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间词话》体现了学统的转型与道统的延续.学统的转型表现在:王国维将逻辑、思辨之力量注入了《人间词话》,预示了不尚逻辑之学统的转变.道统的延续表现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表达了其“忧生”、“忧世”之情与对“生命超越”的追求,延续了道统“为人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从《人间词话》创作的背景、思想来源及《人间词话》的境界说来阐释王国维追寻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主要区分了主观诗人和客观诗人在创作技巧方面,以及对于"阅世程度""观察侧重点"的不同之处。以诗人都必须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观点来解读《人间词话》第十七则,是过分苛求了语句的字面意思,断章取义。本文以马蒂斯"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的观点,"以意逆志"地推求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七则的本意和他的基本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5.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和李煜在人生经历、性格特征方面都富有“悲剧性”,这样他就容易理解、认可李煜词。此外,《人间词话》论词讲求“悲剧性”,李煜作品合乎这个标准。从“悲剧性”角度探寻《人间词话》推重李煜词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观。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中国近代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对于王国维的治学业绩,尤其是词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课题。仅以数侧为例予以评说,就足以窥见《人间词话》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及王国维对与之相关的词学问题精辟独到的识见。  相似文献   

8.
罗钢教授的"《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对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中国古代意境说"提出质疑,认为王国维"境界"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横向移植,与中国古代美学无涉。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同时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逻辑缺陷。"《人间词话》学案研究"带给我们的困惑根源在于中国学者面临"失语"的文化困局,仍旧遵循着中国传统学术话语模式下以经验型的方式阐述特定概念的思维,遮蔽了《人间词话》作为新旧交汇之际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11则关于秦观词的评论.本文以这11则词话为基本材料,并将其大致归纳为三个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地探求《人间词话》对秦观词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填词的成功给他研究词学带来了自信。王国维《人间词》的创作为《人间词话》奠定了感性基础,孕育了《人间词话》的文艺鉴赏理论。虽然《人间词》的艺术成就并未完全达到《人间词话》的理论高度,但王国维以自己的词学理论审视自己的词,努力使两者完全契合。如果说《人间词》以丰厚充实的内容抒写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及人生况味,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人间词话》则以全新的观念、方法评论、研究词,为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转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曾经为宋词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柳词本身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我们以《人间词话》来衡量柳就会发现,其实柳永词的创作成就多处符合《人间词话》的评词标准。然而,通本《人间词话》似乎有意对柳永及其词避而不谈。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论著论及。从《人间词话》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柳词不重视甚至心存偏见之原因在于尚好古雅、鄙夷娼妓词。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以"境界说"为核心,统领其他观点,沟通全部主张,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文章主要从王国维兼收中西思想、敢于创新和朴素辩证法论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展现其对中国文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所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述了“真”的理论,它由三个层面构成:真景、真情、真言。“真”这一理论,既有对古代文论的历史继承,又有王国维进一步的创新。作为王国维的文学创作观念,其实和个人人生哲学相通,就是王国维个人世界中一个完整的“真”。  相似文献   

15.
《人间词话》问世后的一二十年内,况周颐著的《历代词人考略》是极少数对它进行大量引用的著作之一。研究《历代词人考略》引用《人间词话》的情况,有助于探究《人间词话》早期的传播、接受、批评情况,特别是况周颐对它以及王国维词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一书是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境界说”又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尤其是“无我之境”所要求于文艺的真实性,超出了传统美学所论之一般范畴,在中国美学关于意境理论发展史上首次把它推到了宇宙人生的深处。“境界说”对文学美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五则词话是针对李煜及其词作的。他紧紧把握住李煜词情感底蕴与哲理内涵,挖掘其深广的抒情境界、艺术魅力、根源、成因。从王国维的这种视角来看,李煜词的悲剧意识更为明显,这一切使李煜在中国词坛上具有独特的、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19.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20.
“境界”说的提出历史悠久。王国维是集大成。在《人间词话》中.已具备了一个包含有境界含义、类别、创造方法的内在体系。“境界”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当代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