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声音     
“我们已经不太能分清互联网的‘虚’现实中的‘实’的界限了,比如‘病毒’这种生物范畴的概念,早已被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层面,我们已经开始逐渐认同机器了,这个机器也已经不是工业时代冷冰冰的机器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的世界正在由于新媒介的扩散而发生剧烈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正如《南风窗》所述,"我们已进入一个‘偏见盛行的时代’。以前可以有无数人的头脑统一到一种思想境界,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偏见’来看世界,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的正见’、‘思想的共同体’土崩瓦解。"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同一种声音,而当今的融媒体竞争也赋予了这种可能性。可以说,在这个崇尚"吸引眼球获利"的新旧媒体厮杀惨烈的时代,很多媒体,特别是不少新媒体,对新闻的运作模式已不愿或者淡忘所谓的媒体操守,他们习惯从民  相似文献   

3.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84-85
网络杂志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平台,‘连’什么‘线’呢?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BBS和博客的时代,一个网恋甚至‘裸聊’的时代.一个google和‘百度’的时代或超级目录搜索的时代.根本无法预言,在未来世界中新的连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4.
陈力丹教授的新闻"聚光灯理论"在传媒界人人尽知。他说:"我们的五官能接触到的世界其实很小,眼睛能看见的东西其实很少。你怎么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媒体告诉你的。可是,媒体能告诉你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有限的,媒体报道就像黑暗里的一个聚光灯。你告诉公众什么,哪怕是非常客观的报道,实际上也把这个事情放大了。只要你报道了哪个地方,‘聚光灯’就照到哪个地方,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到那里,这已经有一定的放大作用了……"  相似文献   

5.
蒋琳 《今传媒》2013,(5):132-133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促使高校危机事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经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的以受众"参与"和高校"对话"为主体的范式转型正在逐步形成,并开始重新构建我们这个时代的高校危机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知名作家,殷谦却对我国文坛前景忧心忡忡。殷谦说:“有许多文学爱好者甚至包括一些作家都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的‘作家’?之前的作家和那些同样是出版了很多著作的‘网络写手’有什么区别?我想,这个问题无论是什么答案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正的作家了.包括我自己,  相似文献   

7.
李忠武 《视听界》2011,(1):94-94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从业界到学界,这样的声音愈来愈响。然而,许多生动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尽管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在加大,但独家新闻永远存在。作为媒体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独家新闻,依旧是也应该是媒体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8.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8日,南方都市报推出了《真理标准讨论纪念论坛特刊——解放》特辑,共分为两个专题:一个是“潜流——三十年思想观念之变”。介绍了“科学发展观.另一个硬道理”、“从王海到最牛钉子户。公民社会渐行渐近”.还有“从人治到法治,从‘无法无天’到‘人权入宪'”。另一个专题是“命运——观念冲突中的沉浮人生”,介绍了“郑元忠.投机倒把大王成了风云浙商”、“关广梅,名字成了‘姓社姓资’的争论标签”,还有“崔健,粗放的嗓音吼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于锋  杨国胜 《青年记者》2007,(23):36-37
"这么多年来,我在新闻这个行当里摸爬滚打,在写作上反复实践,在管理上反复实践,最后悟出了一些道理。其实,不管是做官,还是写作、研究,最后都要归结到一个‘理’字,这是它们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李洪启 《新闻界》2001,(6):17-19
意境,是我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中涉及到美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后来移植到新闻中,也成为新闻批评中大家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意境究竟是什么?解释尽管相当纷纭,具体所指不尽相同,但文章必须具有思想震撼力、艺术感染力,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联想,获得心灵的滋润,思有所得,情有所通,有所提高,这些都是大体相同的。(一)我们先以诗歌创作来说明“意境”的内涵。作为文艺范畴的诗歌,十分重视意境的营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  相似文献   

12.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4):12-12
“社区命名是公共行为,它的‘暗示效应’会影响一个时代,影响到在‘香榭丽舍’或‘枫丹白露’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后代。”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说。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纷纷给楼盘起“香榭丽合”、“波西米亚花园”、“马可波罗半岛别墅”等洋名。  相似文献   

13.
邵薇 《军事记者》2009,(12):11-12
回想2007年,学者喻国明的一段话言犹在耳:“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与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所谓关键。就是说,这是一个重要选择的岔路口,‘向左是地狱,向右是天堂。’”  相似文献   

14.
史琦 《今传媒》2006,(1):34-35
美国学者汤林森在其著名的《文化帝国主义》一书中指出:“我们先前所讨论的种种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论述,其实可以从全球势力之不同方位结构来加以诠释;这样的方位结构,正是这些崭新的时代’的特征,它取代了我们熟知的所谓‘帝国主义’的全球势力分布图。直到60年代,帝国主义这个词正足以形容时代之特征,但现在,‘全球化’已经取而代之。”这个阐述预示了他将从文化帝国主义深入到“全球化的文化”的研究,1999年他出版的《全球化与文化》一书,就是他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结晶。在这本书中他不仅力图建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全球化处于现代文…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     
在我国当下的新闻传播领域。民生新闻正变得炙手可热。但民生新闻的许多问题迄今为止并未达成共识。其中.民生新闻与传统新闻分类学上的社会新闻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似乎一直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生新闻究竞能否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这类核心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民生新闻实践的走向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位省委书记不约而同地提到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江西省委书记说.“这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新闻媒体也是生产力。这个岗位非常光荣!”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新闻舆论工作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在一定程度而言也是生产力”。(《人民日报》2008年1月28日)  相似文献   

18.
明铭 《新闻记者》2003,(7):44-46
用事实说话”的“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 这是最传统的理解,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内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来诠释这一概念时,我们是否可以注入某些新内容呢?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17,(12):28-33
"企业新闻与传播"是一个带引号的、正在构建中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一个新的复合或分支,在如今高等教育"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时代语境之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这个新媒体时代,媒体以及媒体人要的不是转型,而是回归,回归到媒体的两个基本属性:挖掘与传播。过去一年,是新闻客户端爆发年。据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团队2016年1月11日发布的《中国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报告》:"目前主流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数量已达到231个,形成了‘东澎湃,南并读,西封面,北无界,中九派’的格局。"还有一些统计说,新闻资讯类的客户端已经超过一千个。为什么纷纷抢滩移动端一是顶层设计。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