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军是清王朝在其内外交困的年代组建的一支新式军队。但在辛亥革命中 ,新军的大部分却投向革命 ,成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清王朝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然而革命党人也未能将其最终改造成自己的军事机器。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背景 ,在南北议和后 ,新军开始淡出历史舞台 ,消散于无形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首先发难于南方新军并迅速得到各地响应,与革命党人在新军中成功地进行宣传鼓动密不可分。而不少新军统帅对革命默认、容忍甚至响应支持,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客观上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发动。新军第九镇统制徐绍桢就是这类统帅的典型。  相似文献   

3.
早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提出了以攻占北京为上策的“中央革命”战略思想,革命党人前往京津地区积极活动,建立革命组织、运动新军,1911年10月,第二十镇新军统制张绍曾利用清政府举行“永平秋操”之机在滦州发动兵谏。失败后,中下层官兵又在滦州发动武装起义,滦州兵谏和起义合称滦州革命。滦州革命与武昌起义相呼应,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习》2010,(10):22-24
必修:1.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相似文献   

5.
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对北洋新军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军制改革,使之成为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强大军事力量。然而北洋新军的现代性终究改变不了其反动性,它最终未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这对于以长远眼光来研究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人们不能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军是清政府举办所谓“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作为清王朝的一支反动武装,在镇压人民民主革命、维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在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中,它的一部分却以清王朝掘墓者的姿态活跃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武昌起义就是由湖北新军首先发难,继而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埋葬清王朝的革命高  相似文献   

7.
简要论述了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及其在此思想指导下从军事制度层面对清军进行系统的改造,师法西方、改革军制、创办新军的具体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期,安徽革命志士在芜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公学和岳王会,许多著名革命党人荟萃于此,使芜湖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广东、湖南的"中江流域革命运动的中心"。安徽革命志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投身于发动新军的工作,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全国新军起义的第一枪,开创了利用新军发动武装起义的范例,在客观上成为资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重心由会党转向新军的具体标志。为响应武昌起义,安徽革命党人发动淮上军起义,光复皖北各州县,客观上成为南方革命军的前沿阵地,捍卫了南京临时政府的门户。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的。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都很重视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工程第八营,为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其中革命党人也最多(主要是共进会员)。1911年9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举行起义。工八营的革命党人,被责成于起义时首先占领本营驻守的楚望台军械所,以便供应起义各营所需弹药。  相似文献   

10.
辛亥年(1911年)9月14日,贵州在自治学社的组织下,在陆军小学和新军的支持配合下,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的统治,成立了革命军政府。为了保卫和巩固这一新政权,当时的革命党人张百麟、黄泽霖等决定扩编陆军,以第一标为基干扩充成三个标,以叶占标、肖鸿宾、鄢元发各为标统(团长),每标三营,共计九营。以原清军副标统陆军小学总办(校  相似文献   

11.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1,26(6):120-123
清末新军是中国传统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转型的产物,而新军的编练则是清末军制改革这场自上而下波及全国的军事近代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虽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编练三十六镇的宏大计划,但计划的‘实施基本上由地方政府分头负责。只有对清末新军的编练进行具体入微的个案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场军事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12.
(1)广西新军的创办;(2)广西新军成立伊始,同盟会革命党人就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独立,实由广西新军促进;(2)广西新军不能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广西政权的原因;新军中同盟会领导人对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缺乏认识;革命党人政治上的短视,没有明确革命目标;领导新军的同盟会广西支部没有建立一个全省性的统一领导机构;广西革命党人缺乏对会党的正确认识,加上广西旧官僚、旧军阀势力的强大,广西独立后的政权终于落于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  相似文献   

13.
新军是晚清政府"新政"期间仿照西方近代军制编练的新式陆军.周馥认为,改变清朝武装力量积弊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新军.在任山东巡抚期间,周馥采取了许多措施,将山东军队训练成"大枝劲旅";踏上两江总督的仕途以后,十分重视军备建设,设立训练新军的管理机构--督练公所,理顺江苏军事管理体制,训练了10000多人的新式军队.但是包括周馥编练新军在内的清末新政的诸多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签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  相似文献   

15.
新军是清政府为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而效仿西方国家军队建设的新型军队,但新军由于受来源、民族民主思想、尚武精神、政治风暴等条件的影响,以及革命派在各地新军中鼓动、宣传与策反,促使部分新军倒向革命,由清王朝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与满族亲贵争夺军权斗争述论梁义群,宫玉振甲午一战,继北洋舰队覆没之后,清政府的陆军──防军、练军亦溃不成军.为了重建新的军事支柱,加强国家对军队的控制,清政府从1895年开始了以编练新军为主要内容的军制改革.但事与愿违,新军大权并未操于国家,而...  相似文献   

17.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一次伟大的武装革命起义,武昌起义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拥有一支极具革命精神的军队。而这支极具革命精神的新军也是在革命党人长期以来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政党领军"模式的创立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勇 《历史教学》2005,10(7):14-20
"政党领军"模式,是决定20世纪中国体制架构的富有特色的基本模式.它创自孙中山与南方革命党人的黄埔建军,经由中共开展武装斗争、实践"党枪原则"而得到完善发展.它为整合国家军政关系、改革军制建设现代武装力量、消除地方割据完成政治统一诸多问题发挥了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初期,孙中山先生和革命党人便开始着手建立一套完备的政治制度体系,其中就包括文官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