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玉军 《科协论坛》2005,20(7):47-47
为了解重庆市公众科学素养情况、变化规律、获得科学技术知识的渠道以及对我市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和了解程度等,为政府决策和相关机构进行科普研究服务,市科协联合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开展了重庆市首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该项工作于2004年9月启动,此次调查在全市19个区县(市)开展,样本总量为2500个,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调查比例为6:4。调查显示,2004年重庆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88%,其中城市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为3.3%,农村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为0.9%,男性公众科学素养为2.0%,女性公众科学素养为1.8%。  相似文献   

2.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中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98%,即50个人中只有1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而2002年相信算命的占为26.5%,即4个人中有1人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算命;相信生命轮回的为11.5%,即9个人中有1人在一定程度上相信生  相似文献   

3.
张金声 《科协论坛》2005,20(1):16-17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的公益事业。据中国科协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虽然比2001年调查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达到1.98%,但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强科普工作,应当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4,(12):i028-i028
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正稳步增长,但仍然不到2%,与美国、日本等相比,仍然十分落后。我国亟需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劳动力优势向人力资源优势转化。  相似文献   

5.
公众科学素养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科学史独特的研究视角决定了它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可以发挥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科学史教育,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5年广东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赵卓慧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0):253-255,252
通过对2005年广东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的分析,从国际通行的三个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分别测度广东省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广东省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还对广东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作了群体性差异分析,并在作了整个调查的总结与反思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人力资源是重要资源。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极大。在当前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必须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问题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赵为民 《科教文汇》2007,(9X):136-136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渊博的学识,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质量。根据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有17.0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女生存在问题的比例为17.32%;低年级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症状最突出为17.56%,[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潘洪媚 《大众科技》2011,(11):173-175
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共同目标。科技场馆是公众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科技场馆的资源对民族预科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提高民族预科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位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这是一个关乎全民族科学素质的计划!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我们从现在着手,我们的目标在2049!1999年,在全国人民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时候,一批科技专家在中国科协常委会上提出,为了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应该制订一个超长期的国家计划,采取各种措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到2049年,也就是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使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达到与中等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水平!同年,根据专家的建议,中国科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建议。2002年4月,国务院的批复对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在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民科技素质标准以及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方案。五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2049行动计划”已经初步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据第五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98%,比2001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面对目标,道阻且长。《科学中国人》杂志愿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本期我们专门请来几位学者,他们虽然年轻,但是却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支持着“2049”。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2049”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工作包括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这两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众科学素质是衡量该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远低于欧盟、美、日、加拿大等地区。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经高达17%。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总体偏低,势必影响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要求大幅度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而据中国科协等单位的一份抽样调查结果,2003年我国公众中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98%,与1996年的0.3%和2001年的1.4%相比,有所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与我国公众中只有不到1/50的人基本具备科学素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过1/2的人相信求签,超过1/4的人  相似文献   

13.
11月25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和参与科技事务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我国进行了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较大差距。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衡阳市科协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程中,坚持以四类人群为重点,以科普示范为抓手,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要社会力量作用,有效保障了科普法律法规的实施,不断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几年来,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我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55%;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舟山市首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揭晓。结果显示,2007年全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水平为2.95%。比2007年嘉市平均水平(3.4%)低0.45个百分点,比2007年金铧市平均水平(2。75%)高0.2个百分点,比2007年衢州市平均水平(.2.3%)高0.65个百分点,比浙江省2005年的调查数据2.55%高0.4个百分点,比全国2003年的调查数据1.98%高0.97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日喀则地区农牧民科学素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分析论述国内外科学素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和国际普遍通用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指标,就日喀则地区农牧民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对科学研究和方法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的了解、农牧民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和对科学感兴趣的程度等作了分析,并就农牧民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苏丽秋 《科教文汇》2008,(27):159-160
在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意识竞争的时代,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基本要求。在大学教育中,物理教育是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和途径,应该在物理教育中强化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科学时于民富国强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2001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而美国早在1990年这一比例就达到6.9%),又使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差距。科学知识对于我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没有提高。人们在吃惊之余不禁要问:“公众是否真正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