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借用、改写、再现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不仅深化了其作品的主题,而且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首先,福克纳创造了他自己的“神话王国”——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其次,他借用圣经中的神话原型对人物、社会、环境等进行嘲讽,揭示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然的依存关系,极大地增强了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圣经》典故:《喧哗与骚动》的窗口王静,范求真作为“我们时代最深刻的基督教作家之一”①,福克纳擅长用神话模式和宗教典故把作品构筑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其作品的绝大部分都以约克纳帕塌法郡(YoknapatanphaCounty)这个既是神话又是真实...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在很多部小说中都借用了<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根据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福克纳小说中的叙述者们实际上是在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广泛存在使得福克纳的小说具有了"复调"的特征,也使得小说的"意义"变得不确定,从而更加强调了读者的能动性,实现了对<圣经>"多角度"写作手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创造性地借用《圣经》中伊甸园的神话模式,引证《圣经》典故、叙事手法等,赋予作品以《启示录》的色彩,深化其主题和丰富其文化底蕴。对圣经文化传统进行不同程度、各个视角的借鉴和运用,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增加小说的道德和情感深度,探究人类发展及命运的永恒。  相似文献   

6.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具有艺术手法的独创性与多样性,糅合了意识流技巧、时序 倒错、多角度对位、神话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述了一个没落贵族女性艾米莉的悲剧一生。本文从梳理南方淑女神话建立的渊源入手,分析了艾米莉的悲剧成因,指出了南方淑女是南方种植园经济的产物,也必然随着它的解体而退出历史舞台。文章同时分析了小说中的哥特式写作风格和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指出正是这些手法的运用,使福克纳复杂的南方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描写了美国南方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表现了现代西方世界的社会危机。福克纳不仅发明了一则迷路的现代人的神话,而且赋予了这则“现代神话”以深刻的内涵。小说从“神话模式”中突破出来,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9.
论福克纳小说的反复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复叙事是福克纳小说独创的一种艺术手法。它与神话方法、多角度叙述、意识流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独立的艺术存在价值。反复叙事手法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福音书的影响,福克纳创造并使用这一手法是为了表达他对美国南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认识,强调、突出他对美国南方爱恨交织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0.
在《牛奶与蜂蜜》中 ,澳大利亚小说家 ,伊丽莎白·乔莉采用了大量的圣经、文学典故和神话 ,并采用了哥特式小说体 ,创造了罪恶与赎罪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的情节结构、时间技巧、宗教意义和音乐主题 ,总结出乔莉写作艺术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论宗教文学与许地山作品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叙事艺术上也从宗教文学中汲取了一些有益的手法,许地山的作品直接引用宗教典故、宗教词汇,同时大量借用宗教文化的意象、原型、隐喻了深刻的宗教义理。另外,许地山还借鉴了宗教变文,讲唱文学的文体形式,所有这些方法都为作品从内容上更好地表现许地山受宗教影响的思想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一生坚持科学,反对各教派宣扬的宗教神话,但却将了解宗教视为必要的修养。因此,从他丰富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世界三大著名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十分熟稔,多有论述,对那些较小的宗教流派也有一定的研究和阐释。本文侧重论述了鲁迅与基督教经典《圣经》的密切关系、对《圣经》的评价、对《圣经》故事的改编,以及对《圣经》词语典故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作品中新颖、引人入胜而又富于异国情调的主题和原始主义的哲学观念,对于促使欧洲人阅读他的作品、欣赏他的作品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欧洲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加深了欧洲人对现代文明的失望,促使他们要转向欧洲之外去寻求那些主题和哲学观念能吸引他们、能令他们产生共鸣的文学作品。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解释福克纳在欧洲的鸿运。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对人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专家、学者在研究福克纳及其作品时,都把注意力集中于福克纳小说中的种族冲突、美国南方制度以及小说的多角度叙述、时空变幻等方面。只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了福克纳小说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入挖掘了福克纳的作品对人性的探索;探索现代人在失去人类古老的美德之后人性的堕落;探索社会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探索种族主义对人性的践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使用了立体交叉结构 ,具体表现在 :意识流方法、多视角叙述方法、转述的方法、多情节线 ,以及整个创作的立体交叉结构。福克纳作品构成了一幅充满无穷魅力的南方社会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16.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灵魂人物,福克纳在多数作品中都表现了他对种族主义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然而,因为受到南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福克纳的反种族主义立场表现出尖锐的两面性,它不仅造成作者笔下黑人形象的局限性,而且与其反种族主义立场形成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汉语语言功底雄厚,语言运用十分讲究艺术性,其语录不乏恰当的修辞手段,这便使得他的语言表达相当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含有丰富修辞手法的毛泽东语录的文化图式具有多样性,对其翻译应根据文化对应、文化差异和文化空缺而选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凯蒂看福克纳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以他的小说《喧嚣与骚动》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凯蒂的命运,展示出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旧传统对女性的压迫与侵害。  相似文献   

20.
1934年福克纳的名字就进入了中国 ,但对他真正的译介是从新时期开始的 ,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新时期以前 ,社会环境、政治因素对福克纳在中国接受的影响较大 ;新时期以来 ,文学自身的因素诸如作品翻译和外国研究理论的引进则起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福克纳研究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