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修辞与语言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究了言语修辞活动中的语言经济学原理,揭示了修辞学习与运用间的投资收益对应关系,分析了修辞运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的规律,并认为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修辞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修辞学在服务于经济建设、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必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  相似文献   

2.
人物姓名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由于语境的作用而产生转义,具有了多义性。突出某一个义素,在语用上加以强调,就会形成修辞转义,并由派生后的转义来增添着话语丰厚的信息量,表现着语言单位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性体现在对语言材料驱遣调配的灵活运用上,比格式化的“辞格”更显运用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荣雪 《现代语文》2006,(12):76-76
一、关于谐音变异修辞 变异修辞是与常规性修辞相对而言的,它更注重言语活动在修辞活动中的创造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如果说普通修辞学在于揭示修辞现象的—般规律,那么变异修辞学则是致力于发现怎样“打破”常规,即通过变异来进行修辞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强调修辞的普遍性,复义性,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6.
理论修辞学是关于修辞研究的反思,提出修辞学的基本问题。本文仅从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所获得的启发,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的修辞特性、修辞学的元理论等方面继续提出问题来思考。世界的存在是难以言喻的,修辞起源于语言表达的难度,从语言与世界的距离看,修辞的基本原则应是精确表意,其次才考虑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表达效果。诗性或修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德国浪漫主义到尼采、海德格尔以及认知语言学,都认为反讽、隐喻等并非语言的附加成分,不只是语言中的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的基本面貌。《汉语修辞学》对相关修辞学元理论问题的思考,已显著提升了修辞学的科学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观察语言现象的认知内涵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修辞现象作全面、深入的认知考察,揭示汉语修辞现象在感知、记忆、注意、表象、范畴原型、意象图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以及言语产出和理解等等认知结构、认知心理活动中的反映.因而各种修辞现象如词语的选用,句式的调整、辞格的设置以及修辞语言的表达和理解,都成为认知考察和分析的对象.本文的这种考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准确地把握修辞的本质及其运用,对传统的和现代的修辞学研究从认知角度作出新的、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修辞的研究越来越宽泛,本质上讲,修辞是一种语用现象,语用理论贯穿于现代修辞的各个方面。这一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从定义上讲,修辞是一种追求言语交际有效性的言语行为;从对象上讲,修辞研究的主要是言语活动及其规律;从范围上讲,修辞不仅涉及词句的层面、作品的层面,而且涉及言语交际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出发,阐述了他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语言,言语和文字,共时和历时,能指和所指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瑞士名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的教学讲义中,提出了一系列语言研究的新观点,从而开创了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时期,本认为其语言理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共时语言理论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为语言与言语、能指与所指的区别提供了背景。(二)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必须把握“共时语言理论”原则,否则必然会产生失误和曲解。因此,必须系统地看待该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对能指与所指的表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再追溯到中国的言意之辩;从历时的角度对言意之辩内容的演进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言意之辩与能指与所指的异同点。并据此提出中国古代言意之辩与现代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建设与拆毁之间的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言与意的关系,言表意的作用与局限是《庄子》论说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他看来语言无法穷尽意思:比较而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观更关注语言“能指”与“所指”因断裂而造成不一致。这两种语言观,是对立关系还是互动关系,本文拟就此进行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和晚期的思想虽有变化 ,但其一直关注语言的规范和界限。他早先提出的图式说让位于工具说和游戏说 ,给以后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的语言哲学家奠定了基础。在维特根斯坦那里 ,语言被比作一箱木匠工具 ,其中各种工具都有自身的特殊功能和运用技巧。语言也好比各种游戏 ,每一种游戏都有各自的设施、规则以及胜败标准。假如需要 ,而且具备了创造能力 ,当然还可以无限地增加新工具和新游戏。维氏的观点给英美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以启发 ,他们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言规则观点。如何使用语言 ,怎样认识语意和语用之间的关系问题 ,言语行为理论倡导者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规则说。本文在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语言规则中 ,把维特根斯坦的日常语言哲学的观点同言语行为的学说联系起来加以分析 ,使人们看到其中的来龙去脉 ,对当代西方语言哲学有个新认识  相似文献   

14.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即行,说话与理解都是一种言语行为。计算机是对人大脑的模拟,因此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也应是对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模拟。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大多是基于人类语言的句法、语义理论之上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自然语言处理实质上是一种言语行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从句法、语义的理论上升到语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实践中,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语境、语用等效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成果用于其中,可以译出佳作,成功完成作者与译者及读者间的交流。此外,这还可以让听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在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含意与说话意图,以便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言语行为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的改进言语行为能力。毫无疑问,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但显然语言理论不可能完全建立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把符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始于索绪尔符号学思想。后来其研究对象逐渐从语言符号扩展到了服装、电影、身势语等。能指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索绪尔的音响形象,而是扩展到了语言之外的各种实体。花卉在人类心目中总是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成为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花卉及其象征意义分别是一种能指和所指,其组合具有符号的一般特征,因此花卉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而花语也就是一个符号系统,有着它独特的意义潜势,花卉符号的价值也在横组合纵聚合关系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何冬兰 《海外英语》2012,(8):234-236
语音系统为语言第一性,非语音系统为语言的第二性。语义是语言单位的意义,是思维的直接所指,即语言所指,它包括语音层面的语言所指和文字层面的语言所指,语义可以单独和语音或者文字结合,也可以和语音、文字三者结合在一起。语法是一种先天的内在语言能力,需要后天语言环境的刺激派生出语言现实,包括了语音语言现实和文字语言现实。习得语言,学习者必须明确学习目标:侧重学习语音语言,侧重学习文字语言,或者两者都一样重要,综合语言是最终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其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但同时语言在某种情况下又具有相对可论证性。本文将以语言任意性原则作为基准,通过对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不变性和可变性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说明语言的相对可论证性这一原则,同时在相对可论证性的视角下来分析英语食物名称符号的形成过程,从而探析其背后隐含的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敏 《海外英语》2012,(15):82-83,95
语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强调把语言的意义构建到结构的、社会的、文化的维度,通过三维的语境功能来表述语言的具体或抽象意义。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研究人们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言外之力,实施各种言外行为。交际教学法是言语行为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有效体现。该文主要通过语言哲学的语用层面,探讨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指导性以及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