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业华 《高教论坛》2003,(2):35-36,31
德育过程中的情感陶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它不仅内在地构成了德育过程,而且在建构以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中不可或缺,另外它还是德育加强对人的情感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学校实施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忽视道德情感的培养而片面强调道德认识的灌输,是传统德育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道德情感是道德体系中的关键因素,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德育的内在要求,德育应该充分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渗透着德育内容,对学生德育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那么,小学生德育情感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4.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德育知识是对德育本质和青少年品德教育的认识以及学校德育经验的描述.德育观念是德育知识积淀的结果,主要包括主体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教育、情境德育和整体育人等.德育智慧则是德育知识与能力素养的一种综合反映,涉及知性智慧、情感智慧和实践智慧三方面.德育知识、观念和智慧共同构成现代教师的德育素养,而德育素养是教师或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6.
德育过程中的情感陶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过程中的情感陶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十分重要,它不仅内在地构成了德育过程,而且在建构以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为特征的主体性德育模式中不可或缺,另外它还是德育加强对人的情感培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学校实施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8.
情感作为三大心理因素之一,在德育中常常被忽视。从情感教育的两大误区入手,着力从理论上分析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为实现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工作者应努力以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为核心,使德育充满情感,使情感充满关怀。  相似文献   

9.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之分。理性德育立足于理性主义哲学,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具有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情感德育立足于非理性主义哲学,依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个体主义的特点。人作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体,使高校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人的理性认知与情感意识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使高校理性德育与情感德育在实践中成功融合。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文章从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确立可亲的德育目标、让德育活动深入人心、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等方面阐述了重视学生情感与提高德育实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航 《中国德育》2009,(5):14-18
对德育含义的准确理解,是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基本前提。德育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德性教育,直接指向道德人格。区分德育与非德育、反德育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为社活动;是否以道德价值为核心;是否指向德性,并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诸方面引发积极变化;是否体现有目的、系统的、持续性的努力;是否体现学习者的道德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也是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从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情感教育入手,提出了情感教育中实行“五感”,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导式研究,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内涵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制定学科德育目标,挖掘并组织学科德育内容,将其有效融合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认知与道德全面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素养,主要由学科德育认知、学科德育情感和学科德育行为三方面构成。营造学科德育良好氛围,完善学科德育教培体系和鼓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学科德育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落实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务实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品质;应善于寻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技巧,使德育渗透灵活、有度、有序。  相似文献   

16.
活动性德育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具有学科性德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主要的教育形式。高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王圣祯 《教育探索》2005,37(10):79-8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急剧的变化,而传统德育对这种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存在很大不适应,缺乏实效性,于是,人们根据社会现实的新特点,针对传统德育的不足并借鉴西方德育理论,提倡重视情感、行为、环境等非智力因素的德育功能。应该说,注重人的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德育环境的德育功能,这在德育过程中是完会必要的,是正确的,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新的探索中往往忽视了德育的核心——理,德育中的“理”,一般指道理、政策、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人文性,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主要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等内容。人文性的一面就决定了德育是语文教学中的应有之义。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从阅读、作文教学和课外实践等方面探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9.
略论情感教育在高校德育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在德育课中的感染、激励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和挖掘德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德育教学语言要尽量艺术化,要饱含感情,生动形象。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性的消解和对"知性德育"的反思和批判,转型时期的高校德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大学生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需要关注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和德性发展。高校德育情感性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在情感德育理念指导下,在德育价值、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德育环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高校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