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是什么”往往不是对美本质的表述,“美在哪里”也不是对美本质的回答,美的本质繁复多样又充满着矛盾。美的本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而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的某些论述,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对美的本质的阐述有了突破性进展。笔者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自我确证。  相似文献   

3.
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周启光在论文和专著中对美的新认识,主要是阐明了“美不是客观事物的属性”,而明确提出“美就是美感”、“美感(美)就是快感”。过去人们主要从哲学思辩的角度论证美的本质,而周则是从物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给予新的论证,这对我们是有启发意义的。笔者认为,美的本质应概括为“进步理想的的形象显现”。  相似文献   

4.
美的本质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王玉娟一人们在生活中天天遇到美,经常感受美,动辄评论美。但是美是什么或美的本质是什么,对这个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的回答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像有名的斯劳克之迷.使人伤透了脑筋.不管是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还是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5.
本从美学名学派提出的“美在形式”,“美在理念”,“美在关系”,“美在生活”和“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等说出发,试图对数学美的本质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了美和文学美的本质的基础上,对童话美的本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学依据实体本体论,以美为研究对象,美的本质问题成为美学的基本问题。但美的本质问题是不合理的问题,因为不存在所谓“美”这种客体,美不是实体。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应该提出审美的本质问题,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而审美对象(“美”)只是一种存在的意义。同样,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问题也随之解决,审美对象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是二的绝对同一。  相似文献   

8.
美具有形象的悦情功能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象的本质是存在的,“美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是要解决美的形象的本质,尤其是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是具有愉悦人的高级社会情感的功能的属性,即悦情功能性,也就是美,悦情功能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是事物的内部联系,一事物内部当各种悦情功能因素以及由它们凝成的一方占居主导地位的时候,便构成悦情功能性这一整体属性,决定着该事物成为美的形象,“美”的概念是形象悦情功能性的概括,“美”这个词是表示形象悦情功能性的语言形式。要之,美是形象悦情功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成了让人不可信赖的东西,于是,西方美学便陷入了困境,怎样才能使美得到拯救,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将人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手段的同时,深刻地论述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世界的人的本质特性。由于人类不像动物那样只受肉体需要的支配进行生产,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全面地改造自身(形体、精神、意志、情感)和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社会、自然),创造着明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创造着美,所以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不是指某些事物的一般性规律,而是指“人的创造活动的规律”,这样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类劳动的本质和美的本质。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分清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现实美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艺术美是分属存在和意识的两种不同范畴的美,同时也就弄清楚了自然美的本质和自然物的形式美是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