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2.
游黄山     
俗话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次学校组织夏令营游黄山,我终于有机会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了。  相似文献   

3.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三峡》入选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案》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这篇课文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这一“四季说”沿袭多年,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绿阴如盖,挡不住盛夏的骄阳;骄阳似火,抵不及此时的热闹与欢腾。8月,备受瞩目的第二届“希望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与夏令营活动在古都金陵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得到来自省内外各大媒体的热切关注,教育界专家、出版业领导和著名作家欣然出席,军区老领导亲自为夏令营授旗更是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夏令营目的地是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在自然景色上的美誉由来已久,而历史的沧桑变迁又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如今,苏州已位居于世界九大新兴科技城市之列,汇集了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把夏令…  相似文献   

5.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6.
《船过三峡》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但是,许多同学没有到过三峡,仅凭课文中的词句是很难体会到三峡“山高”、“水急”、“船险”的奇丽景色。在教学中,我通过录像、投影、录音等多种电教媒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例如,在教学描写三峡“水急”的第三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利用录像,初步感受为了深化学生对三峡“水急”的认识,我剪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录像片《长江三峡》。让学生从两个方面观看录像:你看到上游的水是怎样冲下来的?你听到水冲下来时的…  相似文献   

7.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课例设计一、认识三峡,为建构新知作准备1.点击进入“三峡风景欣赏”…  相似文献   

8.
林莉 《学语文》2004,(2):10-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出示文题及作者]师:课前大家查阅了“三峡”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作一些介绍。生: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到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生:长江三峡不仅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正在兴建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它们也为长江三峡增添了新的景色。师:刚才通过大家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三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  相似文献   

9.
写景五法     
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应遵循“写风写雨、笔无虚设”的原则,达到借景生情目的。千万不可将景物成为摆设,形成“败笔”。为此,介绍五种常见写景方法:整体分层法先抓景物特点总写,再分层次紧扣特点分别描写。如《三峡》先总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再从春、夏、秋、冬四季写三峡沿途景色。整体分层写景,要求选好观察点,按空间顺序依次写来,如同放电影。移步换形法有如乘舟前行,时过“景”迁,每移动一次就变换一次景色,如此平面相积,可使人对景物产生立体感。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写天热得发狂时,“街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一字一境界     
一字一景色 “清荣峻茂”出自北魏时郦道元《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意思是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相似文献   

11.
本设计以朗读为纽带,层层深入,游记层次分明特点,逐渐拨开三峡壮丽景色面纱,给学生展示三峡景色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1979年出版)把小语五册36课《早发白帝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解释为:“诗中描写了由白帝城到江陵的沿途美丽景色和舟行的迅速。”“用猿猴的啼叫,回声四起,突出沿途长江三峡一带壮丽的景色。”对这一解释持相同观点的版本也颇多,如《唐诗一百首》(上海出版社1978  相似文献   

13.
由“希望之路”夏令营想到的刘显泽由江苏省射阳县中学组织的“希望之路”夏令营结束已一个多月时间了。“一个由百名中学生组成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原准备从江苏射阳到周总理故居淮安,往返350公里。结果实际只步行了60多公里,便以车代步,匆匆结束。”这次...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三峡》一文可学的东西很多,但最突出的是抓住景色的特点来描写的技法。这也是单元的教学任务——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为此,我确定“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特点”作为这课的教学目标,其他的就大胆地舍弃了。 我先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导入新课,然后明确了长江三峡是哪三峡:瞿塘峡、巫峡、  相似文献   

15.
《少年读者》2008,(10):44-48
夏令营是我们的节日,更是我们共同相聚的时光。 那个夏令营,疲惫中有欢乐, 那个夏令营,紧张中有充实, 那个夏令营,辛苦中有收获。 回忆夏令营生活,怎一个“乐”字了得……  相似文献   

16.
下面刊登的《三峡》教学设计是东北师大附中李春梅老师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的作品。《三峡》是一篇文言文,它以简洁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它既是优秀的学术著作,又是优美的文学篇章。在教学设计上,讲授者更关注其文学性。在“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上,试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已有的文言文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本文,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立方面,通过作者对三峡壮美风光的描写,唤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河山之珍贵美好,在语言文字中领略风光美、情境美。在课后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纵深地理、历史、民俗等多角度懈读三峡,提升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教学设计在全国初中语文优秀课堂教学案例评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有感于星星河夏令营卢红暑期到了,报纸上五花八门的夏令营广告也明显地增多了。老实说,我这个人总是交学费“上一当”长知识。这一次,我又鬼使神差地被朋友拉上了贼船,上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星星河快乐家园夏令营”这条船。俗话说的好: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相似文献   

18.
由“希望之路”夏令营半途而废想到的湖南刘显泽由江苏省射阳县中学组织的“希望之路”夏令营结束已一个多月时间了。“一个由百名中学生组成的‘希望之路’徒步夏令营,原准备从江苏射阳到周总理故居淮安,往返三百五十公里。结果实际只步行了六十多公里.便以车代步.匆...  相似文献   

19.
千名“雏鹰”从凤凰城起飞──银川城区“雏鹰在行动”夏令营活动掠影“六一”前夕,来自银川城区20所小学的1000名少先队员,参加了由银川市城区教育局和团委联合举办的“跨世纪雏鹰在行动夏令营”活动。此次“雏鹰行动”是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号召,为适...  相似文献   

20.
磨炼意志 学会生存──新生夏令营纪实盛夏的8月,马鞍山二中30名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在远离市区的消塘山区参加了教委举办的为期4天的“跨世纪希望之旅”活动,暨马鞍山二中第十一届新生夏令营。本期夏令营的主题是“学会生存、磨炼意志”,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