道中存在刻板印象,其报道内容与特定时期社会议题相关。  相似文献   

8.
张亮华 《新闻传播》2012,(7):62-63,66
本文将央视《新闻调查》所定义的调查性报道应该符合的三个条件和《新闻调查》所做的具体的节目相比较,发现其节目内容与其所下定义相违背之处,进而分析《新闻调查》做出与其定义的调查性报道的条件不符的选题的原因,并总结出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标准。最后,对新时期调查性报道的选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调查》的新闻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在当今世界,电视是最多产最重要的叙述媒体。电视  相似文献   

10.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自1996年《新闻调查》开播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摸索,该栏目积累了相当多的电视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倾力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调查节目。走过了7年多的风风雨雨,现在,它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新闻调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闻调查》:如何办成“百年老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宏志班》播出至今,《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先后播出节目445期。《新闻调查》的记者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新闻专业理念,以自己优秀的个人素质把《新闻调查》打造成了中国电视调查类栏目的标杆和榜样。《大官村里选村官》、《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等一大批精品节目不仅把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带入了中国电视荧屏,也使中国电视深度报道开始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3.
央视《新闻调查》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口号,以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为目标,以制作真正的理性报道为追求,崇尚理性、平衡、深入的报道风格,在报道风格上独树一帜,受到业界、学界和观众的赞誉。本文从叙事特点方面对《新闻调查》叙述要素进行解读,探讨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于1996年5月推出的一个“集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于一体”的新闻性栏目。在此之前,评论部已先后开设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两个栏目。由于有全新的报道方式和取材方式,后两者都曾在电视界和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有过的热闹相比,《新闻调查》的问世要显得平静得多。虽然节目形态的构想几乎与前两者同时,可栏目的诞生却是在三年之后。与众不同的三年“怀胎”,给《新闻调查》带来了一种先天的优势,这就是它拥有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采编队伍和更加趋于成熟的新…  相似文献   

15.
曹丹 《视听界》2006,(5):80-82
1996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开播,被誉为中国电视媒体回归新闻本位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电视新闻界标志性的调查性报道栏目迄今已走过十年的历程。其节目题材的选择以及报道结构的编排,均体现了有力的议程设置。笔者以近一年来(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新闻调查》栏目所播出的45期节目①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在题材选择、感情基调及报道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议程设置所体现出的特色,进而为当下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建构理性、深入、建设性的品性提供参照。一、题材选择:关注民生“揭黑”曝光类题材通常被认为是调…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顺 《现代传播》2006,(3):134-136
2006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十周年,5月17—19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论节目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相关院系协办,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承办的“《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全国新闻界、学术界的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副总编辑孙冰川及新闻中心和新闻评论部的部分领导出席了论坛的开幕式。一、《新闻调查》的意义和启示《新闻调查》自1996年5月17日开播以来,已经制作播出了460多期节目。十年来,栏目一直坚守…  相似文献   

17.
陈媛媛 《记者摇篮》2005,(3):49-49,34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新闻评论性栏目,其栏目定位为“社会性,故事性,调查性”,属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中央电视台众多栏目中,《新闻调查》是首个标榜以记者的调查行为和采访活动来完成节目的栏目。《新闻调查》节目中记者的采访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调查者辛辣尖锐,又张弛有度的提问成为该栏目的特色和标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本土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琳 《声屏世界》2004,(5):11-13
在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中,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倍受电视新闻工作者推崇的一种节目形态。作为中国电视业龙头老大的中央电视台在陆续推出力作《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又在1996年的5月17日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段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越来越“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那么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报道内容及形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和业界都对此存在着争论。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