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高句丽王系史的记载,从《三国志》到《新唐书》均繁简不一,尚存阕如。关此记载最详尽的应首推《三国史记》。本文基于《三国史记》的记述,对高句丽王朝继统概况作出梳理和阐发。认为按《三国史记》的记述,高句丽王位继承采取了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三国史记》是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纂修的一部汉文史书,它是朝鲜的第一部纪传体正史,成书于公元1145年。在《三国史记》中关于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主要记载于杂志的色服中,但我们可以从《三国史记》的记载中发现新罗、百济、高句丽的服饰特点,了解其发展轨迹,从中看出中国服饰对于三韩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本文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结合《三国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试对唐丽战争期间的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做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国史记》中记载了一些关于新罗、高句丽国王以及大臣诞生的神话传说,其中有卵生神话、日光所照神话、星光所照神话、龙生神话、小椟所生神话等。对于这些神话传说,迄今为止有许多中外学者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观点亦不尽相同。其中探讨比较多的是关于三国卵生神话传说,尤其是高句丽王朱蒙的卵生神话,因而拟在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三国史记》中有关国王和相关人物的诞生神话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三国史记》初探新罗社会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与高句丽、百济并立于半岛。其开国于公元前57年,亡国于公元935年,存续近千年。朝鲜高丽时期的著名文人金富轼在其著作《三国史记》中对新罗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从而使之成为研究新罗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国史记》关于新罗的记载,对新罗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发展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展现《三国史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越史书记载986年宋朝派遣李觉随同李若拙出使安南,《大越史记全书》又记987年李觉再次出使安南,与安南法师顺联句并赠诗。李觉第二次出使仅见于《大越史记全书》,其他的中越史书均未记载,且当年亦无使节往返。彼时宋黎战争刚刚结束,两国摩擦不断,使臣行为谨慎,均欲以辞屈折对方,不大可能出现和平时期的联句和赠诗。《大越史记全书》所载李觉二次出使安南事宜及赋诗当为后人托名增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翔实的史料,考证了高句丽20代王的血统关系问题。认为在高句丽28位王中,有6位王的生母是高句丽人,有4位王的生母是夫余人,有一位王的生母是汉人。有17位王的母亲无文献记载,估计无外乎高句丽、夫舍、汉等民族,因前几代王的血统已经确定,后世诸王的血统就无可改变地成为高句丽族与夫余族的混血后代。  相似文献   

9.
根据《史记》记载以及后人的考证,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旧说为:赵襄子从公元前475年至前425年,赵桓子从前425至前424年,赵献侯元年为前424年。清华简《系年》所载赵桓子、赵狗、赵浣的活动对赵氏世系旧说提出了重大挑战。依据清华简《系年》,结合《史记》和"侯马盟书",我们对春秋末年晋国赵氏世系提出了一种新说,即赵襄子为公元前475年至前442年,赵桓子为前442年至前441年,赵狗为前440年至前430年与前425年之间,赵献侯元年位于前430年至前425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文献记载的高句丽建国年代——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提法既缺乏历史文献关于高句丽建国年代的明确记载,又缺乏考古学中发现的碑刻文字加以证明,同时也不符合高句丽与中原及北方各民族相关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大都是根据文献中对高句丽前几住王的不同记载和误栽进行推断,特别是根据高句丽王在位的平均年数进行推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11.
《三国史记》是王氏高丽大臣金富轼在1145年以古汉语写成的关于新罗、高句丽、百济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古汉语语法现象,可从古汉语的角度对这些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三国史记》古汉语中的谓语类型主要包括名词用作谓语、形容词用作谓语、数词用作谓语、副词用作谓语、连动句式、兼语句式、谓语省略等等,例句比较丰富,将这些谓语类型与现代英语对应表述,可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种语言语法现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可为古汉语英译及古汉语和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排列清晰,然而讹误、疏漏亦在所难免.文章依据相关史料,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四》中赵藩世表17则条目进行了考疑正误.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与《史记》是两部地位崇高、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史学著作。作为记录春秋时代天下大事的史书,《左传》因长于记述分裂动荡的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的大小战争,又被称为"相斫书"。在《史记》所记载的三千余年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与朝代的更迭,数百次的战争成为《史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左传》、《史记》两部史书中的具体篇章,对比两部史书的战争刻画,并试对二者描写战争的异同之处进行提炼与概括。  相似文献   

14.
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虽排列清晰,但亦有讹误、疏漏之处。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三》中伊藩世表10则条目中就有3则条目各含2条或2条以上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15.
《史记》卷二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与《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所载赵敬肃王子侯的数量、姓名、国名、封地皆有不同,需要考证辨别。封斯侯之名应为"胡伤",榆丘侯为"受福"。刘终古的封地为中山国柏阳县,刘义封地在东郡东武阳县。王子侯因犯罪被除国者甚多,原因是敬肃王自身的不端和对诸子的溺爱。众多侯国以赵国为中心向外扩散,受封时间也有先后之分。分批分散进行分封,既是为保证分封效果,又是为了稳定诸王,并为朝廷预留出时间。  相似文献   

16.
山西晋南传说为夏后氏居住过的地方。在束水东南、中条山西北、盐池东北一带区域内,是史书所载古安邑所在地。由于《史记·封禅书》、《礼记·缁衣》、《书序》、《水经注·束水》、《水经注疏》及《史记·吴世家》等史书均有“禹都安邑”之说,因而现在的古安邑会有“禹王城”“夏王城”以及其它有关夏事的传说及地名记载。 春秋战国时,三晋之一的魏国曾在此建都。秦汉至两晋时为河东郡,历时一千多年。是中华民族古代优秀文化发祥地之一。安邑瓦当就是在这样一块土地肥沃而历史悠久的黄土高原上孕育和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18.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19.
儒家家庭伦理对韩国家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在一千多年前就传入了韩国。据史书上记载,公元初便有一些韩国人背诵《诗经》、《书经》和《春秋》等儒家著作。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则是在三国时期。在高句丽,曾经建立过“太学”和“局堂”,分别招收贵族子弟和平民的子弟,向他们传授“五经”、“三史”等儒家经典以及射箭等技能。而在百济,从其建国初期就接受了儒学,到了四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三国史记》记载了高句丽于氏的相关事迹,从对于氏两次婚姻的解读可知,高句丽王室存在着与不同部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通婚的状况,其民族在婚姻关系方面保留着原始的“蒸报”制,“兄死妻嫂”、女性改嫁均未受歧视。从对于氏家庭关系的解读来看,高句丽民族在原始婚俗的影响下,从王室贵族到平民百姓,存在着一夫多妻的家庭模式,王室家庭在一夫多妻的环境下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纵观于氏的一生辅佐三代国王,其在男权社会有一定的政治权利,说明高句丽女性并未被排斥于权力核心之外,总体反映出其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