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孝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如今孩子的培养往往注重知识的传递,缺少心理健康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寄宿小学中的大部分孩子属于留守儿童,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心灵的呵护远远多于知识的传播。而孩子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社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孝悌文化的芳香沁满校园。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孩子们的成长是身心的整体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少先队组织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座谈会上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我们都知道,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孩子成长最为重要的三种环境,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少先队要培育队员、开展各项育人活动,如能发挥家队合作的作用,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静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239-23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笔者单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谈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的教育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一是社会教育方面,女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净化女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规范大众传媒导向将对保证女大学生的成才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二是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三是女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良好的个性养成教育,在提高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加强独立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要三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是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知识、情感和行为态度都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要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合格人才,则是通过教育、教学这个主要途径来实现的。学校教育的任务:一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二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生力军。我们企业办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解决职工子女,特别是沿线小站职工子女入学难、住校难的后顾之忧。 学校要完成这个任务和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孤立的,必须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现阶段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相互配合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得到逐步的改善和加强。但是,在实践中,家庭、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好一个孩子,单凭家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卓有成效。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主动和学校老师加强  相似文献   

9.
每位家长都有这样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品德好,以便将来成才。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作为家长,要担负起孩子在家时看护的职责,及时关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习惯,协助学校、教师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使孩子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要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合力教育,积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只有三者形成一种默契,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培养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相似文献   

12.
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家庭虽然是社会的最小组织,却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所以家庭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孩子的成长,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道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渐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孩子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等,一定程度上都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长如果对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缺乏认识,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教育学生并不…  相似文献   

13.
李传红 《教育探索》2004,(7):115-11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这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才能寻找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榜样教育要真正发挥实际意义和价值,需要家庭、社会及学校共同努力。在一个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亲和形象,从而发挥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以身作则实施示范性榜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借鉴交互理论,发挥理论启迪作用,从认知、环境等方面理解人的模仿行为。同时,人的模仿行为与教育生态系统呈交互联系,先从家庭教育系统与父母榜样的亲和力、学校榜样教育体系与教师榜样示范力、社会榜样教育体制与先进榜样价值导引力,以及三者交互困境等方面分析家庭、学校、社会榜样教育的力量和交互困境,再从教育子系统自身力量需完善、教育子系统同向同行及交互合作等指出协同效应的重要性,以期更好地探索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开展礼仪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快社会化进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把礼仪教育纳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不礼貌、不文明行为的惩戒,使全社会形成尊礼、守礼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6.
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无灵魂的教育。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欠缺状况。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具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互融合的综合性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疾病增多,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的合要人才有重要意义,在师范院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组织机构,保障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从小学、中学阶段开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有效配合、共同努力。应该从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观念的强化教育入手,更加注重实际行动的落实、注重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祖国的未来和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家庭教育要齐步并行,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父母应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重点探讨关于立德树人对孩子的教育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责任感是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部分中职生中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的问题,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种因素。中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