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雪桦 《中国出版》2013,(15):51-53
自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在传播渠道层面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从而使得自媒体全民传播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因此通过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用户不但可以满足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角色的主动性转换,从而满足话语表达等权利需求。因此,我国微博等自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2.
高丽华 《新闻界》2013,(16):67-70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WEB2.0时代带来的技术转变,基于WEB2.0技术的社会化媒体以其参与、公开、交流、对话、社区化、连通性等优势成为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应用形式。社会化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媒介组织、媒介用户、媒介生产等重构了数字时代的传播模式,主要体现在从传播者到"共有媒体"系统的建立;从传播媒介到交互式信息平台的形成;从传播内容到用户创造与分享信息的传播机制;从被动的受众到互动参与的积极用户;从碎片化传播到受众的重新聚合,一系列的变革要求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必须以用户参与、即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为核心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3.
传播无处不在并逐渐进入当代人的潜意识中,随着传播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线性、互动、循环传播模式都受到了挑战,普适性的传播模式建构越来越困难。新的传播媒介形态不断涌现,带来深刻的社会结构变化。在学术界饱存对新媒介的焦虑中,与其哀叹书写媒体的衰弱,我们不凡厘清"传播"与"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把握新传播体系的关键要素和新型媒介发展态势,融入新的媒介环境,着眼于传播科技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常凌翀 《视听界》2012,(5):99-101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匆忙浮躁的受众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受众阅读兴趣的内容。"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观点、微博"的发展乃大势所趋。各种信息和产品简洁传播和方  相似文献   

5.
正反思一:重塑品牌如何传播?之前红星美凯龙一直是以传统的传播为营销宣传主要方式。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都是红星美凯龙着重选择的传播媒介,但这些传统的媒介更愿意追求"覆盖量"。报刊杂志的发行量,电视广播的收视率,只要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得到较多的注意。随着发展,市场上的传播媒体也日益多样化,红星美凯龙也逐渐发现传统传播所具有的重重缺点。首先,传统的传播很难探测受众的反应;其次,过于单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0):42-46
本文从传播角度,深入分析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反馈等现状,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传播主体缺乏主动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项目流失、信息资源的流失、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内容不断被消解;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单一,传播渠道不通畅;缺乏对受众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有效传播。据此,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几点建议: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建立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平台;建设专业传播队伍;细分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坚持走奥运之路。  相似文献   

7.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克 《今传媒》2022,30(2):1-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逐渐成为我国主流媒体涉农传播的主阵地,新技术、新逻辑正推动"三农"信息的传播与转化效率快速提升。本文以涉农传播媒介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我国涉农传播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新时代党对农村治理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农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进行分析,试图为我国主流媒体涉农传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祝金梦  贾慧娟 《山西档案》2021,(1):111-119,93
[目的/意义]微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具有简短、微小、精确的传播特征,在为档案信息传播工作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多样化的传播风险,亟待规制。[过程/方法]首先阐释微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的传播特征,同时从传播源、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等方面系统梳理档案信息微传播所面临的风险。[结果/结论]结合档案信息传播内外部环境提出风险应对策略,即提升传播主体的专业素养、加强传播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深化微媒体平台运维制度建设、健全微媒体传播的监督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吴进友 《新闻战线》2015,(5):181-182
微信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从微信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号和公众平台等方面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传播媒介的高度,带领大众进入了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新时代。2011年1月,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基于智能终端的免费通讯服务——微信。微信借由网络可以快速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同时,运用个人账户、公众平台等功能共享媒体信息并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微信平台将大众传媒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原有的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程序正在被改变,广大受众正从传统的传播媒介转向新媒体平台,这使得传播中的影响力发生了迁徙.强化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不仅是媒体行业的议题,而且事关国家话语权大局.主流媒体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化新领域的传播力才能真正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科技期刊传播模式演变的过程及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提出新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策略。通过分析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过程,指出科技期刊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多种传播媒介简单相加、内容生产与表达形式不匹配、多媒介传播互动性差等问题。提出进入智能互联及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应直面变革与挑战,转变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全媒体融合传播,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推进增强出版、智慧出版模式,构建智能、立体、交融的学术期刊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微信推进新闻生产和传播链条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媒体构架被新型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处于融合创新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探索新闻传播新模式.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框架与推送方式、新闻传播观念与话语、个体体验与互动反馈等方面有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其新闻信息重构与传播效能的新变为媒介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新闻信息传播中,新媒体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并且逐渐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逐渐形成新的传播形势。随着新闻传播媒介的不断丰富,对于传统媒体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实现有效传播,实现节目创新,进而从激烈的媒体竞争之中突围,这是当前需要重点分析与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薛秀苹 《青年记者》2007,(14):152-152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以其大容量、高速度、多媒体、互动性的传播特点迅速占领了大众传播市场,使传统传播媒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在这场大众传媒为瓜分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重新洗牌的活动中,最先受到挤压的就是报纸。因传播速度和容量的限制,报纸面对网络和广播电视媒体的前后夹击,其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而党报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4,(13):55-58
新兴媒体日益壮大的时代背景,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其传播具有综合性、实时性、相对聚合性特征,如何运用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引导舆论,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实中,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主体不明确、引导信息源真实性不确定、引导内容冗余性以及引导有效性欠缺等问题,我们应不断净化媒介生态;健全微信传播的舆论把关机制;主流媒体巧借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政务微信树立微信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加强微信"意见领袖"的自律与他律来强化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7.
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形成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传播业态日新月异,传播格局日趋多元,不仅给传统媒介生态带来新的革命性的变化,也催生了传播理念的重大变革,新的媒介秩序初步形成,新传播时代已经到来。电  相似文献   

18.
焦丽 《新闻传播》2015,(3):18+20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日新月异,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代媒体传播媒介的出现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新闻媒体在当今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重要的社会效益。现代媒体以快速、便捷的方式让人们获得了需要的重要信息。本文通过介绍现代媒体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莉 《东南传播》2020,(5):17-19
伴随着5G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手段迎来了进一步的革新:不仅在内容创作、传播媒介、分发机制上得到了发展,更促进了新的交互方式的出现。公益传播手段从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转变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动传播,传播效果也以陪伴性互动、沉浸感体验、碎片化接受作为关键要素,以更贴近受众情感的方式达到传播公益价值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周伟 《新闻世界》2013,(3):89-91
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被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伴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以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依托其跨越时空和传播迅速的优势,正在深刻地改变全球信息传播的生态环境。本文试通过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比对,主要从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等方面探究其传播模式,并结合与之相关的跨文化传播,对其中的“文化霸权”提出警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