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朗读,让朗读展现语文教学的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学中可以通过品词析句,读出画面;创设情境,读出情感;示范朗读,引起共鸣;尊重个性,读出味道。  相似文献   

2.
语文这门学科的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学会听说读写.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朗读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愿读、乐读.一次,我在教《赵州桥》一课时,我跟学生说:"赵州桥举世闻名,经常有外宾前来参观,谁能做一个出色的导游呢?"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读出感情来.这样,在介绍时,你才能介绍得生动、精彩,让外宾满意."学生的读书欲望被激活了,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相似文献   

3.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凄,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使“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语文教学基本观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确立“读为主线”的基本理念,通过读.既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又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这是小语大纲的明确要求。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5.
卢素芹 《教师》2019,(16):31-32
朗读是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教学中采用示范朗读、创设情境读、想象画面读、读出不同句式、借助标点符号、学会断句、关注提示语等朗读手段,能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掌握朗读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人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因而,情境的创设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味蕴藏在朗读里。朗读是教学语文的根本大法,丢掉一个‘读’字,几乎什么都不会有了,包括‘人文性’。"教学中,我们应创设美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情意绵绵的朗读中读活文本,读出诗情,读出画面,品出诗味,感悟诗韵,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语文香。教学《山雨》一文,我巧引学生读文想画,品味雨声,体味雨景,读出醇美的语文香。  相似文献   

9.
<正>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来领略教材中的美和课堂中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净化,美的熏陶。一、以朗读为手段,读出感情,体会声韵美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语感,激发人的情感美,是诱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文中蕴涵感情的抒发与宣泄,使静态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读者与听者的情感美。教学时,可采用不同朗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如学习《黄河颂》时,我先播放  相似文献   

10.
徐伟 《成才之路》2014,(32):6-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十分有效的途径。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读"的功夫落到实处,让学生读出情趣,读出韵味,读出心声,追求"内明于心,外达于人"的朗读境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2.
朗读作为阅读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自由朗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研究,深入的探索。教师的朗读指导不能用技巧绑住学生手脚。轻松的氛围,多方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参与朗读.读出真情实感,在读中放飞激情。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就是抓住语言,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读中领悟词句,在读中感悟情境,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真正品味语文的味道,那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重视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字情感,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读出文字背后的浓浓情味。一、明确目标,尊重个体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朗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朗读教学不是教朗读,  相似文献   

15.
朱家庆 《教师》2010,(10):36-36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人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因而,情境的创设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要多一些思考和精心设计,切实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教会学生读出课文的美感.在教学北师大版<林中乐队>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出课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岑爱音 《教育艺术》2000,(12):40-41
中专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课堂朗读,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大声朗读时,发出的音频能振动大脑,把文章内容尽快摄入脑中,加快对文章的理解,提高记忆,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加强语言的训练,让他们读出语境,读人情境……下面是笔者几年来重视朗读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自身重要的意义,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众多作用.本文对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进行了研究.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务方面的语感能力,让他记住某些事实是次要的.-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朗读,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显现着重要的作用.把朗读权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再现书声琅琅,既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感受到语文的真正美.  相似文献   

20.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