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繁星》学法指导景泰县响水小学来耀勇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许多课文为读者设置了提示标志:有的用课后题指明文章的思路;有的用时间或地点表明文章的写作顺序;有的用题目或中心句显示文章的行文线索;有的用关键词语表明文章的段与层。只要我们抓住这...  相似文献   

2.
《桂林山水》是看图学文,图为彩墨画,用写意手法,集桂林、漓江、阳朔三地风光于一图。图文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一幅美丽的画卷:漓江平静如镜,江水清澈明净,船只过处水波荡漾,摇曳着两岸青山的倒影;群峰拔地而起,有的像老人安坐,有的如巨象俯饮,有的似骆驼伏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水之间秧苗翠绿,花儿嫣红;远处云烟飘渺,群峰若隐若现。 读懂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而只有抓住文章思路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顺序、重点,了解文章思路的联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1.文章思维的顺序。文章思维的顺序,就是作者的思路和叙述的顺序。课文按“总——分—总”的关系安排顺序。前一个总是概括间接地写作者观赏前的感受,后一个总是具体直接地写作者观赏后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写观赏过程的分述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过渡、结构、标题和写作顺序等。有的文章结构严谨,有的文章过渡巧妙等.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我们只要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准文章的突破口,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册第一、二两组教材分别安排了讲读课文《一定要争气》、《古诗二首》、《海底世界》、《麻雀》;阅读课文《珍贵的教科书》、《喇叭花》。这儿篇课文的题目,有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概括了课  相似文献   

5.
第三课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复习要求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懂得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特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联系课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文章的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太阳》、《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6.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科书文言课文的字词注释,不仅要内容正确,而且要表述精准。但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课文的一些注释,有的语意含糊不明,有的外延过大或过小,有的表述内容有误。还有一些处于词汇化阶段的古代短语,其意义与现代并不完全相同,应该拆分解释更为妥当。因而,本文基于此,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版)课文顺序摘录原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作文“走题”不是个别现象,之所以“走题”是他们对题目要求缺乏理解,因此,必须加强审题训练。下面试举几种审题训练方法。 一、对所学过的课文标题进行分析比较。课文题目有的表明了记叙或说明的对象、范围,如《藤野先生》《济南的冬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或提出论点,如《鞠躬尽瘁》《人民的勤务员》《反对自由主义》;有的提示了文章的线索,如《七根火柴》《背影》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课文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重点,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标题与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从而提高对作文命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充实课题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分析一下课题。因为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分析课题,也就理解了课题所概括的内容。有的课题,提示了主要人物,如《刷子李》;有的提示了主要事件,如《打电话》;有的提示了主要对象,如《半截蜡烛》。不管哪一种课题,都从某个角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只要再稍加充实,便可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分析与建议第一组·张云霞·本组包括四篇课文。《小足球赛》、《趵突泉》是看图学文,《中国石》是讲读课文,《旅行家树》是阅读课文,另外还有一个基础训练。课文有的描写祖国的优美景物,有的描写儿童的课余生活,通过这些描写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侧重于写人的文章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有的十分清晰、鲜明,如《黄继光》、《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我的战友邱少云》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在心中就自然树立了高大的英雄形象。而有的却较模糊,如《在炮兵阵地上》、《我的心事》之类的课文,学生读后,往往容易曲解。那么该如何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此类课文的人物形象呢?下面,我以《在炮兵阵地上》(五年制第七册)为例,谈点体会。一、由果求因,追问原委教学此文,我曾让学生速读课文后,再说说:课  相似文献   

14.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有过渡、结构、标题和写作顺序等。有的文章结构严谨,有的文章过渡巧妙等,在阅读理解课文时,我们只要根据文章的特点,选准文章的突破口,就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辐射式”板书设计《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板书设计:本板书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循着作者的思路紧扣文章的中心设计的。这样设计,可把作者、教师、学生的思路融为一体,脉络清楚,一目了然,既便于教师析解课文,又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从中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到,不同的板书设计,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有的可使讲授课文的特色鲜明;有的可使讲授的重点突出;有的可以产生直观醒目的良好功效;有的则显示出示范作用。不同风格,不同形式,均展示出板书设计的创造性。   板书有的多用提纲式,有的善于变换,诸如表格式、连环式、辐射式、连线式等等,试图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各领风骚。   一、讲究板书形式,使课文的特色鲜明。   如《药》和《项链》两篇课文 (高中第二册第二单元第 5和第 6课 ),都属小说文体,《药》全文已标出四个段落,《项链》全…  相似文献   

17.
本组课文侧重于训练学生理解文章条理的能力。《粜米》和《田寡妇看瓜》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层次的,《养花》和《动物的远游》是按事物特征和类别展开叙述的。四篇课文可分两组进行教学。每组前一篇是讲读课文,重在教基础知识,使学生懂得不同特点的文章应怎样把握文章的条理;每组后一篇是独立或半独立阅读课文,重在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讲读课文,有的教师惯于按“顺序”教学:先把课文分段,再逐节、逐段按课文顺序去分析.这种教法固然可取,但每篇课文都这样教,就显得枯燥了.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教法.如教学《田忌赛马》,先让学生学课文的最后一段,然后由果溯因提问:“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这是为什么?”由此导学前文.这种“倒置”教学法令学生倍感新鲜.又如教学《白杨》一文,先让学生看录像听读课文,接下提问:“课文仅仅是在写白杨吗?”带着问题,教师导学课文重点段,然后依重点段的学习方法,自学其它段.这样以“问题引探”来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学生学而有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现结合《麻雀》一文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麻雀》一文所写的是小事情,情节也较简单,是一篇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文章.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本着“整——分——整”的原则,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首先从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麻雀》一文是以什么为主线的.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为深入  相似文献   

20.
张蕾 《江西教育》2004,(20):30-31
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